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志芳上火線 外交浴血戰建頭功

(2008-01-16 13:20:38) 下一个
從來沒有一個建交案像聖露西亞這樣,看似一波三折、驚險萬分,實際上卻又井然有序的、步步推行,這背後沈著應戰的關鍵人物,當然是外交部長黃志芳!外界看到的是台灣在聖露西亞風光揭牌開館,但黃志芳卻透露,這背後宛如一場「硫磺島浴血戰」。

實力化解外界質疑

回想黃志芳剛就任之際,由於是最年輕的外交部長,一度被在野黨以譏笑方式批評。就連提拔過他的老長官,前外交部長立委蔣孝嚴都曾毫不客氣的公開說過,「像黃志芳這樣資歷的,外交部裡可以找到五百個」!

如今事隔近一年,當初在一九九七年蔣孝嚴擔任外長時斷交的聖露西亞,卻在黃志芳手上重新建交,堪稱黃志芳回應外界對他資歷質疑與批評的最好反駁,也證明了黃志芳在同輩外交官中,確有過人之處,才會受到陳水扁總統不次拔擢。

自民進黨執政以來,高層官員常在公開場合直言,「邦交國數字並不重要」,這樣的戰略思考,固然沒有邏輯上的錯誤,但它衍生的效果,可能是始料未及的!也輕忽了邦交國對台灣國際生存空間所具有的意義。

「邦交國數字並不重要」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嚴重挫折了外交團隊的作戰士氣,面對中國凌厲的攻勢時,第一線外交官甚至不知「為何而戰」?「既然大家都說不重要了,那還鞏固什麼邦交」?類似的洩氣與牢騷,外交部內過去可以聽到不少!

更有甚者,則是根本不能明辨賞罰,懲處守土失職的外交官,這是對外交士氣是最嚴重打擊!最明顯的例子是二○○五年底西非法語大國塞內加爾無預警斷交,末代大使黃允哲事前毫無所悉、讓總統與國家備受羞辱,甚至讓農技團與大使館人員暴露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倉皇斷交。

但最後前任外長陳唐山竟容許他趕辦退休,甚至連赴立法院說明的責任都規避,至今都讓多數外交官一提到塞內加爾斷交,就滿是忿忿不平,畢竟台塞十多年建交期間,是多少外交官用血汗拚命維繫的成果,被如此難堪斷交卻不必負責,怎對得起其他兢兢業業的人?

以作戰團隊自許

黃志芳一路自外交部基層做起,當然深知放任外交團隊這樣惶惶終日,只會坐以待斃,「不重視邦交國數字」的結果,就是讓台灣國際生存空間日益限縮,外交官們終日懷憂喪志,卻缺乏積極迎戰的勇氣,於是自去年接任後不久,他就多次在外交部部務會議內宣示,「外交部要自我定位為作戰團隊」!果然有了部長明確的方向指令,去年底聖露西亞大選變天,外交團隊就積極佈局,終於有了五月一日的歡欣收割。

其實瞭解外交工作的人都知道,台灣派駐在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就是國力延伸的觸角,不論在中南美洲、加勒比海、非洲還是大洋洲的小島,都有台灣的外交官熟悉當地人脈,這些自駐地或第三國建立起的人際網絡,就是所謂的「外交牌」的線索,可能成為建交或外交突破的關鍵契機。反之,中國挖我們的牆腳,靠的也是他們手中的「牌」。

民進黨執政以來,除了簡又新擔任外長時創下吉里巴斯建交的首例,之後就是一路邦交國的失守,其中甚至包括塞內加爾與查德這類足以影響區域情勢的大國,自吉里巴斯到這次的聖露西亞,其間僅有一度倒戈的諾魯再度復交,其他多數時間,台灣邦交國的數字一路掉、中國也一路肆無忌憚地在挖。

這次的聖露西亞總算在兩岸外交戰中發揮「止血」的功能,讓台灣不至於一再只能被動挨打。至於未來能否轉守為攻?反撲中國的外交攻勢?相信在歷經聖露西亞一役之後,外界對黃志芳是有無限的期待與祝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