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識形態決定馬英九輸贏

(2008-01-16 13:20:42) 下一个
意識形態決定馬英九輸贏

南韓總統大選李明博出線,使藍營士氣大振,馬英九表示,韓國的選舉結果和現在的台灣有很多相似之處,第一,選民人心思變,第二,選民要求政府拼經濟,第三選民對奧步感到厭惡。不過綠營另有解讀,綠營立委表示,南韓的選舉結果戳破中國國民黨的謊言,藍營一直說南韓的經濟有多好,台灣有多差,由各種數據可看出,南韓的經濟沒有台灣好。謝長廷也有他獨特的見解,他表示李明博受到人民的支持是因為他整治清溪川成功,在台灣只有他整治愛河與前鎮河成功可與李明博相提並論。





這一次總統大選,中國國民黨主打經濟牌,民進黨則拋出政治議題。一般國家若是人民對經濟不滿意,執政黨是難逃下野的命運,但也有例外,第一個例外是日本執政黨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是繼續執政,第二個例外是二○○四年台灣的總統大選,當時多數民眾對台灣的經濟不滿意,可是執政黨還是繼續執政。



藍綠皆推政治議題
前者是因為日本由獨裁體制進入民主體制是因為戰敗而由別人幫他們寫一部民主體制的憲法,沒有經過民主運動的對立,人民對政府的支持還是保留幾分以前對天皇的支持一樣,不會將自己痛苦的原因全部推給政府。台灣則是因為出現意識形態對立,當政壇出現意識形態對立時,選民就不會談是非問題,更不會去思考經濟問題。
台灣若沒有出現意識形態對立,民進黨下野是必然的,可是要逃避意識形態對立是相當難,不只綠營一直找政治議題凝聚台灣意識,連藍營也競相效仿。當趙建銘出事時,多數綠營人士積極反扁,尤其是南部深綠民眾大部分人主張陳水扁應該下台。這一段期間,若是藍營不動聲色,綠營的挺扁與反扁就會殺得天昏地暗,藍營正可用經濟牌收拾殘局。
可是當時藍營提出總統罷免案,促使綠營反扁的聲音大為降低。稍有一點政治知識的人都知道罷免不可能成功,就算罷免成功,民進黨也不會下野,不知提出罷免案有什麼意義?其結果只是刺激意識形態對立。紅衫軍的反扁,更促使原來綠營反扁人士轉而挺扁,主要的原因是施明德與藍營群眾結合在一起,促使綠營群眾更為團結,施明德的本意是反扁,最後卻變成幫陳水扁凝聚群眾。



舊國民黨勢力攪局
二○○四年的總統大選陳水扁本來是走新中間路線,可是到二二八手護台灣活動凝聚太多群眾才使民進黨改用意識牌。這一次總統大選早就出現意識形態對立,民進黨又繼續出招,拋出政治議題,二二八元兇、入聯、民主紀念館、自由廣場等等。若是藍營不回應,就變成民進黨唱獨腳戲,不會出現意識形態對立,可是藍營在這些議題堅持與民進黨對抗,出現即將卸任的陳水扁與馬英九綁在一起陪葬,舊國民黨勢力不知有意或是無意的將馬英九一軍。馬英九若是該贏而未贏,就是輸在意識形態對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