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国内蜗居 国外窝心 海归也常闹心 海外华人咋宽心?zt

(2009-12-31 01:18:21) 下一个
国内蜗居 国外窝心 海归也常闹心 海外华人咋宽心?

2009-12-30 07:06:29

国内蜗居 国外窝心 海归也常闹心,海外华人咋宽心?


(最近为了不“蜗居”,买房置家,忙得团团转,多天不写,手痒痒不说,新年要到,不说点辞旧迎新的话,心中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便有了这番感慨。)

前两天与上海的一位朋友聊天,谈到电视剧《蜗居》。我问他《蜗居》为什么遭禁?他说不知道。不过他告诉我,他自己早就看完了,《蜗居》全剧在上海播过,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又不让播了。说话间我便询问了一下上海的房价,这才是我看完《蜗居》后最关心的问题,难道国内买房真的那么难吗?我自己本打算在国内买上一两套呢,这下岂不泡汤了?

可能因为他经常与外界打交道吧,他明白地告诉我说,“上海的房价已经高到连你恐怕也买不起了。”“光今年这后半年,有些地段的价位已经飙升了40%!现在每平米要2万元。”

我的天!这样看来,国内现在的房价比《蜗居》里描写的还要恐怖了。难怪《蜗居》会发烧,也难怪《蜗居》会被禁播,那不是给正在买房,准备买房,或没能力买房的人们的怒气火上浇油吗?这样看来,电视剧《蜗居》不播也罢。

也难怪很多国人要蜗居,这样高的房价,不“蜗”行吗?联想到自己,为了解决美国特色的“蜗居”问题,前阵子将2000尺的住房扩大到4000尺。由于最近房市不景气,换算成人民贝大约每平米1万元,就这样自己还觉得很吃力呢。所以,我这个美国的富裕中产阶级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确实买不起房,回国也得“蜗居”。

海外华人多半已经解决了“蜗居”的问题,不是有人曾经轻蔑的说,“在国外,房子大到可以闹鬼,可这有什么用呀?”言外之意是,物质享受满足了,精神上又空虚了。这种人过烦了国外安稳的生活,住够了国外宽敞的独立屋,心中开始向往国内的灯红酒绿、职场官位、舞厅小姐……。大房子这个当初的美梦,有朝一日成真以后,又变得这样不那么美了。当年的留洋精英们,这时幻想的是,官场上一呼百应,情场上美女如云,商场上日进斗金。梦想大家都可以有,但能圆梦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说,很多海外的华人很窝心不是。

还有更窝心的,80-90年代来美的人,20年来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第一次是90-91年,第二次发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再有就是这场金融危机了。对于90年的第一次危机,我们感受不深,不是不严重,而是因为我们大多在读书,而且也是刚刚来美,消费非常有限,感受不大,最多找工作可能难点。第二次危机对搞IT的人群打击较大。我认识很多人,在IT最热的时候改行去学电脑,等毕业了,也就失业了,因为正赶上IT大裁员。不少人改搞房地产,学会计师。房地产在本世纪初确实热络的一阵子,无奈,好景不长,这几年又开始走下坡路,直到金融海啸爆发,将困难推向高潮。经历这三次震荡起伏,年轻人到了中年,中年人跨人老年,好机会都没赶上,你说冤不冤?所以很多在国外的人不“蜗居”但很窝心。

如何不窝心?在中国形势“风景这边独好”的大环境下,很多人想海归。关于海归的利害得失,网上谈论的很多,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答案,要具体到每个人。很多人回去了,风光了,也并不表示每个人都会风光。首先,回还是不回就有一番挣扎。回去了,怎么去适应,怎么去玩转,又有一番煎熬。回去的,也成功了,会不会又学会了《蜗居》里宋思明的太极功夫,把两边都安抚好呢?如果不是,又免不了“彩旗”与“红旗”的争奇斗艳。就连功夫老道的宋思明最后还是栽了,你能保证一路畅行无阻吗?

更不幸的是,如果你饥不择食地海归,可能会成为最不得志的一族,尝到既“蜗居”又“窝心”的滋味,就像前阵子闹得挺凶的海归博士跳楼、跳水、摆地摊之类,何苦呢?

人生有很多方程式是很难解的,最好解的一个可能是当年考大学以及后来选择出国,好像只有一种解法,也就有一个答案。想当年,多少人没有奖学金也来留学,出来打工也干,再苦再累也心甘,那是什么劲头!如果现在的年轻人回头看《北京人在纽约》里的角色,会把他们当傻子。去美国就是为了在餐馆刷盘子?中国人真的就这么廉价?所以,我觉得海归创业的就不能太计较暂时的得失,要有我们当初留学生的创业情怀和开拓精神。
话又回到我和这位国内朋友的谈话,他劝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如果自己身体好,年轻,在国内有些人脉,或者想为国家人民做点贡献,回国闯闯是件好事。如果自己单枪匹马“闯关东”,幻想淘得最后一桶金,最好收住这个念头,在国外享受你们的大房子,宽车子,深院子,还有钱买不到的安逸、平静和平淡,因为你们拥有的正是我们所朝思暮想的东西呀。

新年之际,希望我朋友的话能为您带去一点宽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