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子媒體的「精神錯亂症」

(2008-01-16 13:20:41) 下一个
電子媒體的「精神錯亂症」
許又方

 最近幾天,國內幾家電子媒體不斷在放送民眾嗆扁、嗆呂,卻得到主政者揶揄、質疑的新聞,不僅主播以嚴肅的口語播報,畫面上顯示的標題也多半是「不知民間疾苦」、「對民瘼充耳不聞」之類帶有強烈批判性的字眼,試圖告訴民眾,眼下台灣民生已瀕臨凋敝,而執政的大官們卻依然大搖大擺、裝聾作啞。電子媒體如此關心民生、監督政府,乃至「修理」政客,相信多數百姓都是讚許的。

 只是,在激憤地陳述民生危機、批評主政者無法體恤百姓痛苦之後,電視新聞接下來播報的卻多是某家知名百貨公司周年慶的消息。這時主播收起嚴肅的神情,改以歡欣的面容告訴閱聽人,百貨公司如何人潮洶湧、顧客如何出手闊綽、業者宣誓短短數天內要衝破五十六億台幣業績等等,為了取信觀眾,鏡頭也帶到專櫃前大家搶著購買的畫面。這一來讓人心下實在不解,現今台灣社會究竟是「活不下去了」,還是「購買力強」呢?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平衡報導」的結果。但既然是平衡「報導」,似乎只要將新聞內容據實以報就好了,實在沒必要加入任何批判性(對政客)或吹捧性(對百貨業者)的字眼,一下子讓人覺得媒體所看到的確實是台灣社會快要窮死,官員卻不聞不問的事實;過一會兒卻又令人相信媒體所言,咱們的經濟能力其實還是不容小覷的,彷彿是在幫政客「活不下去還看展覽」的言論背書般。

 如此看來,電視新聞得了「錯亂症」了嗎?筆者以為,這種接近自打嘴巴的報導,其實都因媒體自甘受「外力」介入所致。因為受政治力介入,因此為特定的政治團體發聲;因為受商業力介力,所以替特殊的公司行號廣告。換言之,這些新聞媒體並未真的把「民瘼」放在心上,也未能真正地去追究台灣社會的問題,說穿了,他們所關注的,最終還是自身的利益罷了。關注自己利益的媒體,有何顏面去批判他人呢?

 台灣目前經濟不景氣是事實,但這究竟是全球性、結構性的問題,抑或僅是單一「爛黨」造成的?物價飛漲,究竟是供需失衡,還是人為哄抬?為何二十年前國際原油每桶只有三十四、五元美金時,中油一公升汽油賣到二十七、八元台幣;如今原油迫近每桶一百美元,人事費用也提高,中油油價每公升三十元出頭,卻仍可以維持「法定盈餘」,還Arnold Toynbee準備發給員工半年以上的年終獎金?中油過去究竟從百姓口袋裏「A」走多少錢了?又為何很多人喊生意做不下去,卻仍有商家賣一個五元的麵包、水煎包,以及一個一元的水餃?為何有人僅做紅豆餅小鋪,一年仍有數百萬台幣的業績?菜價高漲,為什麼菜農反而大嘆根本沒有賺到錢?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讓看新聞的百姓迷惑,而這也才是新聞媒體最該去挖掘的真相。

 總之,做個有深度、有格調的新聞專業媒體,千萬別淪為政治力、商業力拉扯下患了「精神錯亂症」的打手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