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火」大 北京看到了

(2008-01-16 13:20:40) 下一个
北京奧運會已進入倒數三三七天,奧運聖火的傳遞也即將在明年四月開跑,但北京奧組委與中華台北奧委會,為了「台北/香港/澳門」這段傳遞城市如何定位,函來函往,搞了四個多月,終於搞定台北市是「境外城市」,奧運聖火的城市定位之爭應可獲得圓滿解決。
民進黨政府一開始,對於聖火進出台北的政策立場,究竟是堅持「第三國進,第三國出」,或「第三國進,經港澳出」也可彈性接受,前後反覆。等到四月間北京公布「胡志明市/台北/香港/澳門」路線後,因大陸刻意將此宣傳為「國內傳遞路線」,即順勢拒絕聖火來台。

政府的強硬反制,以及輿論的反映,的確讓北京感受到,抵制聖火是有合理依據的。北京奧組委不僅明顯違反一九八九年兩岸奧會所商定使用「中華台北」奧委會的中文名稱,更因大陸媒體刻意渲染台北市是「國內傳遞路線」,使得聖火路線之爭變得更為政治化。

顯而易見的,在聖火傳遞爭議爆發後,北京奧組委、國台辦等部門,已明確使用「中華台北」奧委會名稱,大陸媒體報導或新聞網站,也修正原有的「中國台北」或「國內傳遞」等用語。這些善意態度的展現,為兩岸奧會協商溝通聖火傳遞問題,創造了有利的氛圍。

因此,過去四個多月,兩岸奧會組織的協商溝通,函來函往,爭得不是路線如何調整,而是如何表述這段途經城市的「定位」問題。北京基於國際奧會憲章、國際奧會已批准、兩岸奧會曾平等協商確定等原則,堅持不調整路線,民進黨政府也不再堅持「第三國進出」,使得雙方得以找到「各自表述」的接受方案。

事實上,北京當初基於讓兩岸同胞共享奧運榮耀,核准奧運聖火經由台北市,並不是沒有政治風險的。尤其,奧運聖火抵台期間,台灣是否藉此進行國際宣傳,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或民進黨旗是否在傳遞街道兩旁迎風飄揚,都不是北京可掌握的。

但這些局部個別情況的發生,顯然已不是北京在乎的問題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