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皇帝的新装――歼10与最强单发战斗机

(2007-01-26 14:16:27) 下一个
皇帝的新装――歼10与最强单发战斗机

作者:一刀

跑题论兼答各位网友
缘起
我发这个帖子其实是没有太多的深思熟虑的。
最近这一段时间,搬了家,诸事繁乱,每每上了军坛,就匆匆一眼就走。

可是有几日,次次都看到一个帖子,不用说就是<为什么歼10是世界最强单发战斗机>

第一次, 一笑而过,再一次,多看了一眼网友评论,就一条一句话:吹吧吹吧,反正吹牛不上税。

接下来几天又见到这晃眼的名词,我不由的杞人忧天了:

歼10属于三代机还未解密,兵器知识也说过歼10在应急生产中,这从另一角度说明我国还没有比歼10更好的战机服役,也意味着如果战争爆发,歼10就要披挂上阵了。

在当前我国这种形势下,如果对歼10大放卫星,认为她天下第一,这种认识可就非常危险了。

正如我曾说过的浮夸风要不得。
我们在文革时的教训还不够吗?
文革结束,从浮夸风中惊醒的人们一下从自大迅速坠落成极度的自卑!!!!!

今天,军坛上如果也是狂刮浮夸风,明天战争打响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会一下从自大迅速坠落成极度自卑呢?
终于决定草成一文,上军坛吐了一个泡泡。
犹豫

真到了想写的时候,却不由地犹豫了。
歼10还没有任何可靠的数据,更多的是在人们心中不灭的传说,对于否定一种传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没有确切的数据,就不可能对歼10及外军的战机作性能参数上的比较,也就是说有可能都砍在空气里去了。
当年老美通过卫星图片分析27的原型机T10时,离谱到以为它是变后掠翼,当MIG25刚刚面世时,对它的YY也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几乎当它是全能飞机了,好来坞接下来还拍了部电影,只差没说它能上月球了。
所以,我认为建立在对歼10图片及为数不多的报道上的分析,必然是不完整、不科学的,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不把网上关于歼10的数据拿来讨论的根本原因。
既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歼10不是最强的,特别是原作者很技巧地加了一个限量:单发。

这样乖巧的用语是不错,让人不好反驳,可是我认为原文作者本意却是在贩卖浮夸风。我不能不驳,想了很久,只好以:驳:为什么歼10是世界最强单发战斗机 为题,这也是无奈之举。
试问在三代机又有几个是单发,一个巴掌应该可以数的过来。
美国:F16,F35,F20还不能算
俄罗斯已经全面双发了
欧洲 法国:幻影2000
   英国:鹞 不入流
   瑞典:JAS39鹰狮
亚洲 印度:LCA还早
   日本:F2
我国:FC1 歼10。
世界战斗机的发展基本上是朝大型化发展,单发由于其先天的机体结构限制,使其往往不能成为一线主力,更多的改进成为多用途支援战机。
因此,拿我国还没公开的战斗机去比较国外发展成熟的战斗机,本身就比较荒谬

再则,以单发作为比较的前提,这个限制条件本身就比较无聊,同样选用单发的战斗机之间,其设计目的却常常大相径庭,打个不适当的比方,好比不同重量级的举重选手却按照个子高低来分级比赛一样。

原文作者也许本来想吹成世界最强的,可惜前面挡了一个F22,那是怎么YY都不会有人支持的,无可奈何吞了吞口水,加个框就只好说单发中的最强了

既然原文作者我不能不驳,驳又可能落入原文作者设定好的语言陷井,所以在匆匆草就的帖子中,我先从原文的几个明显的谬误驳起,以便抛砖引玉,于是拍板,写。。。。

草书求其意境,不拘于字形。

行文匆匆,难免多有错漏乃至谬误
马哲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用系统的,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来看待问题。
用这来一一分析<为。。。。>原文,谬误渐现。
1. 孤立的眼光

系统工程效能就象一个木桶,组成木桶是由很多木板构成的,每一块木板都是不相同,但是木桶能够承的水却是由最低的那块木板决定。所以评价一个系统,不能光光看到高的,更要看到最低的。

孤立地将战斗机的某方面性能剥离出来讨论,再用想当然的眼光去分析歼10,然后得出结论:歼10强于某某机,其具体表现为:只谈机动性能,不谈其它,似乎空战的要素只有机动性能。围绕着机动性能,臆想歼10机动能力,并武断地认定歼10就是强于某某机,原因无它,因为歼10是为空优设计的,所以她的机动性能就一定是好的不得了的,至于证据,一概欠奉。

2. 静止的理论

世界战斗机的发展基本上是朝大型化,隐身化发展,老美现在是处处把隐身排到了第一位,隐蔽接敌,出其不意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当年我军就是这个法则的最好执行者。而原文作者的理论似乎还在早期的飞机狗斗阶段,看不到战机发展到现在,战斗机不是仅仅只是作为一架飞机,而是一个作战系统的平台。

我国在发展战斗机过程中,曾经有过搞小型、轻型化战斗机,进行所谓空军游击战的想法,接下来以此理论研制了歼12,号称空中李向阳。强调轻灵机动,我看就很符合原文作者的想法,可惜歼12在现实面前,因自身先天的限制,黯然下马了,即使如后来罗罗公司所说的,歼12如果换上一台涡扇,将是一架不错的飞机,可惜机体偏小,再改装入役已不现实,最终不能成事。以史为镜,可以看出原文作者一再介意比较的,早就是陈年过时的东西了。

3.辩证的分析

看待一个飞机是否成功,就在于它是否正好符合了飞机的发展方向,是否达到了研制目的。

要把一种飞机放在一个大的作战系统里来分析,离开了这个系统背景怎么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常常认为苏联的飞机性能上不如美国的,特别是在中东的几场战争中苏式飞机几乎名声扫地,但是如果把苏联当时的国情与作战思想相结合讨论,就发现在苏联的作战体系中苏联飞机是很不错的。

由于综合国力长期落后,即便拥有天才的设计师、悠久的设计生产历史与丰富设计经验,苏联在装备设计中仍然不可能做到象美国一样追求全面性的性能优势,往往采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放弃非主要的性能参数,追求在主要性能上赶超对手。

同时,苏联奉行的是最早的系统对抗原则,可以说苏联人正是系统对抗的实际执行者,当然这是在当时苏联客观条件限制下相当无奈取巧的选择。可以说是一种自发的选择,与现在我们所说的系统对抗相比,还没到那种自觉的境地。

苏联空军的作战飞机分工明确,这导致设计时目的与指标都十分明确,虽然对多用途和作战弹性上有一定的缺点,但是却胜在可以让装备直奔任务执行能力,同时由于设计目的与指标都十分明确,减少了设计难度与在设计过程中对性能取舍中花费的时间。苏联生产的一种装备往往并不需要多用途而是要能够更好的执行设计上的任务。

至于在实战中MIG-17和21配合与F-4对抗是越南的情况,而在苏联根本不可能出现类似的事,苏联对后方的防空有国土防空军庞大的拦截战斗机和地空导弹系统来保护,苏联陆军也有强大的机动防空火力系统进行伴随掩护,苏联空军战斗机的作战任务中根本不需要担负防御性的作战,所以苏联的MIG-21主要将在地面部队前方攻击北约作战飞机编队,只需要在合适的高度给对手以尽量大的杀伤,而低空作战完全可以由地面防空系统来进行。

苏联在欧洲的作战是完全攻势的,苏联战斗机是整个作战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苏联飞机的设计就是适应他们的作战方式,将按照苏联整体作战系统设计的飞机放到其他地区作战当然要有问题。

4.发展中的两面性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事物,在分析一个事物时要看到它的两面性。

这个道理如果放到看待航空的发展上来看,具体到战机就是机械性能不断提高,自动化不断完善,个人因素介入成分不断减少,培训合格操作者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本不断提高。

最早的航空先驱们,是以近乎表演杂技的形式开始他们的飞行生涯,有着与玩杂技一般极高的体能与心理条件限制。驾御上更多的表现为对自身身体的反应程度如何,反映了个人的自身体能极限。

随着战机的进步,今天战机要解放了对人的生理条件的束缚的同时,更多的表现为对自身心理的反应程度如何,因为战斗机的性能已经超越了人自身体能极限,飞机性能的体现更多的表现对自身思维的驾御上程度如何。
一个反应敏捷的对手远远比不上一个心理稳定的对手可怕,这是现代战机的事实。

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机械的机动性能,而忽视了如何最有效地解放人的主观能动性,将机动性展现出来,将会背离战机发展的方向,其后果是可怕的。

所以我认为看待现代战斗机,应该从如何最有效地解放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作战思想进步入手,单纯比较数字是没有意义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这些年对苏式飞机最大的改进不是什么提高了机体寿命,增大了发动机推力,而在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人机界面概念。据说苏式飞机为了保证飞行员的换代过渡,座舱界面都尽可能地和上一代战机相似,以便减少换装的困难,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这是优点同时这也是苏式飞机人机效能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5.如何看待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
我认为始终要以发展的眼光与一分为二的分析为根本。
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是发展的主旋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今天的中国军工仍然在默默地在创造中国的奇迹。
但是我们仍然要一分为二的去分析它
从纵比上,我国的发展上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相比国外那是一种中国奇迹。

但是从横比上,我国航空水平相对国外先进水平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一点也是无法否认的。我们进步快,但是我们的底子实在是太薄了。

由于综合国力(有时候这个东西是很实在的)长期落后,我们在追赶美国的道路上仍然离敌人很远,仍然被视为后来者。这是事实,刻意在忽视这个事实,只是片面地鼓吹我们的进步,看不到敌人的进步,这种夜郎自大的作法,这种鸵鸟的心态,是文革中的作法,不是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心态,不是一个发展改革进步中的中国人民应有的心态。

喊打喊杀解决不了问题,更抹杀不了事实。
知耻而后勇,勇于承认我们的不足就是向攻克不足迈出的第一步。
回到我国航空工业的现实中来。

我国的基础工业与航空实践相对国外先进水平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要否认这一点,勤能补拙,但是想一口吃成??在的工业机床水平如何,就能看出一二。

在美国,连一个小小的小镇里的铁器加工厂都在使用数控机床了,所有的工具都是标准化的,去美国的Homedepot里去看一看,各种各样的工具,各式的标准化构件,这是我国与美国的一个差距所在,标准化的普及,先进加工工艺的普及。

现在我们欣喜地发现,成飞的车间内普及使用的数控机床,不再象当年歼8II车间内,爬上爬下的工人了,这是我们的进步,但是对比F22等国外先进飞机的加工车间,仍然能看到差距,这就是管理上的差距,理念上的差距,这些无形的差距,使我们即使使用相同的工艺设备,仍然不能加工出相同精度的产品,在这一点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如何改进赶上,这是我国广大管理层应该想的,应该做的。这是光靠YY无法改善的。

回到歼10,目前歼10只有众多图片与某些含糊其词的报道

但是我们不能人为地想当然地将歼10的性能拔高,因为我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储备还没有到游刃有余,天马行空的地步。
我认为应当现实一点看待歼10,她是穷一国之力,近18的发展,不能否认她的先进性,但是真相究竟如何,却是各说各话,我认为歼10更可能象苏式飞机一样,放弃非主要的性能参数,追求在主要性能上赶超对手。这是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在现在严峻形势下,要想快速得到实用产品的一种有效手段。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 ,我都不敢相信现在的歼10能够做到对国外战机的全面的性能超越。如果说歼10是目前国内最强我支持,因为二代与三代不同代的战机嘛,性能上当然是全面赶超。

我也希望歼10能如一些网友所说能超越国外战机,但是也许现实是,往最好的程度想,也只能说歼10不弱于国外战机,能够与其对抗,也就是说理论应该不会输,但是不是一定会赢,大约只是希望。

光光一个隐身这一点,歼10就不容易了。
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己一个人YY没事,因为醒了你还得上班糊口,别让大伙都YY去了。

国家进步是有的,这一点没有人能怀疑否定的,但是不足与落后也是有的,不要看到说落后就跳,就说别人是从火星来的,PS:火星来的这一词最近在军坛很是兴盛,不知是哪位大虾带头的。
当年陈胜起义当了王,有一同乡见到他时叫了他的小名,陈胜勃然大怒,就砍了人家,毛主席当年就批评过这一点,容不得别人揭短,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

今天的军坛很是兴盛的是暴民式民主,或者象是法国大革命后期的无政府主义民主,或者更象是文革中的“无产阶级专政”。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一棍子打死,只许说好的,不许揭短的。丝毫没有毛主席教导过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何必?当真网特满天飞?当真只有你最最爱国?题外话了。

6.空军的当家思想
不敢说是空军的战略思想,因为这题目太大了点,本人没有这种能力讨论,只是对空军的作法,一向不满。

我对空军一向不满,在于其对于自身的发展常常给人一种没有方向的感觉 

不比海军、陆军,在不同时期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针与方向。
海军曾经是三军中最弱的
但是海军发展连贯性好,最早的沿海防卫,接下来的近海防御,现在的远洋作战都有自己的一套,很有针对性。
特别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依赖他人,不盲信不跟风。现在多年的小步快跑终于等来了量变质变,039、040、170、138、525等等,厚积薄发。
特别是作战舰艇的发展上早早就应用了隐身化与大型化,在飞豹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不放,(要是指望空军,飞豹早就夭折了)这说明海军对于自身的发展是有明确的方向的,现在来看,其对海军舰艇的发展上是走对了方向。
陆军是最强的,但是基数太大,在文革中受到的冲击也最广
但是立足于正确的发展观念,近年来的装备给人耳目一新的冲击。
包袱最重,但现在却是出口武器中最有品牌的

反观空军
长期以来定位不清,也不知道是不是和林彪集团的吴伯宪入主空军有关
盲目自大,闭目塞听,当年还喊过:歼6万岁

结果生产了一大堆的歼6。至今还要为处理花钱

发展没有自己的理念,一时风起就一拍脑袋,就下决定,一时性起大手一挥,就要下马,朝三暮四性能要求一改再改,鼠目寸光从无指导方向重复改进重复建设,崇洋媚外就不相信国内产业能力

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WS6、运10、飞豹就是典型

如今面临我们国家的严峻形势下,空军总算后知后觉地喊起了攻防兼备
我看空军的决策层与执行层在人的因素上有点问题

都出了几个大案子了,好象原民航总局局长也叛逃到了美国了,所说这家伙是运10下马的始作俑者。
人的因素啊,正确用人会事半功倍,用错了人,事倍功半。
如今空军再也不能只缩在家里搞被动防御了,要拉出去打了,这下赶着大翻家底,不过好在空军还没荒谬到如我国台湾的那一批跳梁小丑一样寄希望于国外势力支持,老毛子的飞机战争时还是靠不住的,眼下只好去海军那先去蹭个飞豹,到成飞那撑个歼10,也真难为了。

7.关于歼11B

几位老大都提到了歼11及11B,在此就我个人理解发表一下谬论

27引进时对空军震撼的杀伤力应该不亚于原子弹,不然也不会不惜血本地引进,几十亿啊,相当于我国建国以来对航空工业的全部投入,然而时间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沈飞又怎样了。
传闻中沈飞不怎么的,因为只是传闻,本人本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原则,不置讨论,引用今年6月,沈飞新闻(节选):()内为我的分析
航空报国铸利剑 型号攻坚写辉煌
世纪交替中的一航沈飞,承担这艰巨繁重的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没事就叫艰巨繁重是沈飞一向作风)。重点型号是党和人民的重托,是一航沈飞的“生命工程”(总不能老是靠老8,吃老本)。沈飞人以“千秋功过看型号,万众一心保节点”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全身心感投入到重点型号研制攻坚战中。
  重点型号研制对于一航沈飞来说既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发展机遇(二代进步到三代),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引进27,机遇才是远胜过挑战,真不知沈飞怎么会这样 写)。。。。。清楚地认识到:重点型号研制任务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技术基础、制造技术,否则就要受制于人。(受制。。。无语。。。)为此,他极力倡导“以我为主”,实现创新。在供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与实物不协调、工装与制造依据不协调、工艺设备与制造技术不协调等复杂的条件下(请严重注意!!! 供方提供的 !!!可见还在27上打转!),高效率地排除占零件工装总数63%的各类工装差异问题;处理23万个A4,占重点型号某阶段70%的工艺资料更改(某阶段=国产化阶段);确保了按节点全面完成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把不可能变为成功的现实。(如果这就叫不可能任务,沈飞不如去演电影好了――不可能任务IV)

  技术难度大、协调问题多、成品故障高、。。。是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不容回避的难题(这是设计的缘故还是沈飞自身的生产问题呢?!)。。。。。紧紧依托公司自身丰富的技术实力与经验,力排重重阻力,解决了一个个技术合作的工艺技术缺陷,打造了一支在工装制造、数控加工、复合材料、钛合金加工、试飞试验等技术领域具有高超技术的高效团队。(好象还不如成飞)

  为尽快掌握新型战机的研制技术,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搞了十几年年了还没搞成。。。。),实现部队航空武器装备现代化。。。。。创造了重点型号研制的一个个奇迹:掌握了钛合金的焊接技术(MD,这也叫奇迹?那成飞的复合材料叫什么,奇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大规律应用(废话!),使重点型号产品航空电子技术综合化水平不断提高(更是废话,都多少年过去了),某重点型号所采用的百余项先进电子设备,全部是首次随机研制的最新电子设备(有点看头,说明在航电上有进步了)。。。。。。

(以下删去n个八股文字)

如果从这个新闻来分析的话,11B还是要有些年头,对沈飞还是少点信心比较好。

就怕希望越高,失望也越高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