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德国世界报:中国凯旋门,50亿,德国人吓死了,荷兰设计, (图)

(2008-05-07 22:53:54) 下一个

德国《世界报》:“中国新的凯旋门”---CCTV大楼,50亿,吓死德国人,荷兰设计,

德国《世界报》5月4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新的凯旋门”,

文章摘要如下。

  清晨,我从北京东三环的中国大饭店15层观察中央电视台新址的工地。从这个理想的距离上看,未来的中央电视台大楼就像一个从中间折弯的立体屏幕。它高约250米,透过中间的菱形空当可以看到一片房屋的海洋。两架吊车在楼顶上来回摆动,就像一台怪异电视机的两根天线。当然,北京人已经给这座不同寻常的建筑物起了不少外号,比如有人叫它“大裤衩”。

  北京已经有一座电视塔。它孤零零地矗立在城市的西面。那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坐立不安地等待一个决定:明年谁能搬进新大楼,谁不得不原地不动。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电视文化中心( TVCC)效果图  


中央电视台主楼效果图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探秘设计极富创造力(组图)

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20多个月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电视转播服务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电视文化中心,修建得怎样了?这个造价50亿的庞然大物,竣工后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届时,央视将从现在的12个频道,增加为60个频道,成为亚洲最大的“电视航空母舰”。自2005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央视新台址已建设快一年半了,昨日(7日),记者来到了北京东三环央视新台址工地进行了一番探秘。

  新台址:50亿天价造央视“航母”

  虽然是国庆大假,但工人们并没有休息。宽大的建设工地上,到处是机器声轰鸣,各种类型的高耸的大吊车,轰隆隆运送水泥、钢材的载重车,在这里来回穿梭,一派繁忙。2008年,央视肩负着奥运全球转播的重任,目前,中央电视台所在的老地址早已经超负荷运作,根本无法承担这一重任。目前央视12个频道上百个栏目,全都挤在老址的大楼内制作,已不堪重负。无奈之下,许多栏目只好在外租房做节目,如《梦想中囯》、《艺术人生》以及《开心辞典》等。两年后,新台址全部完工,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电视航空母舰”,从现在12个频道增加到60个频道,各个频道的节目24小时滚动播出,节目内容丰富多彩。而新台址建成后,60个频道一年的广告收入至少在500亿人民币以上,有着巨大的“造血功能”。

  为了准时完成工程建设,新台址几乎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施工。在一个大工棚宣传栏下,一幅央视新台址效果图特别吸引人。记者走过去一看,央视新台址宏伟气派,整个大厦设计新颖特别、极富创造力,据悉,这是由荷兰著名设计师库哈斯花了两年时间设计的。

  建设者:四川工人占了一大半

  在现场,记者见到了江油三建公司的沈师傅,他介绍,江油三建公司从中囯建筑工程总公司成功竞得了央视新台址的部分工程,所以,在这里工作的有一大半是四川人,其中大多是江油、平武、三台的工人。沈师傅负责部分监工,他带领记者在工地上转了一大圈,一边看,一边介绍。

  沈师傅说,中央电视台新台址是去年4月28日开工的,这段工程是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电视转播专门服务的,工程整体计划2007年6月部分交付使用,2007年底全部竣工,2008年5月投入使用。而央视主楼预计将于2009年底竣工,2010年10月,央视所有栏目人员都将从现址搬过来。

  沈师傅介绍,央视新台址总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CCTV大楼分别由51层、高234米和44层、高194米的两栋塔楼组成,并有14层的悬臂结构连接,主要由五星级豪华酒店和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组成。具有行政管理、新闻制播和节目制作等技术功能。该工程开工一年多来,将冲击“长城杯”金奖、鲁班金像奖、北京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如果央视新台址工程能获得这么多大奖,四川工人功不可没!”沈师傅自豪地说。

  一个月能挣1800元

  22岁的四川小伙仆娃,在已封顶的电视文化中心主楼下,正用小拖车向工地运沙子。单纯、憨厚的仆娃,说一口绵阳话,干活儿很卖力,脸上带着欢快的笑容。

  听说是《华西都市报》的记者,仆娃特别兴奋,竟停下活来,摆起了“龙门阵”。仆娃说:“我去年高中毕业便通过亲戚介绍,从三台县农村到这里打工来了!在这个上千人的建设工地上,我们四川民工至少有五六百个,有泥瓦匠、有砌砖工,天天在这里为央视的新台址挥汗如雨辛勤工作。干活苦是苦,但能挣钱!干得好,一个月能挣1800元,甚至2000多元,扣除生活费300元,一个月能存上1400多元呢!”

  仆娃说:“因为我们干的是奥运工程,施工质量要求非常严,砖工、土工这么简单的活儿,如果稍微有一点差错,监理都会下令全部返工。有时大热天,气温高达三十七八摄氏度,也要坚持按进度施工。不过,再苦再累,我都高兴。以后完工后,回四川了,从电视上看到新的中央电视台,我会骄傲地给认识的所有人说,这个大家伙是我建的哦!”说到这儿,仆娃憨厚地笑了……
  



  正在建设中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1月23日摄)。新华社发


  设计师雷姆·库哈斯已经在饭店大厅等着我了。他身材高大,短发,虽然年过60,但瘦削的脸上双目炯炯有神。库哈斯的设计方案被采纳后,网上先是一片喝彩之声,但之后,批评人士开始了炮轰:从美学角度看,年老的设计师与这座建筑不相配。年轻人也对选择外国设计师担此重任相当反感。

  我们步行离开饭店,从这里走到工地只用10分钟。在工地旁的一个院子里,放有中央电视台新主楼的金属模型。为测试抗震能力,模型被放在一个振动台上,工作人员对金属模型在不同等级地震发生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就将从新台址转播奥运会。

  新主楼的外层已经差不多完工,仰视这座建筑,它看起来既坚固又脆弱。就像一座凯旋门,一座未来主义的亚洲特大城市的巨型拼图元素。新台址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由3座建筑物组成:中央电视台主楼、电视文化中心和能源服务中心。“全世界的摩天大厦正从西方转移向东方。今后几年,还将有300多座高楼在这里拔地而起”,库哈斯说。为了有别于其他建筑,库哈斯的设计初衷是为这个城区修建一座地标性建筑。这座建筑要尽可能地促进人们的交流。“我们想要的是这样一座建筑,它虽然能表现某些东西,但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

  我们和几名工人一起挤进电梯。从38层往上就是连接两个相互倾斜的塔楼的悬臂钢结构。在这里,很多地方的地板上嵌有圆形小窗,透过它们,可以从160米的高度看到下面穿行的车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