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批中国中层官员奔赴欧洲培训,中欧“区域政策对话”机制渐入佳境。图

(2010-08-03 14:55:58) 下一个
大批中国中层官员奔赴欧洲培训,中欧“区域政策对话”机制渐入佳境。图








2010-08-02 文/图 记者张伟城
中欧“区域政策对话”机制渐入佳境。



来自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系统13个省市区的十七名中层及以上官员近日奔赴欧盟多国,参加为期两周的“中国—欧盟区域政策”项目培训活动。据称,这是该项目本年度三批赴欧培训考察团中的首批成员。中欧“区域政策对话”机制已渐入佳境。


“中欧区域政策对话机制”始于2006 年,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欧盟委员会共同建立。截止目前,双方共完成四次高层对话,十八次支持项目培训与研讨活动,交流双方区域治理的成就与经验,并在政策研究、人员培训、案例地区调研分析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本次培训课程内容涉及欧洲解决区域差异的政策、区域政策立法以及统计信息系统。在代表团团长、上海合作交流办周缙巡视员与欧洲法学院项目经理Pablo Gándara先生带领下,培训团一行学习研讨了来自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卢森堡、瑞典、波兰等政府机构、大学及研究机关、金融业界等专家学者精心准备的15场报告,并实地考察了德国特里尔、卢森堡、法国洛林、比利时欧盟总部、波兰波罗的海地区、德国法兰克福等区域合作示范区。

据称,与会的中方官员正在参与制订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其对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凝聚”成为是次培训的关键词,欧盟通过凝聚政策、凝聚资金的方式,以达到欧盟各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这既是一种诗意人性的表达,也与中国谋求和谐发展与人民福祉的理念不谋而合。


代表团不少成员表示,如此高强度、高密度地学习考察,收获颇丰。代表团秘书长、上海市发改委地区与区域经济处处长王硕佟先生认为,欧盟政策有严格的法律保障从而得以在各成员国被贯彻执行,这点尤其值得中国借鉴,但欧洲对中国的了解有待加强。云南省湄澜办的贺金喜巡视员与王伊春处长对欧盟在资金分配方面的科学做法赞赏有加;来自天津的安利民主任认为,特里尔城市与统计局长Johannes Weinand 教授所作“特里尔-卢森堡的区域发展及其与中国的关系”报告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范例之一,在对欧盟示范区的实地考察表示肯定后,他也建议以后可以安排考察一些较相对落后地区以作对比;江苏省的杨锡平处长与安徽省的戴辉调研员则对欧盟的“同质生活”理念与高幸福指数印象颇深;吉林省的李晓光则认为欧盟区域合作领域的可操作性值得学习。也有成员表示,尽管欧洲一体化日渐深入人心,但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东西与南北间依然存在不小差距;而中国的贫富差距明显虽是不争的事实,但环渤海合作区、长江三角洲合作区、珠江三角洲合作区、湄公河-澜沧江流域合作区等正在探索自己的特色之路。


据了解,欧盟与中国建立的区域政策对话机制已涉及政策、法制、能源、交通、环保、救灾防灾、语言等二十多个领域,由双方共同资助,其中欧盟无偿提供600万欧元,中方提供100万欧元的相应配套支持与服务。据悉,第五次中欧区域政策高层对话会将于今10月在上海举行。(厦门市发改委陈俊处长对图片亦有贡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