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期待「虛耗台灣」的始作俑者能夠「到此為止」

(2008-01-16 13:20:39) 下一个
馬英九日前在特別費一審判決無罪時,果如其一貫的作風,特別說了一些好話,譬如呼籲「虛耗應該到此為止」,一時之間令人感動莫名。但亦如馬氏的一貫作法,不管他說了多好聽的話,也只是說說罷了,民眾高興一下便可,千萬不能當真。換句話說,虛耗一定會再繼續下去,藍營仍會對扁政府糾纏不清,絕不會因為馬英九的好聽話而手軟。

其實,吾人之所以如此評價馬英九的作風,絕非出於私怨或偏見,而是長期觀察其言行所得的結論。換言之,馬英九外表俊帥,儀態優雅,畢業於台大、哈佛等名校,為人溫文儒雅,幾乎集所有的優點於一身。這也是他縱橫政壇而無往不利的主因。然則,當吾人檢驗其從政作為,卻發現其政績乏善可陳,幾乎沒有可供歌頌讚美的事跡。如今他的「虛耗應該到此為止」一語,國人顯然亦應作如是觀,可以期待,但不必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馬英九發出「虛耗應該到此為止」的善意訊息,何以不能輕信?這是累積這些年的慘痛經驗所得的教訓。二千年政黨輪替後,藍營不甘選舉失敗,在國會全面杯葛扁政府施政,導致新手掌舵的本土政權有如遇上了暴風雨,幾乎被怒海吞噬,而船員卻仍在為個人私利而明爭暗鬥,不惜讓船沈沒,所有人同歸於盡。到了二○○四年本土政權獲得選民的支持,繼續執政,此時藍營卻假選舉舞弊之名,不承認敗選,反而在街頭與法院進行抗爭,台灣社會依然陷在惡鬥對立之中。

等到馬英九競選國民黨主席時,他所提出的溫和理性主張,確實迷惑了不少國人,誤以為只要馬出任國民黨主席,就可揚棄連宋與陳總統之間的選舉恩怨,走上理性監督的路線,扮演忠實反對黨的角色。馬在主席選舉中果然高票當選,遺憾的是,藍營的杯葛抵制不僅未能停止,甚至變本加厲,無所不反,內心之中似乎自有盤算,以為若讓本土政權一事無成,二○○八年總統大位藍營便如探囊取物,手到擒來。

在這種思維下,藍營幾乎杯葛了本土政權的所有政策、預算與人事等。台灣武器老舊,亟需汰舊換新,以確保國家安全,但藍營卻強硬杯葛三項重大軍購;台灣水患頻仍,但八年八百億元治水預算,卻非要等到藍營在縣市長選舉有所斬獲,才願意加碼通過,以利鞏固選舉樁腳;至於例行的中央政府總預算也要拖延到臨時會召開,才匆促通過。

甚至憲法中明定總統提名監院正副院長與監委名單,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權,藍營都可拒其於程序委員會之外,兩年不審查,造成監院空轉,現行憲法的「五體不全」。奇怪的是,藍營對現任官員若有不滿,卻常跑到監院去陳情檢舉,似乎渾然不知監院早已被他們「廢掉」了。藍營不審監委人選的作法,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最近更作出釋字第六三二號解釋,指出監察院是維繫國家整體憲政體制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一環,立法院遲未行使監察委員人事同意權為違憲。

台灣這些年來在朝野惡鬥之下,進步緩慢,人民生活的改善有限,「虛耗應該到此為止」,是全民的心聲,不應該成為政客操弄選舉的口號。而且應該停止虛耗者,也不只是政客們的官司,而是所有政策、預算與人事等重大議題,朝野都應該拋棄政黨與個人私利,坐下來好好溝通協調,為人民討論出最好的解決方案,如此方可造福民眾。而馬英九若要洗刷光說不練的負面形象,應該先突破一些膠著的議題,作出實際的成績,才能重拾人民對國民黨及馬英九本人的信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