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评社》社评:胡锦涛提出和谐地区的真实意图

(2007-01-26 14:16:22) 下一个
《中评社》社评:胡锦涛提出和谐地区的真实意图

作者: 海峡之声

中评社北京6月17日电(评论员 丘峦)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次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提出要努力把本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他说,这是美好的目标,更是艰巨的任务。为实现这一远景规划,胡锦涛还提出了四点建议。可以说,在此之前,胡锦涛主席乃至中国外交部门,都没有正式的、具体的关于“和谐地区”的提法。这次是首次。究其原委,真实意图到底何在呢?

  首先,胡锦涛主席的这一提法不是突兀的、突如其来的,它是胡锦涛主席的“和谐世界”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及落实。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1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发表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进一步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内涵。从中国官方对“和谐世界”的认识来看,是把这一构想看作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宗旨的升华,它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这种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5000年的文化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

  其次,“和谐世界”的思想,不是空泛的摆设,不是虚无的思考,它是能够具体落实的重要外交政策。建立“和谐地区”,是“和谐世界”思想的重要实践。中国的陆地边界2.2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的邻国就有14个。对中国来说,提倡“和谐世界”的国际关系新主张,首先就要解决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中国一直以来实施的是睦邻、友邻、富邻政策,主要的意图在于全面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从最初的解决边界问题、领土争端问题,到现在需要继续深化合作,需要向地区合作全面发展。

  第三,“和谐地区”概念非常丰富,包含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胡锦涛在四点建议中讲的很清楚。加强战略协作、深化务实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坚持开放合作是构建“和谐地区”的四根支柱。而且,胡锦涛是在已经取得了实践经验之后,加以总结提炼的。中国积极参与周边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05年7月全面启动了降税进程,7000多种商品开始大幅降税。中国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建设。200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接纳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三国为观察员,使该组织延伸到中东和印度次大陆,成为欧亚大陆上地理空间最大的组织。这都使得中国对构建“和谐地区”具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

  第四,“和谐地区”是中国从我做起的重要措施,是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不是与美国、西方展开什么无谓的战略抗衡。据统计,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中国难道不需要一个稳定的区域化市场吗?周边是中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周边多为发展中国家,在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与中国有较多共识,建立“和谐地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中国当前求的是和平发展,不是对抗停滞。如果中国到南美或者其它远离中国的地方去做什么“和谐地区”,恐怕就有令美国吃惊的一方面了。若非如此,一切都是正常的。

  有海外的评论以为,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地区”的概念,是要安抚美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不满情绪,这样的理解是失之偏颇的。从“和谐世界”到“和谐地区”,只能说明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海合作组织向“和谐地区”目标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会看任何国家的脸色,也不需要去安抚什么国家。

图:“和谐地区”建议是胡锦涛主席的“和谐世界”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及落实。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