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全球的晶圓業中,

(2008-01-16 13:20:37) 下一个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全球的晶圓業中,台灣仍是生產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家,因此,台積電將繼續在台灣投資約七千億元,興建十二吋晶圓廠。

 張忠謀表示,台灣擁有素質最為優良與充沛的人才,加上內部群聚、外部群聚的密集完整,以及生產成本全球最低,與國家的支持和鼓勵,讓廠商感覺台灣是我們的家,不但老早就在這裡生根,也要深耕。

 他並說,晶圓業的生產成本不光是看工資,包括良率、生產率、技術水準、管理效率等都是重要因素,這方面,台灣目前仍具全球競爭優勢。

 張忠謀指出,有了這些競爭優勢,台積電除現有新竹的十二吋晶圓廠,台南的第一個十二吋晶圓廠也即將興建完成,年底將可開始生產,相信兩、三年後就將產生內部群聚效應;台積電未來也將在國內持續投資七千億元,增設五座十二吋晶圓廠,今年已投資其中的九百億元,「這些都是台積電的計畫,也是承諾」。

 游揆於會談中讚許張忠謀的看法極有見地、進步,並指其做任何事都具有「風行草偃」的效果,而台積電在「相對投資」上的作為,已清楚說明台積電未來在台灣的計畫,張忠謀的意見,也將納入政府非常重要的政策參考。

 張忠謀還強調,只要國內投資環境不轉壞,台積電會扎實地深耕台灣、佈局全球。

 至於有關八吋晶圓廠登陸問題,張忠謀說,廠商的競爭優勢與是否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關係並不大,但就佈局全球來看卻很重要,因為大陸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雖然目前大陸市場還很小,不過在半導體市場卻是成長最快的地方,預估二十年內將佔全球市場的二十%。

 他認為,若有效管理機制完備,兩年前政府就該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但台積電會「完全尊重」政府政策,因為「國家對或錯,都是我們的國家」。

 針對外界質疑機密技術可能因輸出而洩漏,張忠謀認為,技術是否移轉判斷很簡單,只要看生產的結果,甚至不需要專家,「看報紙」就可知道;有關陸資可能介入台積電董事會,張忠謀也請大家放心,對董事會的組成有百分之百的掌握。

 至於行政院可能訂出技術管制的「量產」標準,對此,張忠謀表示,各方對量產的定義不同,他對此沒什麼意見,但他一向認為,與其說「量產」是個「技術名詞」,還不如說是「公關名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