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还上海男人一个清白,读《全国人民不喜欢上海人》有感 zt

(2008-12-10 00:48:35) 下一个
还上海男人一个清白 《全国人民不喜欢上海人》续三

送交者: 承诺 2008年12月08日23:54:08

如果把全中国的男士聚集在一起,上海男人是很容易被区分出来的。因为上海男人的独特气质别具一格,是除上海以外地区的男士(也就是上海人所定义的“外地人”)所望尘莫及的。

上海男人总是那么白白净净的,非常注意个人的仪表和卫生。他们的衣服总是平平整整的。他们认为不修边幅的穿着是没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的仪表不仅是为了自己,而且也是为了他人的赏心悦目。上海男人是最具有审美观和社会责任感的。

上海男人的谈吐和举止是优雅而绅士的。他们不会当众剔牙抠鼻,他们不会一说话就“咱大老爷们”地喷你一脸的蒜味唾沫,他们更不会一路高喊着“口号”来吆喝着给别人灌酒。

当着众人给老婆一巴掌的事永远不会发生在上海男人身上。因为上海男人是最懂得怜香惜玉的。上海早上的菜市场上,挎着菜篮子的上海男人比比皆是,让人看来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显上海男人的独特魅力,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太太可以在被窝里多躺一会儿,情愿自己起一个大早。

上海男人把家务活的“买,汏,烧”可以全包了,生活开支中的划算不划算问题自然也一清二楚,这正是上海男人可贵的精明之处,钱赚来是不容易的,用得合理才舒心,为什么不划算一下来用呢?那些所谓的外地大男人们看得一愣一愣的,咬牙切齿地大骂上海男人斤斤计较之余,总是还要忍不住问一句“那么,上海太太们整天干嘛呀?” 因为他们认为,女人就要承担所有的家务活,尽心尽力地服侍好大老爷们,动不动还给个三拳两巴掌的,显示一下大男人的威严。

所以说上海的女人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她们一生下来就注定被所有家庭和生活中的男士宠爱,无论是同辈的男士还是老一辈的或是下一辈的。上海男士对女性的呵护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哪怕自己在外是个高级主管或者是大老板,在自己太太面前,上海男人永远是太太至上。

朋友来家里聚会,上海男人一定会卷起袖子亲自下厨,为有机会炫耀一下自己的厨艺而沾沾自喜。他们不介意在众人面前对着太太唯唯诺诺,被太太当众娇声奚落几句也无所谓,还会乐呵呵地充满爱意地抚摸一下太太的秀发说,“我的老婆真厉害,我就怕我的老婆。”

很多上海男人还会当着朋友的面故意广而告之,“这个月,我的太太又克扣我的零用钱了,我真可怜呀!”其实他们是在展示给朋友看“我对太太有多疼爱呀!”

试问,这样的潇洒浪漫,这样博大的绅士胸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还有哪方男士可以相比?

无论你是一匹来自北方的“大灰狼”,还是来自南边的噘着切切一小碟厚嘴唇的广东人,今天你应该终于明白了,不要眼馋着上海女人的风情万种,嗲声细语,这是你们可望不可及,上海女人的“嗲”是上海男人宠出来的!而你们的文化只会孕育出更多的“男人婆”。

曾几何时,举国上下的男性同胞,把“娘娘腔”这三个字冠以上海男人的代名词,与其说这是对上海男人的一种羞辱,还不如说是对上海男人的一种嫉妒挑衅,谁让老天爷让上海男人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一切条件?

以自称为上海人的大作家余秋雨为首,写了一堆批判上海男人的文字,余秋雨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来到上海,自以为受到了“乡下人”的待遇,一直耿耿于怀,率先声讨起了上海乃至上海人和上海男人。好在上海男人向来豁达。

今天撰写此文,希望祖国大地各方男士排除对上海男人的非议和不理解,还上海男人一个清白。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上海男人特有的海派风格让多少女人们所亲睐,多少女人就爱这上海牌“娘娘腔”。


************************
“全国人民不喜欢上海人”
送交者: 承诺 2008年12月05日12:39:55

我出生在上海,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大人教训小孩的时候会说,“怎么老天爷没有把你生在外地!还不知足!”或者就是“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外地人!”

小伙伴中只要有人去了“外地”,一定带回来一头“老白虱”,让家家大人恐慌一阵子,时不时地检查一下自家小孩的头发。所以,在我们的脑海里,“外地”是可怕的,是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我们在迷惑“外地”到底是在哪里的同时,不由地庆幸自己生在上海,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的住宅空间是那么有限。

长大了,终于越来越明白了,上海人除了上海以外的地方都统称为“外地”,而且更感觉到的是“全国人民都不喜欢上海人”。

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班级组织同学去杭州旅游,我们几个在杭州街头迷路了,大家叽叽喳喳议论着该怎么办(当然是一口上海发言),问路吧!于是,我恭恭敬敬地向一位过路人打听我们所住的旅馆的方向,他向前方一指,说“就朝那直走,便到了”。我们几个连声道谢,兴冲冲地赶路了。结果走了快一个小时,也不见旅馆的踪影,我们开始疑惑这方向的正确性了。天渐渐黑了,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了,正巧这时,一位中年人迎面走来,大家迟疑地看着他,还没有等我们开口,这位中年人先开口了,“迷路了吗?”“是的是的!请问------”我们终于遇到了一位救星,他详细地告诉了我们路线,原来先前我们问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线。“你们知道为什么别人给你们错误的路线吗?”他突然改口说起了地道的上海话,我么大家瞪大了眼睛,一脸疑惑。 “年轻人,别再在外地说上海话了。记住,全国人民不喜欢上海人。” 这是一句至今让我耿耿于怀的话。

我不记得我们最后是怎么回到旅馆的,只是一路上大家都变得沉默了,我们都有一种受伤的感觉,原来上海人是那么不受欢迎呀!可是为什么呢?

在以后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
上海人的清高是我找到的第一个答案。
外地人的妒嫉是我找到的第二个答案。

(待续)

全国人民!请对我这篇,出自全国人民最不喜欢的上海人的这篇文章发起猛烈的抨击吧!
********************
为上海人的“崇洋媚外”昭雪

送交者: 承诺 2008年12月06日18:21:57

~续《全国人民不喜欢上海人》

“崇尚国外的事务,献媚于外国人”这应该是对“崇洋媚外”一词的比较恰当的解释吧。把上海人定义为崇洋媚外,是完全不公正的,是迄今国人对上海人的最大一个误读。

进取的上海人一向寻求完美,因此制造出从来就让全国人民都奢求争购的各种产品,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想当年的那个时代,中国大地每个角落的人民都以得到上海生产的产品为最高的生活标准。

那么当时的上海人呢?他们需要精益求精,他们需要向更高的标准挑战,他们没有停留在眼前的成绩上,他们自然把目光转向了国外,那里有更先进的设施,有更值得取经的地方,有更令人向往的一切。上海人有着敏锐的嗅觉和犀利的观察力,他们很容易吸收国外先进的一切,难道这就是崇洋和媚外?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今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可算是举国上下一片崇洋媚外了。

上海人是最博大胸怀的。虽然长期以来,上海人一直背负着“崇洋媚外”这一大罪名,但是为了国人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上海人宁可忍辱负重,因为普受教育的上海人深深知道,总有一天,国人会和上海人一样重视教育,不再无知,全国人民会感激上海人为振兴中华所付出的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崇洋媚外”的上海人开中国利用外资之先河。在此,只想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89年,上海引进了肯德基,开启了外资餐饮进入中国之门的先例。此后,麦当劳、必胜客等纷纷进入。肯德基率先将快餐业态及相应的连锁经营模式引入上海,还带来了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和单纯化等全新的管理服务流程,以及科学、完整的开发策略、开发系统,强大的连锁保障系统等一系列管理技术,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全国人民,如今在你猛啃肯德基的时候,在你美美品尝异国风味的匹萨的时候,你一定会暂时忘记批判上海人的“崇洋媚外”了吧!你不会想到,正因为所谓的上海人的“崇洋媚外”,使上海在商业业态及经营模式上,仅用十多年就拥有了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商业业态,走完了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历程。
上海人是中国人民的精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今天,为全国人民不喜欢的上海人平反昭雪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待续)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