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贴]谜家柯国臻经典灯谜细赏析

(2007-03-04 03:12:08) 下一个
谜家柯国臻经典灯谜细赏析

--------------------------------------------------------------------------------
山西新闻网
来源: 进入论坛
时间:2007-02-16



  灯谜自春秋战国萌芽,至宋代兴盛,明清而普及,从来为文人名士所钟爱。譬如苏门的诸多学士皆精于此道。大家想必都晓得野传里秦观的“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醉,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东坡闻之,始知其暗恋自家小妹(谜底是蘇)。精美的灯谜,或工巧典雅,或曲折别致,令人回味无穷。。

  此处转贴当代灯谜艺术大师柯国臻(1931-2003)妙谜数十则。

  海棠开后落残梅(字)淌
  〔注析〕在这条谜中,谜面的“海”、“棠”二字系离合之母字,“海”字、“棠”字拆开(“开”)后,计得“氵”、“每”、“尚”、“木”四部。其中,“氵”与“尚”组成“淌”,“每”与“木”组成“梅”。题面“落残”,既可理解为从“海棠”里凋落摧残去一个“梅”字,更可理解为“海棠”若除开了假设的底字“淌”之后,落得一残存的“梅”字。
  〔点评〕这是一则字谜创作中具有无上境界的通灵神品。就目前而言,面上母字离合形扣住底字以后,馀部仍能成一字,并又巧妙地在面上揭示而出者,于作者止此一谜而已,于谜坛亦仅此一例而已。本谜“外极其像,内极其意”(借用作者《灯下偶拾·制谜》语),兼有千思所得之“奇”与妙手偶得之“巧”,故能赏之清丽芊眠,诵之攡振金玉,味之齿颊留香!

  桃花潭水深千尺(成语)无与伦比
〔注析〕李白《赠汪伦》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为李白漫游安徽泾县时所作。汪伦,泾县桃花潭人,常以美酒招待李白,二人情谊甚笃。谜底启下相扣,将“伦比”之“伦”借作汪伦之名,意指桃花潭之千尺深水,也无法与汪伦对他的深情相比。

  情急无心垂钓钩(字)静
  〔注析〕“情急无心”别义指“情”、“急”二字除去“心(忄)”部,馀下为“青”、“刍”;“垂钓钩”象形。底字“静”,由“青”、“刍”与一活灵活现的竖钓钩三部分组装而成。

  九九数完魔灭尽(书名)八十一难经
  〔注析〕题面采《西游记》第九十九回目,意谓唐僧师徒一行,历尽九九八十一次魔障灾难,终于获得正果。谜底为中医古籍,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后世亦略称《难经》、《八十一难经》。此书旧题战国秦越人撰,共有八十章,以问答体裁解释《黄帝内经》关于脉法、经络等方面的疑义。入谜乃将“八十一”映合“九九数”。作“灾难”义,“经”则别解为“经过”。
  〔点评〕谜贵有精神,所谓“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所谓“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总在于取造化之文,为我之文也。

  风雨空中雁阵斜(字)佩
  〔注析〕题面别义:“风”字、“雨”字空去其中间笔画后,所馀为“几”、“币”。雁阵本作“人”字,倾斜之,当是“亻”。合“几”、“币”、“亻”三部,遂成底字“佩”。

  未意刘禅亡蜀国,何因孙皓丧吴都(唐诗)只是近黄昏
  〔注析〕面言三国末期之事,分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二回与一百二十回中。刘后主亡国,乃为溺爱中贵黄皓;吴末帝孙皓之丧吴都,是因宠信中常侍岑昏,故题面发问“未意”、“何因”,谜底则作答云:“只是近‘黄’、‘昏’!”底诗见李商隐《登乐游原》。
  〔点评〕谜面出于作者杜撰,然句式之工整、意味之深远,丝毫不逊于成句。多少兴亡之事、盛衰之叹,悉凝结于此两句之中。然而作者却不发惊人之论,用意十分,下语三分,以蜀吴亡国丧都之事,诘问缘由,答案却故意漫不经心,以“只是”面对,真可谓至炼之笔。“黄昏”一词在借指人名的同时,又映衬谜意——帝王昏聩,溺于酒色,于是帝业亦如同西山日薄,庶几黄昏之时了。
  此类神品,足可传世!

  此间乐,不思蜀(红楼梦人)长安守备之子
  〔注析〕《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文王,司马昭。谜底人物亦作“长安守备公子”。今据题面蜀汉后主刘禅之答语,将底顿读如“长安守/备之子”。“备之子”,乃言刘禅是刘备之子;“长安守”,意犹长期安乐(禅降魏后亦被封为“安乐公”)而守于魏国,绝不思念故土。

  胡服(唐诗)身上衣裳口中食
  〔注析〕我国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服装称“胡服”。如战国赵武灵王就曾“胡服骑射”,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胡服”亦可别解:胡,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服,穿衣服也,或是吃、食用也(如“服药”。一般只限于服食药物)。题面问:什么叫着“服”?谜底作答:身上着衣和口中进食叫着“服”。底诗见诸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点评〕一箭双雕,一石二鸟;自问自答,情趣盎然!

  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成语)赞美备至
  〔注析〕谜面为襄阳属邑新野县人民赞颂刘备之歌辞,出《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文中。谜底别解“备至”为“刘备到此”之意。

  织杼半融读书声(字)纾
  〔注析〕“织杼半融”之双关意为:“织”、“杼”二字拆开,各融合其半——此可得一“枳”字,一“纾”字。“读书声”别义犹:读作“书”字之声调。“枳”与“纾”中,“枳”读如“只”,不符“书”音,故排除;而“纾”正读“书”字音,因此即是谜底之字。
〔点评〕领会谜面,唧唧杼声与琅琅书声交织出一幅旧时男读女织的生动图景。仅此恬适优美之意境已颇足使人陶醉其中而散虑逍遥,何遑再论其谜技神乎其神、谜味谏果回甘乎?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谚语)英雄难过美人关
  〔注析〕唐·杜牧七绝《赤壁》云:“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谜底据诗之末两句,亦即题面作两段理解:“英雄难过”是谓若无东风之助,则赤壁无功,其后果将令大英雄周瑜特别心伤、无比难受——此“难过”已非“难以过去”之本义;“美人关”则指曹操灭亡东吴后,掳走美女大乔与小乔姐妹,关在铜雀台内——此“关”字亦不作“关口”释,实为“关锁”之义也。
〔点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读此谜,难免使人兴“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之幽叹。

  休教前约束奴心(电视剧名)女权
  〔注析〕面句似言旧时女子欲罢除前之婚约而另择佳配。其实取:教“休”字前半部“亻”裁约去,所馀之“木”,则捆束于“奴”字之中心部——恰成谜底“女权”也。

  与吾同伴入林间(木名)梧桐
  〔注析〕当题面读作“与吾同/伴入林间”时,会其义可指“吾”、“同”二字相伴进入“林”字之间;而谜底“梧桐”,恰是“吾”、“同”、“林”各部参差组成。

  似镜、似梳、似弓、似钩、似眉(商业用语)本月盈亏
  〔注析〕谜面所述,系古人以物状喻月之词。“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此“似镜”也;“殷勤一梳月,十里伴还家。”(陆游《游山》)此“似梳”也;“初月如弓未上弦。”(唐·缪氏子《新月》)此“似弓”也;“坐见如钩月。”(唐·顾况《望初月简于吏部》)此“似钩”也;“初魄似蛾眉。”(北周·王褒《咏月赠人诗》)此“似眉”也。谜底据此以作别解:本就是月亮由盈满到亏缺(的过程)。其“盈亏”,非为盈亏互见,盖面上罗列之序,实为由圆满渐次缺损也。

  池影疏梅景也虚(植物类苔)杉海
  〔注析〕“疏梅”别义,谓“梅”字疏散开,作“木”、“每”两处。“池”、“影”二字中,虚化去“景”、“也”两部分,馀为“氵”与“彡”。合“木”、“彡”、“氵”、“每”四部组成谜底“杉海”。
  〔点评〕拟面得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句之风神韵致,扣底精谨洗练,浑化无迹。就中尤以“也”字之明为虚词,暗作销脱,如“白山隐隐峰无限”,于人不经意处最为惑人。

  不信中原不姓朱(文告用语)郑重声明
  〔注析〕民族英雄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诗云:“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末句为郑氏对收回中原、光复大明的誓言,气势豪壮,雷霆万钧。谜底别解,以“郑”谓诗作者郑成功、“声”释“宣告”、“明”指大明国。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浙江山名二)四明莫干
  〔注析〕《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新任东莱太守,上任时,“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之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题面即采自杨震语。今以“天”、“神”、“我”、“子(你)”皆知,释谜底“四明”之意为“四者都明晓”;“莫干”,则拟口语,犹“莫要干这种事”也。

  水没尾生犹抱柱(字)汁
  〔注析〕面借“尾生抱柱”典故。据《庄子·盗跖》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实取“水”为“氵”,“生”字尾部为“一”,“柱”象形作“|”。“氵”、“一”、“|”三部合成“汁”。

  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妆品·卷帘格)爽身粉
  〔注析〕明·于谦《石灰吟》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底依格倒卷为“粉身爽”,“粉身”直承题诗上句意,“爽”则谓豪爽磊落。
  〔点评〕一“爽”字力透纸背,神采飞扬!晋·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愈深。”此语亦正涵盖、伸张了谜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途径和这类“言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言其上下察也(明人)谭启宗
  〔注析〕面出《中庸》第十二章:“《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借之别义作:说它是“察”字的上下部位。底人名中,“谭”乃“言说”之义;“宗”字上部“宀”、下部“示”,正是“察”字之一上一下。“启宗”,犹言“宀”与“示”上下一结合,便启导“宗”字成立也。
  〔点评〕清·企杜氏《龙山灯虎》中载有以“宗”射四书句“言其上下察也”一谜。此作则师古而不泥古,继承传统而不为传统所囿,大胆开拓,刻意求变,遂使旧的构思焕发了新的生命,诚可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山径一弯带雨痕(字)函
  〔注析〕题面“山”字中一竖笔象形作路径,“一弯”则如“了”;“雨”中四点,既是“雨”字之残痕,复形似雨痕。引带“雨痕”进入“径”弯曲后的“山”字里,乃成底“函”字。
〔点评〕山雨洒衣,空翠粘鬓;不丰而腴,不刻而隽;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妙化既臻,匠心斯印。

  冲冠一怒为红颜(《红楼梦》人)吴贵之妻
  〔注析〕清·吴伟业长篇叙事诗《圆圆曲》中有“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句。盖吴三桂引清军大举入关,明为君亲复仇,实为其爱妾陈圆圆被夺而泄愤。诗中“红颜”即指圆圆。谜底“吴”借指吴三桂,“贵”作“贵重、特别看重”义释,“之妻”犹言“他的妻小”。底人原为程伟元本《红楼梦》中的小人物,是晴雯的表嫂,亦可称“吴贵媳妇”、“吴贵妻”。
  〔点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陂讨源,虽幽必显;词旨调畅,不蔓不枝,非佳构而何?

  偏安一隅召归师(字)嫔
  〔注析〕题句“偏安”,别义指“安”字上下两部偏斜;“师”字换置义为“兵”,“召归师”即是要召还一个“兵”字;此“兵”归入何处呢?乃在偏斜后的“安”字之一隅——右下角疏落处,如此组成谜底“嫔”。

  客心还系灞桥头(字)涤
  〔注析〕灞桥,一作“霸桥”,在今西安市之东十公里处。《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唐人亦因循其风,又谓之“销魂桥”。将谜面“客”字之中心部“夂”,“灞”、“桥”之先头部“氵”、“木”,相系在一起,即得底字“涤”。

  手可摘星辰(机械工具)轻便抓斗
  〔注析〕宋·李颀《古今诗话》载:“杨文公(亿),数岁不能言,一日家人抱登楼,忽触其首,便能语。家人曰:‘既能言,可为诗乎?’曰:‘可。’遂吟《登楼》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卷上注此条云:“《西清诗话》谓此乃李白诗,首二句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与此少异。”故题面句应判为宋人杨亿幼时所吟。谜底“斗”字别解作“星斗”,以扣面之“星辰”;又以面之随“手可摘”,见底“轻便抓”之意。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医学名词)临床经验
  〔注析〕面出明·朱柏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今取谜底别解,“临床”指夜晚上床休息之前,“经验”则谓“经过点查、检验”。

  天街分象见奎光(古代科学家)一行
  〔注析〕天街,星名。《史记·天官书》:“毕、昴间为天街。”《正义》云:“天街二星,在毕、昴间,主国界也。”奎光,指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为首的奎星之光。分象,犹言区分星象。西方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处于“昴”、“毕”间的“天街”离“奎”不远,其“光”自然可见。由此知题面撰述有据。谜则取题面之别义相扣:从“天街”二字的笔画中,分步拆光一个“奎”字后,正合谜底“一行”。亦即“天”去“奎”上部之“大”,馀“一”字;“街”去“奎”下部之“圭”,馀“行”字。
  〔点评〕二字词汇类的底材,如以离合手法制成七言面句,一是讲究离与合于表义上一定稳含不露,在二层义上则清晰通透,毫不粘皮带骨;二是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字须带双关,句须见圆融,意须有别寓。似此谜,便是既能参透个中三昧、复能造就传世精品。

  老子一气化三清(作曲家名)聂耳
  〔注析〕面系《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目。“老子”即李耳,因以其名“耳”代之。据该回故事述:老子与通天教主会斗于诛仙阵时,“把鱼尾冠一推,只见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此“三清”,乃指上清、玉清、太清三位天尊,连老子本元在内,共为四位,亦即四“耳”。谜底“聂耳”,析之也正是四个“耳”字。
  〔点评〕老子元道合一,才能无上神通;作者“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始可生此佳制!

  “淄水至,则汝残矣”“淄水至,流子而去”(历史名词)土木之变
  〔注析〕《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桃木刻成的偶人)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谓捏制)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这段虚拟的土偶人与桃梗之对话,原是苏秦借打比方而劝阻孟尝君勿轻率入秦者。此亦见载于《战国策·赵策一》及《史记·孟尝君列传》,然“桃梗”于彼处均直作“木偶人”也。谜底“土木之变”,本指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役,今据面语别解其意为:土偶、木偶都起了变故(被淄水冲残毁坏)。

  双钩大戟飞刀剑,马勃车前粤地黄(成语)草木皆兵
  〔注析〕谜面两句,系由六味中草药名并联而成。此中既有“草”本者,亦有“木”本者;且又借称军械车马,隐含肃杀交兵之象。
  〔点评〕刘彦和《文心雕龙·总术》有云:“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借之以言此谜之构思,不亦可乎!

  叉手旋成五首绝(字)擎
  〔注析〕面之“叉手”,本为唐诗人温庭筠事。据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两手相拱曰叉)而八韵成”。于谜,“叉手”当暗示底字中必有一“手”字。“五首绝”,五首绝句也;绝句每首四句,五首计二十句,亦即“廿(艹)句文(攵)”,此恰可组装一“敬”字。“旋成”则取别义,指“手”、“敬”两部经旋合以成“擎”。

  沐李荣桃处处春(字)楞
  〔注析〕析底字为“四方木”或“木四方”,以之回应谜面,可知“沐”、“李”、“荣”、“桃”四字中均有一“木”,且按或东西南北,或左右上下之“四方”位置而分居;“处处春”,则提示面句前半段“沐李荣桃”中到处有“木”——此系以“春”借代“木”,本于《幼学琼林·岁时》:“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字)姓
  〔注析〕魏文帝曹丕之《燕歌行》,写女子怀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缠绵悱恻,是一篇言情名作。题面即采自其诗的结尾两句。今将底字拆为“女”、“牛”、“一”三部。“牵牛织女”别义作:牵来“牛”字,交织“女”字。“河梁”乃以物体状摹为“一”。“尔”代指“姓”字中的“牛”与“女”两部分,谓独限于“一”之隔阻,只落得“遥相望”也。
  〔点评〕此作迷离者不间,切实者不尽,广大者不廓,精微者不僻,已把取前人诗句作面的字谜发挥到了极致。

  禾(明人评点语)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其人
  〔注析〕底文见诸明·李贽《焚书》卷五,原系李卓吾高度评价魏晋嵇康、阮籍之人品风骨为世所希之揄扬语。入谜实取句中“千”字、“人”字之形体笔画。乃就面一“禾”字作申说:若于“千”字之下载以字部,还当想见那个“人”字——“千”与“人”可组成“禾”字。这里,“载”字须由名词转为动词。
  〔点评〕“犹可想见”四字虚拟作者口吻,作凭空构架;然此等空中楼阁,却是础皆贴地,户尽通天耳。想到空灵笔有神,每从游戏得天真!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词牌二)十六字令 满江红
  〔注析〕题面为《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中孔明所开出的说是“便教都督气顺”的药方,实亦是用火攻破曹之大计谋也。谜底据此连缀读如“十六字/令满江红”,意犹:正是谜面这十六个字,让整个长江都被战火烧得通红。

  骄嘶过,沽酒楼前(围棋名家)马晓春
  〔注析〕面出南宋淳熙太学生俞国宝词《风入松·题酒肆》:“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湖边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在,湖水湖烟。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亦载:“一日,御舟经断桥,桥旁有小酒肆,颇雅洁,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光尧(按,指高宗赵构)驻目,称赏久之,宣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上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谒(谓脱去布衣换上官服)云。”今题面即撷自其词之上半阕。骄嘶而过者,玉骢“马”也;为何骄嘶而过?因惯识湖边路,知道酒楼位置,“晓”得近“春”便驻蹄也。“春”字,自唐人起即以之代称酒,杜甫《拨闷》“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玉壶买春”、李肇《国史补》 “酒则有……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均以春代酒。

  关河不可共相叙,分定三秦入汉中(字)溆
  〔注析〕题面似说楚汉相争之事,又似说光武西击公逊述之事,其实却是在反复演绎底字。上句“关河不可”意谓去“河”字之“可”部,馀“氵”;“共相叙”乃指“氵”相共一“叙”字,成“溆”。下句“分定三秦”犹言去“秦”字上部之“三”笔画,馀“余”;“入汉中”则作“余”加入“汉”字中间解,此亦成“溆”。
  〔点评〕此作便置入《韵谜三百则》中,亦未必减色。妙在面上两句反复声明谜底一字,细微密栗,窈窕而不犯,妥贴而不痴,且发古论势,俨然史家笔墨!

  柯国臻(1931-2003),笔名微山,浙江温州人,当代卓越的灯谜艺术大师。

  柯国臻出身贫寒,十六岁时,虽勤勉好学却因家境拮据而被迫辍学,在码头当起搬运工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因其才华而得以进入温州市工人文化宫工作,1956年擢为该宫主任,1978年调任温州市图书馆馆长。1992年退休后,忽患中风失语,偏瘫卧床逾十载,2003年11月3日舍谜弃尘而去。

  柯氏少年聪慧机警,记忆力惊人,有过目不忘之天赋,故工馀自学之古典文学及历史知识,供其笔下驱遣,绰有馀裕。他对地方曲艺素有研究,更是温州鼓词高产作家,长期担任该市曲艺协会主席,写有鼓词词本近百部,许多优秀词本至今仍在温州民间说唱不衰。文革浩劫,他被打成“走资派”,关进牛棚,受尽折磨,于此之际他却乘机向难友诗人请教古典格律诗词写作之道。他的诗作效法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善于以流放的线条、雄健的笔力,勾勒祖国名山与大川,抒发人生感悟与志向,下笔波澜起伏、状物情景交融,深受时人推崇,故他乍出牛棚、初离苦海,便发起成立“鹿城诗社”,并被公推为诗社社长。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足以分散和干扰他对灯谜的痴爱,他把鼓词的通俗活泼、生动有趣,诗词的典雅华美、含蓄凝练,与灯谜有机结合,创作出一则则耐人寻味、神采飞扬,可以藏之名山、流传千古的灯谜佳作。同时,他把对于曲艺、诗词的探讨精神与研究方法悉数施之于谜,在灯谜理论上卓有建树,成为当代谜坛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柯氏与谜结缘,可追溯至他年少时对温州民俗的挚爱。据他本人回忆,旧时温州(永嘉县)每年二月起,都举行旨在设醮禳灾的“拦街福”。在城内几条主街及各大商号门前,除举办扎彩楼、舞龙狮、踩高跷、放焰火等活动外,必悬灯猜谜,以助欢乐。未及弱冠的他,竟深深地为大人们猜出的一条条浅显有趣的灯谜所倾倒。随着年龄渐长,他认识了当地谜家曾子辉先生,便拜其为师,学习猜谜。1957年他已能够制作灯谜,由于当地李章舜及兰州马啸天等名家的悉心指点,南京张亚谟、陆滋源,厦门徐鸿基、徐宾鸿,汕头胡寄云、陈镇权等谜家的耳提面命,柯国臻的灯谜艺术修养迅速进入了新天地。1958年春,他在工人文化宫组织起业余灯谜兴趣小组,先后编印了《趣味灯谜》、《强弩》、《白鹿文虎》等谜册供内部交流观摩。1978年起,他创编了《鹿城谜苑》及个人作品期刊《微山谜话》--大量妙趣横生的灯谜佳作与充满独特见解的谜学探讨文章,从此源源不断走出温州,飞往全国,迅即震撼了改革开放后的华夏谜坛,影响当代灯谜创作长达二十年之久,并且还会继续影响下去。

  柯国臻从了如指掌的灯谜发展史中,花费很大气力认真探索前人作品的艺术规律,并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先后在谜格、谜史、谜理、谜艺诸方面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去芜存菁、激浊扬清,总结出了许多极富前瞻性和创造性的理论见解。

  在谜格的遴选、归纳与创新方面,他有感于民国韩英麟《增广隐格释例》中所列四百零七个谜格,严重地存在着异名同法、体类不分的现象,且大多繁杂空泛,鲜能切合实用,于是自1975年始,先以《漫谈谜格》一文提出了立格原则及“格为谜用,格助谜话”的观点,接着又依照谜底字的形音义变化,对旧有谜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筛选、删除与合并,写成《谜谱》一书,列格十大类,共九十五格。紧接着,他根据现代灯谜提倡“无格胜有格”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谜格具有变化谜底字序、字形之功能的因素,再对《谜谱》中的九十五格进行精简改革,在他与吴仁泰、金瓯合作编著,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灯谜知识》一书中,专章列出常用谜格四十个,并详尽说明每一格的格名来源、用格规定及谜例,极大地方便了带格灯谜的创作与猜射。柯国臻的这一富有民俗科学与理性色彩的改革举措,受到了谜界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扬。
在谜史的发掘、整理与弘扬方面,他发表了《灯与谜》、《灯谜小史》、《温州谜事》、《小说中的隐语钩沉》、《〈三国演义〉中的隐语》、《谈隐语与谜语的区别》、《共同把“曹娥谜”扶上谜坛》等一系列文论,其中,当以《共同》一文最具思辩色彩,他在凿实考察了曹娥碑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绝妙好辞”故事诞生的起因并罗列历代诸种相异说法后,详加分析、剖解了曹娥谜的体格,最终提出了改之并为今用的良方。

  在谜理、谜艺方面,柯国臻毕生致力最勤、论述最多。比如,为使雅丽工整、精雕细琢的北派谜与南宗谜能有一个明显的区分范围,他提出了“北派的创作方法是以字或字的结构为描绘对象”、“谜面虽是七言协律诗句,但纯用会意扣底的,不能算为北派谜”,他凝练出二十字的北派成谜特色:“七字一句,句有诗意,注重扣字,逐节分扣,巧嵌谜格”,这一尖新而不失精辟的“新北派”论断,是他在批判地继承民国谜家张郁庭所创“八体三十八法”等旧北派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并使之更具纲领性和普及性的建树。又如,他鉴于以会意为主的某些南宗谜,在面和底的相互演绎过程中,出现断字、断词相扣,令全谜整体肢解,丧失了连贯的句意(例如以“笔下超生”射西汉人名“毛延寿”),“纵然每字相扣十分紧切,也避免不了貌合神离、气阻语塞之病,读来毫不相干”(柯氏语),因此就给这种谜命名为“断句谜”,并告诫谜人尽量避免创作此类谜。再如,他较早地在《鹿城谜苑》上发起关于“别解”属性问题的学术大讨论,柯氏的主导意见是:凡谜底字序未乱、字形未变、词根未脱,制者利用汉字一字多义和字有同音、象形的特点,对谜底中一字或几字进行义、音、形别绎的,就叫做“别解”;他还认为:别解不是在每条谜中都能起作用的,也不一定“别解方成谜”,他主张:别解只是众多制谜法门中的一种,它起不到“谜的灵魂”的作用。此外,他著文对谜艺技巧中的诸如“形扣从宽”、“半露面”、“倒吊”、“面上加注”、“用典”等问题,明确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他平生耿直,个性鲜明,且文笔犀利,毫无顾忌,故尔他的正确观点尚可为人所默默接受,而一些似乎不够成熟或涉及到具体作品的理论见解,迅速在谜坛上形成反对意见,甚至引起轩然大波。例如他对“别解”范畴和作用的界定,以及他的“断句谜”论断,就曾导致连续十年的“笔战”,至今硝烟犹未因斯人已去而彻底散却。

  柯国臻的灯谜理论既有微观着眼,也有宏观把握,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妙论主要体现在专著《中国灯谜知识》、《开启谜宫的钥匙》(后者为多人合著),以及他平日散写的小品、评文之中。首先,他运用形式逻辑的原理和方法,以丰富的学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对作品的擘肌分理,归纳提炼出灯谜的定义、作用、词类、结体、形式、规律等基本理论。他认为,谜底为本体,谜面为喻体,灯谜创作是从联想别象(即“二层义”)到示意虚象的创作思维过程。这是一个振聋发聩、前所未闻的学术突破;其次,他能够熟练掌握并自觉运用中国古典文艺批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自清代中叶费源、清末民初张起南以来的灯谜美学传统,以“灯下偶拾”这种三言两语、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精微地发抒了一系列灯谜创作审美观点,诸如借鉴《诗人玉屑》、《沧浪诗话》、《闲情偶记》而论谜的“偷势是暗偷,人不知为偷;窃意是明窃,伸手必被捉”、“路要宽,法要活;意不晦,语不琢”、“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等语,犹如串串珠玑,灵光四射,深化了灯谜的内涵,升华了灯谜的品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在创作实践上,柯国臻一生所制灯谜近万则,大多脍炙人口、可堪传世,其质量和水平百年谜坛鲜人能匹。他思维敏捷而才气纵横,性情旷放且谈吐诙谐,加之自学有素,功底深厚,又能克绍先进、博采众长,故于谜之各体各法烂熟于胸,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新不已,极尽其妙。有人认为其谜之特色是“力求自然,注重工巧;崇尚典雅,不废通俗”;有人推崇其谜“写来委婉动情,词圆韵转,阳刚之中,不乏温柔助润,厚重之下,又以虚词通气”;也有人赞叹其谜作“如红梅傲雪,如黄菊凌霜,流光溢彩,异味奇香;可入庶民百姓之陋室,可登学士九卿之大堂;时而令人启颜捧腹,时而令人吐气扬眉,时而令人惊奇拍案,时而令人欲醉贪杯”。

  我们认为,柯氏之谜如大羹玄酒,五味调和;似班香宋艳,各具风神。览其工者,循规蹈矩,丝丝入扣;察其巧者,剔透玲珑,别饶情趣;视其新者,池塘春草,晓日芙蕖;观其奇者,绝壁危松,海市蜃楼。果然“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唯意所之;至于水曲酙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欧阳修《六一诗话》)。

  柯氏制谜,极善于在继承传统、借鉴他人的基础上,独出机杼、刻意创新。比如,前清作品中有以戏剧人物道白“千不是,万不是,只怪小生的不是”射孟子句“平旦之气”者,他则略施妙手,而以“千不是,万不是,只怪为夫的不是”射成语“负荆请罪”,暗中挪动区区二字,在不经意间便将生旦之恋人关系转为合法化之夫妻关系,实是脱古生新、古为今用的范例。又如,民国期间有以韩愈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射四书句“是愈疏也”一谜,他受此启发,拟面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而改射常用语“愈疏愈远”,借后之“愈远”一词拓展了诗意,深化了内蕴,加重了谜味,真可谓师古而不泥古、改造旧谜化工入指。再如,辽宁谜家李东航有一佳谜:“城门失火”射菜肴名“烧带鱼”,他有感于浙东一带不大做此菜肴,于是易其底为“带鱼糟”,将一个“糟”字由名词变为形容词,更可传“殃”及池鱼之神。由理论而实践,由心仪至模仿,由借鉴到创新,柯国臻的制谜功夫实在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在柯氏的芸芸佳构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字谜作品,以及以字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离合体二字词汇谜。我们知道,字谜源头虽来自南朝鲍照“井”字等三则灯谜,但发展至宋元,其水平亦止如王安石的“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看”(射“贺”、“资”二字)而已。迨至清代中后叶及民国初年,始可见佚名之作“春雨连绵妻独宿”射“一”字、“一枝斑管界棋枰”射“箫”字,以及张起南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射“能”字、“雨馀山色浑如睡”射“雪”字、“竹外一枝斜更好”射“介”字等谜作,然其创作总量微不足道。至若以增损离合手法扣底二字词汇之作,除偶见橐园氏之“细柳”、“吉月”二谜及赵凤池《聊斋谜集》中有相合者外,更是凤毛麟角。半个世纪之后,是柯国臻的“风雨空中雁阵斜”射“佩”字、“情急无心垂钓钩”射“静”字、“休教前约束奴心”射“女权”、“与吾同伴入林间”射“梧桐”,作为典范,率先倡导,才使得谜坛竞相仿效,蔚成风气,造就了当代灯谜以雅丽、工巧、机趣为崇尚,以字谜创作为主导,堪可超越古今、傲视群雄的审美特征。

  数十年来,柯国臻对于传播谜艺和培养新人,亦满怀热忱,不遗馀力。他曾按照民间艺人风俗,正式开香堂收弟子,如今,其门墙桃李,遍及各地,树树争荣,叶叶斗艳。而得到其点拨、教诲者,受其灯谜学说与作品所影响者,更不可胜数。

  百年虎坛,留下了柯国臻深深的足迹。他的谜学造诣与贡献正应了他额头上的数道深深的印痕,其状甚似虎,其人乃“虎王”。

作者:紫紫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