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外表亮麗 內部隱憂
(2008-01-16 13:20:42)
下一个
前言:今年以來香港股市頻創新高,一度站上三萬點之上,房市景氣節節高升,豪宅價格更超越九七年的水準,不明所以的人,總認為目前香港經濟正處於一片景氣繁榮當中; 中國甚至把香港引為一國兩制的成功樣板,國際社會還以為回歸之後,港民在中國的懷抱中,日子過得新鮮亮麗。其實香港經濟表面風光,內裡卻充滿著隱憂,很多香港人目前正在痛苦的生活中掙扎……
產業北移 窮人變多了
今年第三季,香港民眾每月收入低於四千港元(約一萬六千八百元台幣)的貧窮住戶共有十七萬三千六百戶,較十年前增加八萬戶。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為止,全香港的低收入者,高達一百三十三萬多人,較十年前增加二十六萬多人,佔全港總人數的二十點一%,亦即每五個港人,就有一個是窮人。
另外,反映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在近十年間也不斷往上攀升,由一九九六年的○點五一八上升至去年的○點五三三,已跟中美洲的薩爾瓦多差不多,成為全球貧富懸殊最嚴重地區之一。
一九六○及一九七○年代,香港工商業蓬勃發展,基層勞工只要肯努力,即有機會往上爬升至中產階級,但自從一九八○年代開始,香港製造業紛紛北移中國,轉而全力發展房地產及金融服務業,不但造成大量基層勞工失去工作機會,也使港人失去了創業空間。
香港從早期的製造業中心至後來發展成為金融中心,港人一直深信不疑,只要金融好、房地產好,香港經濟就會好,但九七年的一場金融風暴,已將香港產業升級的結構弊端暴露無遺,十年來,香港政府仍一直堅守以金融及房地產為經濟發展主軸,並沒有提出新的經濟政策,各行各業北移中國的情況不斷增加,香港只要經濟轉型問題一日未能解決,經濟一直依賴中國的情況沒有改變,香港人便將永遠生活在失業威脅之中。
貧富差距惡化 僅能麵條餬口
上月底,香港一千多名居住在公共房屋(廉租屋)的弱勢居民,因受不了長期生活困苦,終於打破沉默,走上街頭向香港政府提出嚴厲的控訴,要求政府切實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渡過難關。
外界很難想像,平均國民所得已超越二萬五千多美元的香港,目前仍有很多人因沒錢吃飯,一家四口四年來每日只能以麵包或麵條餬口,也有人因付不起電費,家中只能以一支日光燈照明來過日子。
香港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六點二%,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六%,其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新加坡,位居第二,但並不是所有港人都能共享此一經濟成果,其實大部分港人的生活並沒有隨著香港的經濟高度發展而有所改善,尤其是基層的勞工,其生活過得比十年前(主權移交中國之前)更苦,更有數十萬人連足夠一日三餐溫飽的穩定收入也沒有。
無論從官方的統計資料或民間的調查觀察,即不難發現,其實香港的經濟情況沒有想像中那麼樂觀,亮麗的經濟景氣背後,充滿著不確定的因素,失業和基層勞工收入偏低的情況仍然十分嚴重。
首先,從官方的統計資料來看,目前香港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約二百多萬人沒有能力購買屬於自己的住宅,必須依靠政府提供的公共房屋,才能覓得一處棲身之所;去年香港收入最高的十%家庭,每月收入佔香港整體收入的四十一點四%,而收入最低的十%家庭,收入僅占總體收入的○點八%,差距高達五十一點七五倍,與十年前相差三十八倍比較,明顯進一步擴大,也就是說,香港移交中國後,非但貧富差距沒有改善,反而更惡化。
如以家庭收入金額來看,去年收入最高的家庭,平均月入高達七萬八千港元(約三十二點七萬元台幣),而收入最低的家庭,平均收入則只有二千四百港元(約一萬零八十元台幣),相差高達三十二點五倍,與十年前相差的二十三倍比較,也有擴大的趨勢。
依賴中國供給 通膨跟著升溫
香港除要面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問題外,同時也要面對另外一個嚴峻的經濟問題,就是通貨膨脹日益升高。
今年十一月份香港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三點四%,不但較九月份的一點六%大幅上升一點八個百分點,較十月份上升○點二個百分點,而且創下九年來的新高紀錄。
香港有八十%的食品必須依賴中國進口來支應,今年來,中國食品價格大幅上揚,高度依賴中國進口食品的香港也跟著遭殃。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統計,今年十一月份香港食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近一成二,外出用膳則上升百分之三點六,九大類食品價格升幅由一成半至三成五不等,其中以牛肉價格升幅最凌厲,升逾三十五點二%,雞蛋及罐裝肉類升幅也在三成左右。
通膨問題並非香港單獨面對的問題,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都同時面臨農產品價格、能源價格上揚所導致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港英政府在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為穩定金融市場,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港元與美元掛勾,匯率固定為七點八港元兌一美元,此制度一直實行至今,已歷經二十四年。聯繫匯率的實施雖穩住了香港的金融市場,但因與美元掛勾,必須跟隨美元匯率及利率的變動而變動,因而失去了自我調節通膨的能力。
而另一方面,近三個月來,美國為了要渡過次級房貸危機已三度降息,在聯繫匯率制度牽制下,香港也被迫跟著降息,於是出現物價上揚,利率卻下跌的不正常現象。
中國國家統計局已公開表示,中國物價上漲率維持在百分之六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無異宣示短期內中國糧食價格將難以下降,食品高度依賴中國供應的香港,通膨進一步上升恐難避免,低下階層民眾的生活勢將苦上加苦。
港股日漸A股化 變成投機市場
中國外匯管理局今年八月二十日宣布,在天津濱海新區進行試點,允許中國居民直接投資香港股市 (俗稱港股直通車),港股即從八月二十日開盤的二一一四○點七三點,一路上升至十月三十日的三一九五八點四一點的歷史高點。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大幅上揚了一萬多點,成交量亦從平時的幾百億元,大幅增加至二千多億元,指數漲幅之大,成交量擴增之鉅,均刷新港股的紀錄。隨著直通車急踩煞車及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再起,港股旋即陷入大起大落的局面,每日漲跌動輒超過一千點,投資者有如在賭場內搏鬥,若沒有過人的膽識,恐怕早已被嚇破膽。
先前港股大漲,中國資金流入炒作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過去中國居民都是透過地下錢莊或在香港求學的子女將資金匯到香港投入股票市場, 港股的不理性上漲,已引起中國政府的關注,隨即推出多項降溫措施,除暫緩港股直通車開行,放慢境內基金的批核速度外,上月底更在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強力掃蕩地下錢莊,並限制深圳市民每次提款金額,全力防堵中國居民將資金匯到香港炒股。
過去香港股市一直被投資者認為是一個成熟理性的市場,公開而且透明,一切均由市場所主導,因而吸引世界各地資金的投入,但自從中國企業紛紛至香港股市掛牌後,中資股在恆生指數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港股已有逐漸A股化(A股指的是在中國上市的普通股,以人民幣交易,中國人民才能購買的股票)的趨勢,香港股票市場也由過去的投資市場,搖身一變而成為投機市場。
台灣經濟港化 死路一條
國內學者認為,若台灣仿效香港、與中國更緊密發展,不僅將持續拉低薪資所得,更會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喪失經濟自主權。
香港今年第三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為六點二%,預估全年GDP成長率可達六%,其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新加坡,位居第二。
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許松根表示,檢視一個國家經濟表現,不能只看GDP成長率數字,還必須綜合其它指標,否則很容易就失真。他強調,由於香港貧富差距大,其「M型社會」更為嚴重。
許松根指出香港經濟有三大問題,第一,儘管經濟持續成長,所得分配惡化問題卻沒有獲得改善;第二,香港製造業已經全部移往中國,必須仰賴中國觀光客來支撐民間消費;第三,香港股票雖然大漲,但投機性太高,且受到中國股市影響太大、潛藏危機。
「一九九七年主權移交中國後,香港經濟結構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許松根指出,移交之後,香港除了產業跑到中國深圳等沿海省份,連消費也跑到中國,甚至許多人乾脆搬到廣東居住,減少生活開支,這樣的經濟發展結構非常脆弱。
比較台灣經濟結構,中央研究研究院社科所副研究員蔡吉源分析,台灣擁有強大的製造業,尤其,電子產業快速發展,掌握全球電子關鍵零組件,這也是國內出口持續成長的原因;但已經產業空洞化的香港,就只能仰賴中國市場,且缺乏自主性的產業。
有人主張,台灣可以複製香港經驗,與中國市場更密切互動合作,如此將有助於國內經濟成長;蔡吉源則抨擊,台灣與香港經濟結構完全不同,若台灣經濟走向「香港化」,根本就是死路一條。
香港前景 商界逾半無信心
在一些人眼中,中國是台灣經濟民生的救命丹,實際上台灣沒有需要救命的程度,依賴中國救命也不見得救得了命。香港總商會在十月中到十一月中向商界人士所作商業前景問卷調查就顯示,五十七點三%受訪者認為香港競爭力在未來三至五年內都不會提升。香港總商會首席經濟師歐大認為這反映香港商界對未來缺乏信心。
從二○○三年開始,中國與香港簽署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每年還作補充;也是該年七月開始,中國開放居民到香港「自由行」,刺激香港的旅遊經濟。股市方面,恆生指數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十一月一日,升幅超過一半;除了越來越多中資股在香港上市,還因為八月中國允許中國民眾通過一定渠道購買香港股票,雖然沒有具體落實,也刺激港股狂飆。
香港與中國豈止三通,簡直就是四通八達,也因此香港的製造業全面移入中國,所以雖然向服務業轉型,失業率仍然很高,今年八至十月失業率為三點九%,是九年來最低,可見中國拯救香港之功;而台灣十月的失業率是三點九二%,與香港相若;匯豐銀行今年十月間做出的預測,將香港GDP成長率調高到五點九%;行政院主計處十一月公布台灣今年預測的成長率是五點四六%,比香港差一點。 可見台灣「鎖國」不輸香港「開放」,獨立不遜依賴。
台港兩地都面臨M型社會的問題。香港「回歸」十年,統計處公布的數字,用以反映貧富懸殊的吉尼係數,從一九九六年的○點五一八,上升至二○○六年的○點五三三,是歷史最高點,遠高於其他已發展國家水平。按當時價格計算,每月收入在四千港元以下的住戶在整體人口中的比率由一九九六年的六點七%增加至二○○六年的九點二%;每月收入在四萬港元或以上的住戶在同期則由十五%增至十七%。普羅百姓沾不到「祖國」的光。
太過依賴中國所出現的負面情況就是隨中國政策的變化起舞。例如最近中國稅務等政策的改變,使珠江三角洲的港資中小企業陷入危機,台商亦然,媒體就報導珠三角上千企業倒閉,東莞「鞋都」消失。
因為「港股直通車」導致港股瘋長後;十一月三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中亞的烏茲別克以中國股民仍須教育為名叫停,於是港股狂跌,到十一月二十三日溫家寶會晤香港特首曾蔭權,表示會重新推進港股直通車計畫,港股才止跌。幾千點的跌幅,導致一名投資失利的男子在二十二日從天橋跳下,所幸只斷了兩條腿。如果溫家寶的話早說一天,此人不必受此苦痛了。然而根本問題是香港本來是國際金融中心,現在變成「瘟市」,會否便於近水樓台者上下其手?美國的聯邦準備銀行主席對世界股市也有影響力,但是人們不會懷疑他們的操守,對中國的官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