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我將 - 詩經.周頌7 (中英譯文)
(2014-12-15 17:39:52)
下一个
http://classic-blog.udn.com/superson2/19674780 原文 譯文 我將我享, 隆重地我們享祭上帝追思文王, 維羊維牛, 用最好的牛羊豬三牲誠心獻上, 維天其右之, 但願天父上帝的祝福時時臨降, 儀式刑文王之典, 引領我們遵循文王的律法典章, 日靖四方。 好讓 歌頌 平安的喜樂遠播四方。 伊嘏文王, 蒙受上帝 讚 許的文王, 既右饗之, 既有福份又前來饗宴, 我其夙夜, 我們要日夜勤奮 讚揚 , 畏天之威, 時時敬畏天父的威望, 于時保之。 永保邦國的繁茂安康。 英文翻譯 Solemnly we worship God and are in remembrance of our ancestorsWith sincerity we are offering the noblest sacrifice Wish everlasting blessings come down upon us from heaven Lead us follow the laws and ordinances proclaimed by King Wen And the praises of peaceful songs reach out to the faraway lands King Wen he who was complimented by God May his blessed spirit come down to enjoy the sacrifice Praise God and commemorate our forefathers Our fear of heavenly Father will never cease So the kingdom in peaceful prosperity is protected always 〈我將 〉是一首祭拜上帝、配祀文王的詩歌,其序文 「祀文王於明堂也」 出自《孝經》:「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大意是說,過去周公祭天時,把追思后稷當做祭天的配祀,把追思文王 姬昌 當做祭拜上帝的配祀。 序文所提到的「 明堂 」是指「 王者之堂,祭天之處;諸侯講禮,祭神之所,明政教之堂 」,它是古時候君王用來祭天拜上帝、宣佈政教的禮堂。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 」的意思是:「我奉養、我享祭之羊牛,皆充盛肥腯,有天氣之力助,言神饗其德而右助之。我周公、成王善用法此文王之常道,日日用之以謀四方之政。維天乃大,文王之德既佑助,文王於我周公成王之祭,又歆饗之也。善法文王之常道,而得為天所佑。」 「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 」的意思是:「我儀則式象法行文王之常道,以日施政于天下,維受福於文王,文王既右而饗之,言受而福之。我周公、成王善用法此文王之常道,日日用之以謀四方之政,維天乃大,文王之德既佑助,文王於我周公成王之祭,又歆饗之也。善法文王之常道,而得為天所佑。」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的意思是:「早夜敬天,於是得安文王之道。我周公、成王而今而後其常早起夜臥,畏敬天之威怒,於是安之,言安行文王之道,以為常法也。」 在讀這首詩之前,我們得先把其中幾個很重要、但卻常常被人忽略的字拿出來解釋。其中第一個字是「 享 」,其次是「 牛羊 」兩字。 首先,讓我們來看「享」字。「享」是什麼 意思呢? 《易經》說:「 王用享于帝;聖人亨以享上帝;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按照《易經》的說法,所謂「 享 」就是「 享于帝、享上帝 」之意,也就是「 享祭上帝、獻祭上帝 」的意思 。 接著讓我們來看「 牛羊 」的涵意。 「牛羊」這兩種動物看起來很平常,可是在這首詩裡卻有特殊的意義,什麼意義呢?原來牠們跟「豬」合起來叫「三牲」,是中國先民祭天時用來獻給上帝的「犧牲」。 古人獻祭給上帝的「犧牲」要經過特別飼養和挑選,其挑選的準則是這樣:「 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五者備當,上帝其饗。 」這幾句話出自〈禮記.月令〉,意思是說:「 仲秋八月的時候,天子命令主祭官,審查祭祀所用的牛羊豬三牲,看牠們身上的毛是否長的齊一、體型和四肢是否健全,察看牧草和穀類飼料是否合乎規定,評估肥瘦情況和顏色,分出牠們的類別,量測其身體之大小、身材的長短。若這五種條件 (體型、肥瘦、顏色、大小、長短) 都符合要求,才可以獻給上帝 。」 這說明了獻給上帝的禮物,一定要用最好最潔淨的,用有瑕疵不潔淨的東西獻給上帝,代表沒有誠意!如同孟子所說的:「 犧牲不成,粢盛不絜,衣服不備,不敢以祭 」。 關於「 享祭、犧牲 」這個典故,三國時有一個很值得令人回味的故事。 話說徐庶因為報仇殺人,被官府追捕,只好改名單福逃到南方。他在新野遇到了劉備,由於才華出眾,被封為軍師。單福足智多謀,屢建大功,大大地挫傷了曹操的銳氣。 曹操為了把徐庶召為己用,派人模擬徐母的手跡作書,企圖用計把徐庶從劉備那裡騙回來。徐庶事母至孝,尚未查明母親的字跡,就歸心似箭。然而他在臨行之前不放心,於是特別推薦孔明給劉備。 徐庶唯恐孔明不肯出山輔佐,就在他回北方之前到臥龍岡去見孔明。 孔明問其來意,徐庶回答說:「庶本欲事劉豫州,奈老母為曹操所囚,馳書來召,只得舍之而往。臨行時,將公荐與玄德。玄德即日將來奉謁,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輔之,幸甚!」 孔明聞言臉色大變,指責徐庶說:「 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 !」說罷,拂袖而入。徐庶聽了後感到很羞愧,只好離開,匆忙上馬趕赴許昌去見母親。 劉備為了取得孔明的協助,三顧草廬。孔明雖有不願之心,可是他感念劉備的誠心,加上對歷史的一份責任感,決定把自己獻出來當做「享祭 (上帝 )之犧牲」,最後答應了劉備的邀請。孔明的加入,給三國的歷史帶來了許多令人懷念的故事。 孔明雖然沒有完成「下救民命、永延漢祀」的使命,就與世長辭,然而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救國救民」的熱誠,卻很值得當後人的楷模。既使在他臨死之前,也還念念不忘向慈愛的天父祈求:「 謹書尺素,上告穹蒼,伏望天慈,俯垂鑒聽,曲延臣算,使得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復舊物,永延漢祀。非敢妄祈,實由情切 。」(見《三國演義》第 103回) 孔明謙卑的祈求雖然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從他一生的作為來看,他把自己當做「享祭上帝之犧牲」說法,是非常恰當的比喻。 除了上面幾個特殊的字外,這首詩還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 所謂「 畏天之威 」就是「 敬畏天父上帝的公義威嚴 」,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畏天命」的意思,這是「中國正統哲學」的最高準則。(註:「中國正統哲學」是指「天地君親師人」六倫,而這六倫以「天」為最高的準則。) 孔子曾經說:「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孔子直截了當地把「畏天命」列在三畏之首,因為「 畏天命 」和「 畏天之威 … 敬畏皇天上帝的公義威嚴 」的意思一模一樣,乃是一切的開端。 但是要怎麼做才能做到「 畏天之威 … 畏天命 」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恭敬 潔淨的心去「服事上帝」,而獻給上帝的禮物,一定要用最好最潔淨的,,用有瑕疵不潔淨的東西獻給上帝,代表沒有誠意!如同如前面孟子所說的:「 犧牲不成,粢盛不絜,衣服不備,不敢以祭 。」 孟子說:「 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齊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即使像西施一樣的 美女 沾 上 不潔的東西,人們經過她身旁的時候,也會蒙著鼻子。但是沒有關係,雖然曾經是一個不潔淨的惡人,但是只要他願意齋戒沐浴,潔淨自己的身心,就可以去敬拜上帝。一個願意在上帝面前潔淨身心的人,表示他有敬畏上帝的心,上帝不但會接納他,還會不斷的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