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油水看制度性腐败

(2007-02-02 16:15:49) 下一个
从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油水看制度性腐败

【看/中/国/报/道】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被双规,床垫下发现85万美元现金,银行里有1700万美元,据说业界都惊奇统计局长哪来这么多的油水。

中国政府的管理,是按照条块划分的。所谓的块指的是以地域划分的行政部门,包括政府和相应的党的部门,如省、市、区县。这些官员长期在一个地区任职,形成了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独霸一方,俗称地头蛇,比较正式的叫地方势力。这些人一般都有丰厚的油水。比如辽宁一个城市开发区的主任,自我评价“不太贪心”,每年只要求开发区内一万多家企业每家上交他2000元人民币的“车马费”。当然公平的讲,这钱也不是他一个人独吞得了的,一般的规矩是“吐出一半,上交三级”,这样那一半才留得住。每个官位每年的油水是多少,上面明白着呢,孝敬少了,立马就把你给“反贪”了。当然,上级还有上级,毕竟,整个“隔一个枪毙准有漏网的”官僚体系,能从赚钱的行业直接拿钱的是少数,多数要参与系统内的第二次再分配。

条指的是国务院的部委及其管理下一直通到基层的相同机构,如这个国务院下属的国家统计局,到省里、市里、区县,都有相应的统计厅、局。这些属于“条”的系统,有的本身就有大笔进项,如中国银行及其各地分行。2005年网上盛传中国“四十二名省行行长集体外逃”,弄的需要中国银监会出面正式辟谣。不过中国银行业大案频传则是不争的事实。最出名的要算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余振东等三任行长盗用资金4.83亿美元案。话说回来,银行本来就是管钱的,在江泽民放手腐败的政策推动下,想不堕落都难。可这个统计局长,顾名思义是管统计数据的,不直接管钱不说,连管有钱的主都没份,不象工商管理局那样可以坐收“保护费”,他的钱从何而来?

国家统计局参与的都是有关国家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方面的大事。在中国,阶段性的中心工作都是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的,比如从邓小平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最近的“发展是硬道理”,就一直把国民经济增长率作为各级官员政绩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官员的奖惩、升迁无不与之挂钩。所谓“数字出官”早已是公认的事实。那麽,这个直接和各个地方大员能否向上爬再高升一步的“增长率”是通过谁拿出来的?是由各地的统计厅、局汇总到国家统计局!前些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省报上去的GDP都是在百分之十几,有时高到百分之十七、十八,但到了中央,国家统计局最后的数据,一定和年初计划的八九不离十,通常连续几年都是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的漂亮直线。当初各省统计厅的数据当然是做了手脚,国家统计局也一定做了手脚。用通俗的语言就是“做假帐”。要做到地方大员和中央皆大欢喜,国家统计局的责任不小。既然各省大员的政绩都抓在手里,国家统计局局长参与这个坐地分赃的第二次再分配不是顺理成章吗?至于说究竟是谁给统计局长进的贡,相信查到最后就成了“国家机密”,因为公司的老总们,不管是国营的、私营的还是外资的,恐怕都不会对“增长率”感兴趣的。

看中国首发 欢迎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