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這是法庭叩應節目嗎?

(2007-02-03 20:48:52) 下一个
2006.12.23  中國時報
這是法庭叩應節目嗎?
卓然/北市(文字工作者)

法律人咬嚼字、字斟句酌都是常理,也是職業本能,但若機鋒過度、渲染情緒,則往往模糊了真相,偏離了焦點。

國務機要費案開了兩次準備庭,攻防雙方就出現這種氣氛,對法院發現真實的任務,橫生一些枝節,實大無必要。

第一次開庭時,申告的公訴檢察官張熙懷一句「不傳不說真話的人」,被媒體放大成宛如代表正義的名言,並加以無限指涉延伸,這是一個不祥的開端。第二次庭期,辯方律師也展開語言攻勢,形容檢察官像「九官鳥」,確實大大不得體,而張熙懷檢察官依然不改利齒本色,諷刺被告查驗證據是「溫故知新」,嘲弄辯方律師因為憲法考不及格、趕著補考刑事訴訟法…等等,這一類的言語,倒比較像是叩應節目上的唇槍舌箭,而不是莊嚴法庭上的專業論辯。

語言是傳達溝通的工具,在文學的領域上,允許誇張渲染、引喻比擬,務期發揮感人肺腑的情緒效果。但是法庭是發現真實、伸張正義的地方,使用的語言應該講求精確、不帶情緒,過度花巧,徒生口舌是非。我們要期勉:法律人不打機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