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積極管理 初見成效

(2008-01-16 13:20:41) 下一个
積極管理 初見成效
二○○六年,陳總統於元旦文告正式宣布對中國之經貿改採「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雖然其執行過程中曾產生如經續會等之波折,但兩年下來,對中國經貿投資之開放產生不少制約效果確是事實。我們雖然抱怨政府對「積極管理」的積極性不足,致尚未能終止對中投資之增加趨勢,但也不否認新政策對中投資及對中國技術層面之轉移方面顯有讓其趨緩之效果。國內投資率之提升雖然緩慢,但亦明顯呈現止跌回升之現象。另一值得慶幸的現象是上市公司總稅後純益在近兩年亦顯著提高,去年創下一兆零五百二十億元,今年可再創新高,其間又以受積極管理之制約,未將主要生產技術移往中國之上市公司提升最大(如晶圓雙雄、面板),因為他們留在台灣,致使技術獲得大幅提升,成為推升我國經濟成長的中流砥柱。

上述論點,可從最近主計處公布的數據看出一些端倪。主計處表示,我國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達六.九三%,遠高於預測的四.四七%,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則大幅上修至五.四六%。主計長表示,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大幅提升主因是出口表現超乎預期,商品及服務輸出的年增率高達十一.一三%,出口亮麗的表現也反映在生產面,第三季製造業生產毛額年增率高達十一.三%,與出口成長相互呼應。生產面的表現亮麗也反映到投資上,十二吋晶圓廠及中鋼的投資,帶動了民間投資,較上年同季成長六.五四%,民間消費也成長三.五一%,跡象表示,積極管理已呈現某種成效,而台灣經濟已漸漸脫離「積極西進」政策所導致的產業空洞化陰霾。

值得一提,也令人嘆息的是藍營的反應。他們紛紛以「市井小民及各專業機構滿地找眼鏡碎片」來表示他們的質疑,有的卻以「三角貿易變魔術」來冷嘲熱諷這一台灣經濟成長的果實。一位立委還引述某金融研訓院長的說法,指出這是政府不斷壓低雙率(即匯率與利率)的「假性繁榮」,甚至不排除是人為選舉操作。不過,我們還是希望不分藍綠,能以客觀分析此次得來不易的成果。

我們不否定相對平穩的雙率對台經濟之貢獻,但若把近兩年的經濟成果說成是政府刻意壓低雙率的「假性繁榮」,卻未免過於情緒化。如果此說可以成立,則中國近幾年之崛起要如何解釋?人民幣被人為地過度低估是國際的共識,對台幣卻無此指責,說實在話,過去台灣所呈現的中國熱是人民幣過度低估的結果,台灣為此受害最深,銀行利率之下降亦與人民幣低估有關,即過多的對中國投資排擠了國內投資,使儲蓄找不到出路,利率不得不低頭。人民幣低估的問題已持續了十幾年,顯然此次GDP成長率之提高非壓低雙率之結果。

我們也不能完全同意「以三角貿易魔術式拉高GDP」之說法。「台灣接單,中國生產」之三角貿易增加是事實,但此種中國生產之比率去年早已高達四十%,今年第三季雖然更高達四十七%,占當季GDP之四.二%,但仍非拉高GDP成長率之主要因素。是以,本年第三季GDP成長之所以會提高,主因應是製造業生產毛額年增率之大幅提高(達十一.三%),導致出口增加,證券業、金融保險業生產毛額也獲得滋潤而大幅成長。換言之,我國製造業生產之活化及其所帶動的投資、金融活動及出口是今年我國經濟表現亮麗的主要因素,而製造業之所以能逐步恢復前進的步伐,則與政府之終止「積極開放」政策有關。

兩岸的「積極管理」終於告訴了我們,它是提升我國經濟之法寶。基此,我們建議政府,面對泛藍親中的以商逼政,請不要再徬徨,必須持續堅持下去,「積極管理」絕對是台灣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