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今年將衝破400億美元 台灣錢流向海外證券創新高

(2007-02-03 20:48:52) 下一个
陳一姍/台北報導

人兩腳,錢四腳,錢果然比人跑得快!二○○六年台灣景氣外熱內冷,國人生活苦哈哈,但台灣熱錢前進海外的金額,創歷史同期新高。根據央行統計,今年前三季國人投資海外證券金額已達三四四億餘美元。由於過去三年,每一季國人海外證券投資平均達七十七億美元,以此推估,全年將超過四百億美元。

相當七千億股債市動能

這也將是二十二年以來,短期證券投資淨流出最多的一年。根據央行國際收支帳金融帳統計,今年前三季台灣對外證券投資增加三四四.○一億美元(新台幣一.一三兆),但同期外人對台證券投資金額僅一一一億美元,淨匯出金額高達二三三億美元。一來一回間,等於約七千億股債市動能,流往國外。

這是自民國八十九年,台灣進入低利率時代之後,連續七年國人證券投資呈現淨匯出。民國八十八年,台灣金融帳證券投資淨匯入達九十三億美元,隔年情況逆轉。民國九十一年,央行利率下調到最低點,當年證券投資淨匯出達八十八億美元,往後此局勢一直沒有扭轉過來。根據央行定義,證券投資包括:股票與債票券。

國外股市漲,但國內股市到今年第四季才漲,是公認熱錢外流的主因。一位金控銀行資深協理說,台灣人國際投資訊息很多,哪個股市熱,就炒哪裡的股票。根據券商複委託海外下單的交易量,七月單月下單海外股票三十七億元台幣,八月躍升到六十億元,九月跳到九十億元,券商公會統計,累計交易量超越已超過去年全年。

客戶青睞港股取代基金
所謂複委託下單,就是指投資人只要在台灣券商開戶,就像投資台股一樣下單給台灣券商,再由台灣券商下單給海外的上手券商,投資人即可交易海外股票。今年下半年,複委託下單成長最快的市場是港股。統計顯示,本土券商複委託投資港股的金額,已占整體複委託量達二六.三六%,六月至八月連續三個月的港股單月交易比重,更是高達三、四成以上。

複委託業務市佔率第一名的本土券商—中信證券,發言人盛嘉珍說,之前複委託多半以基金銷售為主,但今年下半年開始,客戶對港股詢問度的確變高,加上海外複委託業務手續費是台股的兩倍,已成為券商積極看重的重點。

央行看問題:國內外利差擴大、分散投資

唐玉麟/台北報導

二○○六年國人投資海外證券金額,可望創歷史新高。央行官員分析,主因是國內外利差擴大,國內壽險公司投資海外公司債;以及國內民眾考量分散投資,透過海外基金投資國外股票等所致。至於今年全年國人投資海外證券金額,恐逾四百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央行官員說,具體數字,預計明年二月才會對外公布。

央行官員說,由於國內利率低,國內壽險公司將資金匯出國外購買澳大利亞幣、紐西蘭幣、歐元與英鎊等企業公司債,以賺取國內外利差,提高投資報酬率,這符合金融國際化目的。 同時,央行官員指出,民眾透過海外基金購買國外股票,以分散投資風險,「不要將錢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也是正確投資理財觀念。

金融界人士強調,部分民眾透過銀行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外證券大幅增加,甚至連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也大量匯出資金投資國外證券。
財金官員認為,目前國內資金浮濫,除了外資淨匯入與國內利率低外,主因是國內新投資案件少,資金需求弱,因此國內資金適度匯出,以賺取高投資報酬率,未嘗不是好事。

金融界人士說,今年前三季國人投資海外證券逾三百四十四億餘美元,主因是國內利率低、股市淡、政局亂等所致。至於第四季台股好轉,國人投資海外證券情況是否趨緩,則有待觀察。

金融界人士認為,最近泰國央行管制外資措施,引發外資匯出,造成泰股與泰銖雙雙暴跌現象。以此案例顯示,若是兩岸金融政策鬆綁,開放資金自由進出,將有利營造台商在大陸賺到錢,回流於台灣,值得有關單位省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