个人资料
正文

杜正勝:成語使人思想懶惰

(2007-02-03 20:48:59) 下一个
2007.01.24
杜正勝:成語使人思想懶惰
中央社

三隻小豬等童話名稱,被教育部收錄在網路版的成語典附錄中,引發各界爭議;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下午表示,他是胡適的信徒,向來反對用成語典故,且成語使人思想懶惰,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使用成語也是國文教育失敗。

教育部網路電子成語典提供方便的查詢功能,卻被民眾發現,電子成語典中,竟然連三隻小豬、灰姑娘等童話故事,以及麻雀變鳳凰、楚門的世界等電影名稱都查得到,而且連解釋都有。  儘管教育部強調,這二十六個童話、電影相關辭彙是為充實語料而收錄在成語典附錄中,但為了避免爭議,教育部已在媒體披露後,移除相關連結。

杜正勝下午主持教育部部務會報時表示,儘管他事前不知道這些事情,但教育部既然已經公布成語典,「就不應該外面隨便罵兩句,就收回來」。

他強調,當教育部遭受質疑,身為教育部長,他還是會出來辯護,不會閃躲;不過,他個人是「胡適的信徒」,反對使用成語典故,也不贊成公布成語典。

杜正勝表示,成語會使人思想懶惰、一知半解,「有時甚至連半解都不到」,也會使人思想混沌,如果他是業務單位,「不會主張研究成語,更不會去公布」。

他舉例說,古籍「幼學瓊林」裡講了許多故事,不過,現代的小朋友不會去讀幼學瓊林,讀的是安徒生、格林童話,如果回到一百年前,講「國王的新衣」,恐怕沒人聽得懂,同樣的道理,把古代的故事拿到現代來講,大家也都不懂。

杜正勝表示,成語一旦脫離情境,就會沒有意義,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如果成語故事大家不熟悉,寫出來的成語、用出來的典故,就和生活以及要表達的感情無關或很淡泊,「就是國文教育的失敗」。

杜正勝自比胡適信徒
余光中:胡適也用成語

中央社

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表示,他是胡適的信徒,反對使用成語典故;著名詩人、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余光中表示,胡適自己常以四字成語題字,胡適的「八不主義」是主張少用冷僻成語。余光中說,儘管胡適提倡白話文,本身卻極力維護中華文化。

因「三隻小豬」等童話、電影名稱,被收錄在教育部網路版成語典的附錄中,引起風波。杜正勝下午表示,身為教育部長,當教育部受到質疑時,他會出來辯護,但他個人是「胡適的信徒」,反對使用成語、典故,且認為成語、典故使人思想懶惰、國文教育失敗。
余光中晚上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批評杜正勝的說法「太武斷」。他表示,語言是活的,湴椎某烧Z會逐漸融入生活、口語中,「語言的問題不是教育部能左右,也不必教育部操心」。

他指出,不論中文或英文成語,有些是有典故及來源,有些則包含了智慧與道理,但許多湴椎某烧Z,像是大義滅親,已成為口頭用詞,人們說話時不假思索就會用到,不必把四字成語與冷僻、生澀劃上等號。

對杜正勝以「胡適的信徒」為由,反對使用成語,余光中則表示,胡適自己也使用成語,常用「功不唐捐」四字成語替人題字,胡適所提的「八不主義」,是主張少用冷僻成語。

余光中說,胡適提倡白話文,以前也常有人嘲笑胡適,不論「胡適」(名)或是「胡適之」(字),都是不折不扣的文言文,而胡適本人更大力維護中華文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