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德国《焦点》:孔子成中国核心精神“品牌”

(2009-09-11 14:01:55) 下一个
德媒:孔子成中国核心精神“品牌”

--------------------------------------------------------------------------------

星岛环球网 2009-09-11 07:35:41


德国《焦点》周刊9月7日一期文章《智慧帝国》,内容如下:

白色的封面上一朵红色的菊花在闪耀,红花上面是白色的标题:《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的这本书在中国十分畅销:它的正版售出了400万本,此外据说还有600万本盗版。

该书德文版的发行自然也要归功于一项专门的促进出口的活动。正如人们能够看出的那样,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大力推动”了该书的翻译工作。

自2004年以来,北京政府在全球开办孔子学院,目前已超过300家。德国的第10家孔子学院马上就要开幕。这样中国在文化上就可以与欧洲国家分庭抗礼了,譬如说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等。

孔子眼下也将被树立为中国核心的精神“品牌”。这也体现在一个庞大的电影计划上。过去几个月来,导演胡攻玫(同样借助国家资金)拍摄了关于孔子的传记影片,预计该片在西方也会有大量的观众。现在我们在西方也会更加了解孔子,这很好。

然而即便在于丹的书中也几乎看不到这位哲人的原话——这位大学老师允许自己对儒家学说进行现代化。对西方读者来说,反倒是无条件信赖政府和必须很好地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等段落看起来十分特别。而像“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就是使个人的声音与社会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样的句子听起来就是宣传了。

在她的书发行英文版本时,于丹对《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说,并非所有的儒家学说都是好的;有的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因此她干脆删掉了某些内容。在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书中也只涉及笼统的说法,毕竟人们不能失去对被此的尊重。

不管怎样,于丹的巨大成功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怀念传统价值标准。观察家称,由中国疯狂资本主义带来的不安和由此导致的个性化对此负有责任。一直还自称是共产主义的党对这种改革了的旧学说进行了推动。人们向狱中的囚犯传授学说,但学习者也包括北京中央党校的未来的政治家们。

但是,眼下西方人也能从儒家学说中学到点什么吗?对于自身的生活方式它几乎没有作用。然而不管怎样,西方人可以通过它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思考和感受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儒家学说的复兴解释为在历史悠久的哲学外衣下的外宣活动——它赢得了更多的好感,但也是一个古老文化民族对自身世界观合情合理的坚持。不管怎样,它是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的力量的彰显:在你们对我们进行评判之前,你们应当先理解我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