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时尚推手 看上去都很美(组图)

(2007-05-15 22:34:02) 下一个

时尚推手 看上去都很美[图]

最近,美国畅销书及其同名电影《时尚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点燃了人们窥探时尚编辑私人生活的欲望。国内外不少时尚杂志的主编、编辑对此也纷纷发表了看法,被影射的《VOGUE》主编倒真的穿着名牌PRADA来看电影,也许正如《时尚芭莎》中国版主编苏芒所说的,这是属于时尚界的一种幽默感。

{
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 border="0" />

在中国,时尚杂志的发展只有十余年的历史,时尚杂志的从业者们见证了中国时尚杂志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在衣香?影、华服美酒的奢华生活表层下,这些时尚杂志主编、编辑的真实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如果想从他们的博客中看出些端倪来,恐怕要失望了,因为即使在博客后花园里,他们所关注的也多是工作的话题??时尚,看上去这些时尚推手们个个都是工作狂。大概是因为他们大多是真的热爱时尚业,觉得它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就像《时尚?COSMOPOLITAN》中国版主编徐巍为《时尚女魔头》写的序所说的:“时尚行业就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都得埋头苦干、竭尽心力,其实每个人都和时尚业息息相关,这就是这份工作的价值。”如此,即使是工作狂也是很幸福的,绝不会像《时尚女魔头》的女主角那样怨艾度日。

{
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 border="0" />

瘦马


  瘦马是男性综合时尚杂志《男人装》主编。他提出《男人装》关注的群体是自我、追逐物质、浮华、透支消费、预支快乐的“后雅皮时代”男人,他们是潮流分子、有着非主流价值观,懂得化妆,爱买新产品??这些定义更像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的一种概念游戏。但不能否认的是,《男人装》出位的内容确实吸引了不少眼球。


  你有多少明星资源?


  “你有多少明星资源?”??这听起来似乎不属于时尚编辑的专项工作,但在工作实践中却成了一个技术指标。也因此那些善于处理明星关系的编辑一旦离开时尚杂志,最先愿意选择的职业往往是公关公司和与演艺事业相关的行业。


  明星与时尚类杂志之间是什么关系?合谋。


  明星何以操纵了时尚之舵?何以成为时尚杂志的主体内容?何以成为时尚派对的主角?历任明星的经纪人又何以为争着上某期封面而左右托人?在上述疑问成为事实之前,我需要为中国的时尚产业致哀??在西方,设计师与时尚杂志的创意总监、主编才是风向标。明星不过是来锦上添花的。在国内一个全民娱乐的氛围中,明星或明火执杖或陈仓暗渡地强奸着时尚类杂志的内容,问题是后者中的大部分却以此为荣。


  有些杂志简直在给明星开房,成为他们的垃圾桶。而那样的主编虽有好人缘,但终究丧失了自己的价值标准。


  时尚杂志的内容分类庞杂,但在制作方式常是“英雄所见略同”:用明星来说事。所以出现了类似“每月一星”、“明星衣橱”、“明星服装大片”之类的栏目,连全球著名的一些刊物如《VOGUE》、《GQ》等也概莫能外。以明星为封面则更几乎成为所有时尚刊物的必然选择,例外的就是《ID》、《The Face》、《Photo》此类非主流杂志,总是以超越的姿态去不断刷新自己对时尚的理解,其勇气可嘉。


  名流渐次成为时尚杂志的宠儿是近几年的事。他们之所以开始疏远报纸记者,原因之一是现在的记者比以前更八卦更凶猛了。而时尚杂志的记者们则是温和的。不过,后者也恰恰成为一些文化批评人士对时尚记者诟病的一个把柄:没有态度与缺乏个性。


  幸好,美国人一直没有鼓起勇气在中国创办《Vanity Fair》(《名利场》),只是不少中国的时尚从业者们时刻不乏投入其中的激情,似乎中国的名人已经多到不做一本专门为他们服务的杂志就有些过意不去了。


  名流娱乐化没有什么不好,除了美国人对《Vanity Fair》在中国的命运继续持悲观态度以外。



{
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 border="0" />

苏芒


  苏芒是《时尚芭莎》的主编,2000年参与创刊《时尚健康》并任助理出版人,2001年入主《时尚芭莎》,数年间,《时尚芭莎》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时装杂志之一。苏芒在十余年里实现了从普通编辑到主编的跨越,也见证了中国时尚杂志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时装里的幽默感


  2003年7月的一天,在时装史上也许应当算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有一个从美国著名的康奈尔大学毕业,金发碧眼的姑娘,写了一本《穿PRADA的恶魔》。用余华的话说,真正的作家应当是为自己而写作,只有完全的自私才有完全的真实。这句话套用在劳伦?薇思格(LAUREN WEISBERGER)身上,的确弥补了写作水平上的差距。那时她刚刚从《VOGUE》杂志愤然离去,要知道她在那里的职位是号称时装界最有权威的女人??主编安娜?文特的助理。


  这本书出来的时候,我正出任《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杂志主编(这本杂志是美国最早的时装杂志,在全球只为那些从不缺钱,只关心品位的FASHIONABLE LADY所衷心喜爱)。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虽然还没有中文译本,仅仅是电话里的情节转述,就足够让大家在选题会上哈哈大笑地讨论开来。我们不知道可怜的劳伦究竟受了安娜?文特多少气,用这样的书名《穿PRADA的恶魔》来揭露和报复这个虚荣势力的时尚界。但是,她写得的确够辣够细节,没有在顶级杂志做过的人,你打死她也写不出时尚圈的男女万象来。


  时尚界真的这么可怕吗?刚开始出台湾译本的时候,同事们就是不借我看,归根结蒂是怕我看后产生攀比心态,改变淳朴善良,他们好日子不再。说实在的,淳朴善良的确不适合在时尚界生存,所以即便我心依旧,但样子上总是看不出来。我很想讲的是时尚界里还是很大方的,这样被讽刺也不会出来和作者打官司。


  讽刺怎么样?抄袭很坏吗?在时尚界好象一点都不是这样:你会看到大师们坦坦荡荡拿来从前的灵感号称复古风潮,名牌总是从街头拿灵感去卖非常昂贵的价钱,而ZARA和H&M再坦坦荡荡地拿来。我只见过拿假货的羞耻,还没见过大家撕破脸皮失去幽默。即便是名声,又哪里会因为一个人的诋毁而就崩溃呢?


  我让编辑们借题在下期《时尚芭莎》上写了一篇《THE DEVIL WEARS PRADA??揭密时尚界恶魔生存法则》,但是,虽然她们受过那么多苦和委屈,给个机会出口恶气吧,最后写出来的稿子还是淳朴善良。我想改改吧,可是忽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也许我们还身在游戏当中,敢于幽默吗?还真的不是幽默感,而是关乎勇气的问题。




{
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 border="0" />

殷智贤


  殷智贤时任《时尚?家居》的主编,1993年入《时尚》杂志社,先后参与过《时尚?Cosmo》、《时尚?Esquire》和《时尚?家居》的创刊。1997-2000年曾任《时尚?先生》主编。


  中国时尚界为何一直失声?


  去年的下半年到年底,欧洲设计界对ARTDECO风格的推崇就已经很明显了,而这种风格在中国兴起晚了几个月,其中除了对潮流的敏感还有产品支持的问题。但从这次中国对ART DECO的关注来看,中国设计师和消费者对于西方家居时尚的敏感程度是大大提高了,以前中国所流行的那些时尚风格和西方的流行风潮时间相差是比较大的。


  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现在还没有真的找到自己的生活语汇,无论是向中国古人学还是向西人学,都是在复述,因为我们很久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了。所以在世界时尚界(当然不止时尚界),中国人长期处于一种“失声”的状态下,没有人听到过中国人说过什么,我们一直在聆听西方世界关于时尚的各种见解,却没有提供过我们独立思考的结果。我们为什么没有创造时尚的能力?


  我们倡导的个性化生活不是说绝对和别人不一样的,我们无需因为它是时尚就追逐它,也不必因为它是时尚而拒绝它,你会发现一个人对自己个性挖掘到什么程度就会对个性化生活的设计达到什么程度。有很多人个性化的生活是遵照时尚引导的,这并不是说是失败的,而是说在某些层面上时尚的每次诞生就是对人内心需求的一次挖掘。根本上一定要尊重自己内心的需求。现在是全信息时代,信息的交往已经是无阻碍的时候了,但在这种时候你还是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才会被人识别。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有一个最有价值的特点??这是西方文化里没有涵盖但即将成为世界主流的特点??就是“和”,今天西方流行的时尚精神“FASHION”其实和“和”的精神有某种异曲同工的意味,ARTDECOD 的文化精神和“和”也有相似的指向,但“和”更有深度,也更有广度。当年吴清源先生认为他成功的根本是因为他遵循的是“和”的精神,而不是以竞争为自己的价值核心,在今天竞争观在全球大行其到的时候,中国人能否对世界做出独特的贡献?我们的电影抄袭了一番好莱坞,没有获得认可,更谈不到受到礼遇,我们的家居呢?更推而广之,我们的设计呢?


  设计是用来改善人们生活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要怎么生活,设计自然没有方向,我们也只好看别人的风向决定自己的前程。


  那天有个记者说我倡导中国人现在应该开始积极寻找自己的家居语言是不是太心急了,我只好问:“如果我们沉住气,应该再等多少年?”


  一个完全开放的提问,等待大家给出自己的回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