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留学生怎么让默克尔总理听到他们的声音 zt

(2008-09-11 23:26:24) 下一个
中国留学生怎么让默克尔总理听到他们的声音


5月1日默克尔总理在亚琛领取了国际卡尔奖,颁奖前一天,即4月30日,默克尔总理参加了在亚琛工大卡尔曼礼堂(Karman)举行的欧洲问题讨论会,会上有亚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青稞”提出问题,他希望默克尔总理谈一下对中国人权的看法。以下是德国之声记者跟踪“德国中文网”上反映的情况,对这次提问之前之后准备工作和结果的报道。

一封邮件



4月21日,在“德国中文网”的BBS上,“收到大学关于 merkel(默克尔)来aachen(亚琛)的email”一贴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帖子中给出了邮件原文,具体内容包括这次默克尔参加的讨论会的时间地点,免费入场,以及入场要求。


机会如何把握



亚琛的中国学生会在 4月24日专门组织了提问活动的讨论会,并在“德国中文网”上公布了讨论结果,并将提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从欧洲一体化谈中德关系,跨民族跨文化交流;奥运、西藏问题,着力于谈德国媒体歪曲报道破坏中德人民友谊;中国人民是欧洲统一的朋友。”在接下来的跟贴中,有很多同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既不太走题,因为活动的大框架是“欧洲一体化”,同时又想借此机会让德国总理听到中国学生的声音。怎么提出有技巧的问题成了大问题。仅4月24日的帖子“4.30活动申请与Merkel对话成功!78楼详情”中就有长达十页的跟贴,讨论非常激烈。甚至在活动当天的零时,还有同学发贴“4月30日向德国总理提问的参考版本(德语)”。还有同学专门总结了能用到的德语词汇。中国学生会的成员还在网上发布了30号行动“5点建议”(包括早到场,鼓励奥运T恤衫着装等)。



真刀真枪



从网上帖子来看,当天很多中国同学很早就来到活动地点排队,等候入场,本来是6点的活动,下午3点就已经排了很多人,网上消息公布人数为100人,网名为“驴子”的人在BBS上发言说:“只能说这次大学的准备工作太出人意料了,居然只放这么点人进去,里面大部分座位很早就都发票子给了各个机构的人了,准备问题的同学都没能进去,描述说很多中国同学的没能入场。”



随后在30号晚上十点,就已经有中国学生“青稞”的提问现场录像链接在“德国中文网”上。“青稞”同学在自己的博客上也留下了自己提出问题的中德文,中文如下“中国现在发展很快,不仅仅在经济领域! 人权方面,坦率地说,我们还有工作要做,但是我们在朝好的方向反展!而且已经让人看到了希望! 欧洲的民主进程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为什么您们就不能对我们的改革多一点点耐心呢?”(这时有人打断“青稞”,问他想要提的问题在哪里?)随后“青稞”同学问:“请问您怎样看待中国的人权状况呢,您认为中国最终走向民主的道路还要多久?”(编者译)



默克尔对这个问题回答时首先承认了欧洲民主引入也是经历了很多曲折。她提到了中国和德国建立的“法制国家对话”。她认为谈民主和保护人权是不够的,还要有确定下来的民主原则。同时民主的选举,独立的司法,自由的媒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德国和中国的法制对话并不是就个案进行分析,而是希望建立起一个必要的相应机制,使得人民在权力受到侵犯时可以提出申诉。最后默克尔总理表明德国还会按照现在已经努力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事后诸葛”



截至5月2日下午4点,这段发表在“德国中文网”的视频查看数量已经达3831。网上发表评论有对其勇气的赞扬之声,也有网友认为问题提得不够好。



在“对今天Merkel提问活动的总结讨论 35楼是整个准备活动的揭示请大家多提意见”帖子下,名为“白金长老”的网友发表了“本次活动的进程纪录”。从纪录中可以看到:亚琛中国学生会组织的这次活动原本包括场内和场外两部分。原本准备的场外声援活动“包括发宣传中德交流传单”,“准备外场的工作由于大多数人的反对倾向而终止”。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北京,中国学生展示爱国之心场内主要是提问活动,记录中说:“学生会代表和工大校方相关人士进行了讨论,对方比较赞成提问对人权的期待这个问题,对方是学政治出身,认为这个问题比较有意义。另外一个备选问题是如何在目前情况加强欧洲和世界其他经济政治体的相互了解和对话。……4月29日,最终和学校确认的时候却意外被告知,由校长亲自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否认一定会或者不会叫到我们,之前的约定被轻描淡写了。”



而“青稞”同学的提问,也不是一个个人的问题,记录称:“此事最终发言的那位同学确认自己能够有可能进入到内场,并占有有利地形。于是通过电话,我们把问题跟他叙述完毕。之后,另有数名热心同学顺利入场。但是前排基本上都是学校内部安排,没有特别有利的地形。另外其他学生会成员分别负责开始录像和录音。并最终将结果发布出来”。



短短的6分钟问答,中国学生前前后后地准备了一周,目的就是要发出中国留学生的声音。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Dach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