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的信心與心虛

(2008-01-16 13:20:40) 下一个
中國的信心與心虛

中國居然在台灣入聯公投大遊行前夕的17大中不但沒有對台灣文攻武嚇,反而在總書記胡錦濤的政治報告中突兀地高舉「兩岸和平協議」這橄欖枝,這表現的是中國國家領導集團對自己統治正當性的信心。
這裡所謂的信心是統治正當性的信心,和台北主流總是依據中國崛起、所以對台灣問題的解決胸有成竹,充滿信心的說法完全不同,得好好的說明。
中共對自己統治正當性最心虛的階段應是90年代前後,那時中國經濟大幅落後,而內部矛盾又嚴重,既有天安門事變,又逢蘇聯瓦解,政權依賴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當統治的理由岌岌可危,要往市場經濟走能不能成功又在未定之天,這時對老百姓接不接受他的統治很心虛,於是只能拿民族主義旗幟高掛,自然地,對台灣促統反獨咄咄逼人,動不動就文攻武嚇。


面對台獨不見信心
由於被嚇怕了,到了2000年後,既由台獨黨人士當總統,中國國力又因經改累積了長期上升的勢道,心虛的台北人士恐慌之餘,努力修理台獨給北京看,他們認為台灣面臨的壓力會愈來愈大,沒想到幾年下來,對台灣1996年的兩國論、1999、2000年的台獨黨上台、2003年的公投制憲、2007年的入聯,北京反應強度卻是逐步降低,於是台北主流人士就發明了兩個理由,一個是中國國力上升,認為台灣跑不掉,一個是可以靠美國成功地施壓,所以對台信心滿滿,台灣根本是如來佛掌中的孫悟空,不必大發脾氣有大動作。以這次入聯來說,他們認為美國已經給了中國要的東西,中國收穫不錯,所以滿意。
其實這次入聯,中國從美國那邊得到的,根本是賺少賠多,因為賺的如不支持台獨、入聯,美國過去都說過並無新意,但掀出了「台灣地位未定」的底牌,卻可以說是上海公報以來的第一遭;至於國民黨在民眾壓力下都不得不舉香跟拜,一起辦公投,可說是中共統一大業「寄望於政黨」又「寄望於台灣人民」兩頭落空。要文攻武嚇又多所顧忌,何信心之有?中國領導人從過去為見馬克斯總想拿統一做見面禮,對台要有時間表;變到「反獨就好」,不急著促統;再變到反「法理台獨就好」,不反事實獨立,再變到入聯公投都只是向法理台獨邁出而不算是法理台獨,這樣的一路變化,看不出信心滿滿。

理性壓過民族主義
因此所謂的中國領導人的信心是和台北主流說的對台灣胸有成竹的說法完全不同,而是國力上升、經濟成長後,對自己統治的正當性重新建立了信心,不必再凡事依賴鼓動民族主義情緒。因此,對台灣雖愈來愈心虛,卻不必對台灣採取不切實際的大動作。
整個報告中,對台灣的部分字數比16大減少,統一反獨立場雖然不變,但高兀詞句一概淡化,這些都可以見到理性主義浮現漸漸蓋過了非理性的民族主義。在這同時,17大的人事上面看到的是台辦成員在黨的權力位子分配中的下降,其意義是明顯的。
中國對台政策的理性化是先經這一番心虛過程:本來中國對入聯公投還恫嚇,說未來是兩岸情勢最嚴峻的時刻,這反應當然非常不理性,如果這恫嚇有效果,非理性化的政策一定會持續,幸好中國得到的回應是美國的未定論與藍軍及謝長廷都轉而堅持公投,這無疑出乎中國意料之外,中國理應更加發火,但由於對政權正當性的信心,使中國能有更健康的心態面對台灣現實;這很弔詭,更弔詭的是,這一來最依賴大中國民族主義做政治正當性基礎的竟已不在中國而是在台灣的基本教義統派了。


林濁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