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德国海归09年求职感悟 zt

(2009-08-13 02:37:30) 下一个
一个德国海归09年求职感悟


作者,bjgirlyjs

【转贴】

先简要说说我自己情况吧,德国海归硕士,08年夏天毕业的,学的是金融数学。在国内学是应用数学,方向也是金融方向。在德国有两次实习经历,一次和软件工程相关,另一次和固定收益相关。我的学校算不上大众名校,虽然学科排名在德国还是数一数二的。我的目标首选是投行和基金公司,其次是商业银行,也不排斥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一共申请了五十多家企业的七十多个不同职位,通过网申的只有4家,拿下一家外资银行的社招销售职位和一家国有大银行北京分行的校招职位,最后选择了后者。

08年11月左右我回到国内开始找工作。此时我已经错过了大多数外企的校园招聘,只能跟国企和民企打交道。我对国内投简历的方式不是很习惯。先说说在德国找工作吧。同样要利用在线申请,但一般来说比较正规的大公司需要登陆官方网站(或者被转到一些包办申请的招聘公司网站),回答一些个人情况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最后必须提交简历和个人陈述各一份才能完成申请。小一些的公司会留下联系的电子邮件和电话,并明确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也是必须有简历和个人陈述,可选的其它材料包括成绩单、实习证明、工作证明和证书等等。此外求职网站上职位的描述也会很具体,即使是初等职位,也会用词斟酌。这样的好处是开诚布公,应聘者做到心知肚明。然而回到国内,打开ChinaHR、51job或是zhaopin这样的主流网站,上面的校园招聘信息却让人有些无所适从。看着很多国企招聘的标语口号性的职位描述,我很难知晓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毕业生,看起来所有企业的标准都是三好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于是一方面,在校园招聘中应届生往往很被动地去应聘,因为企业闭口不谈自己需求,却又设立了很多潜条规摆在台后,例如学校、学位和专业的限定。另一方面也造成流言满天飞,大家在论坛上各抒己见,却最后都大跌眼镜,百思不得其解。

我从刚到家那天,就开始一个一个去试着在线填写求职申请。也许招聘对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是政策性的过场吧,他们明显并不在乎我的各种海外经历和实习经历,需要填写的内容更多是是不是党员学生干部?有没有英语6级证书?户口在哪儿?爸妈叫什么在哪儿工作?感觉跟盘问坏人一样。很多企业还要求另外提供大幅生活照,似乎还有选美的嫌疑。几乎没有企业要求上传简历,更没有企业要求上传个人陈述,其原因据说是节省人力的时间:这些人坐在电脑前输入SELECT * FROM XX, WHERE XX一下,就武断地筛掉了很多“不合格的人”。写开放性问题和自我陈述,是我们海归的优势;我们有大量有趣的经历,也有太多的感悟和体验。但除了外企,其余招聘单位对这些都似乎不屑一顾,或者说偷懒不愿意花时间读。对于一个非明校出身且学基础专业的人,我的精彩人生体现在很多细微的方面,然而这些是我的优势,现在却成了劣势。

于是申请了很多银行、基金还有保险公司,都是在网申这关石沉大海。这不免让我开始心灰意冷。有时我觉得自己很合适某个职位,但招聘单位没有任何反馈。但这种事情重复发生几十次时,我产生了严重的不自信。在德国找工作时,不管对方是否最后有面试意愿,都会先跟我确认收到申请材料,最后至少会发拒信给我。而国内企业特别是国企对申请者似乎持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倨傲态度,申请完了没有确认,拒绝了也没有拒信。甚至很多申请的状态永远是“已提交”,说明人力连看都不看。有些外企,也是如此的傲慢态度,爱搭不理的,看来到了中国什么都变味了。我每天能做的就是不停地申请然后等消息,直到十二月份,才得到一个国有大银行北京分行的笔试机会。十二月份我参加了两场笔试,笔试的考题不很利于海归。平心而论,海归学到的知识和国内学到的基本没有可比性,毕竟内外有别。如果不专门准备,就会犹如拳头打在海绵上,使不上劲儿的。我经过了非常认真的准备,还是通过了一场笔试,并在面试时发挥了我的优势,最后拿到了这个职位。另一场某国有银行总行笔试,我虽然充分准备但还是当了炮灰。也没有办法的事情,考题有大量法律财会的专业内容,这些对我都是陌生的。我的朋友还有本科都在海外读的,对这些知识更是一窍不通,不用说是铁定炮灰了。

一月份是最低迷的一段时间,因为临近春节没有什么笔试机会了。家里着急,我也更着急,对自己产生了严重怀疑,甚至后悔自己回国。毕竟,我当时是在德国放弃了正式工作机会回来的。后来家里托关系,把简历递到某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华的初等职位基本就是销售相关,经历了两次面试一次笔试以后他们有意要我。不过我还是最后拒绝了。我感觉外资银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在我面试的时候也亲眼目睹了嬉笑打闹、人浮于事的场景;而且他们的员工很傲慢自负,这让我这个见过世面的海归多少有些吃惊。不过外企的招聘流程还是很规范的,我有机会和各个负责人促膝长谈,这和我在德国面试一样,至少对方充分尊重求职者而且能够倾听。大型国有企业招聘也比较规范,大家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点。而我参加的中型国有企业的几场面试,就不怎么样了。某股份制银行的面试如同选秀一般,两分钟向人力介绍自己,然后就可以回家了;而人力在此过程中不吭一声,头也不抬,脸上只有冷漠。

我周围还有不少海归在苦苦地找工作。今年有很多人从海外回来,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比海外更严峻的形势。如果说在海外找不到工作的原因自己是外国人,在国内更多的原因是僧多粥少。如今的海归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还有劣势。有些企业明确不要海归,有些在应届生问题上做文章拦住了一大批海归。而种种机制,对于已经熟悉了另一种文化的海归来说,可能多少有些陌生。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自己的同龄人竞争这些屈指可数的职位。
我在这里衷心祝愿所有的海外归国朋友,在求职路上一路顺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