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儿童教育,海外华人的世纪难题 zt

(2007-05-12 14:38:26) 下一个
闲聊几句儿童教育问题


送交者: 咱老百姓真


兼和无为同学共同探讨这海外华人的世纪难题。

很多有了子女的海外华人常常希望把自己的关爱,自己的呵护,自己的经验,自己
的道德观念等等一切都倾注给子女,希望他们少走弯路,期待他们早日成材。这一
切都出自良好的愿望。我也希望大家的良好愿望能结出期翼之果。

可是,上述方法真的有效嘛?如果有效,我们就没必要在这里讨论了,只管把我们
做父母的爱和呵护倾注给子女们就行了,这样也比较简单。但遗憾的是,良好的愿
望往往不能如愿。

尤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比如像职X,罗X,嘻哈XX ,全X,这
样的网络“坏人”到处存在, (不好意思,嘿嘿),就常常对儿童们起到反面教材的
作用,往往使我们花了很大气力的儿童教育付诸东流了。

我下面要给大家指出的,是一种往相反道路上引伸的思考方法,或许能给大家带来
一点启发。

有些网友可能看过一部英国影片叫【法条橙】。 故事的概况是:

在英国的某个城市里活跃着一个青少年流氓犯罪团伙。为首的是15岁的阿里克斯。
阿里克斯和他的两个同夥常常在深夜里出来作案。其作案手段残忍而令人发指。

例如:他们曾一次强奸了两个10岁的小女孩,把一个老人的腿打折,在一条单向行
驶的公路上故意开车作高速自杀式逆行,逼得对面来车为了急速躲避而翻车人亡等
等。

导致阿里克斯入狱的那次犯罪情节是:他们三人于某天夜晚潜入某著名作家的豪宅,
把那作家绑在坐椅上,然后当着作家的面轮奸作家美丽的妻子。

但是,影片的重点不是在描述阿里克斯犯罪行为的上半部,而是在阿里克斯入狱后
的下半部。

面对如此一个十恶不赦的犯罪分子,警方和狱方采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叫做
“卢多维科”方法来“处理”阿里克斯。这种方法不涉及任何肉体刑罚,为期只有
两周时间。据说凡经过这种方法“处理”过的任何最凶恶的罪犯,也会变得像绵羊
般温顺,而且永远不会回到原来的犯罪状态。

说起来难以置信的是,阿里克斯被强制进入“卢多维科”程序的第一天,却没有任
何不适的感觉。狱警先让他服了一种药物,该药物作用于脑部神精,能刺激服药者
对所看到的景物产生厌恶感和头疼。

然后,阿里克斯就被安置在一个像影剧院的房间里,坐在一张特制的座椅上,手脚
当然是绑在座椅上的,头部也是固定住的,只能看向正前方的电影屏幕,不能向左
右上下扭转。最关键的是,阿里克斯眼睛的眼睑(上眼皮)是被用特殊的装置吊开着,
不能闭合。也就是说,无论阿里克斯采用任何方法,他都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眼
睛只能睁开看着前方的银幕。

所谓的“卢多维科” 方法就是让阿里克斯观看各种类型的暴力影片的片段。那些暴
力影片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其暴力等级从不太残忍,到中等残忍,直至极端残
忍。这些影视片段的内容对读者不易,我这里从略了。

自从阿里克斯进入“卢多维科” 训练的第一天,就被强制观看这些影片,当然是从
最初级的暴力影片开始,然后逐步升级。我们的主人公阿里克斯一开始时还是很
“enjoy”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有暴力倾向的人。

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医学告诉我们,每个人对任何接触到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
“反感度”。 这种反感度有一个临界点,而不论你对那个接触的事物是有初始的好
感或恶感。

比如,我们常常听到某人说,他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或水果),是因为他小时候爱吃
这类食物吃得太多而吃伤了。这里的“吃伤了”,就是说那人对那种食物接触过多
而超越了反感度的临界点。

如此,我们能知道所谓的“卢多维科”过程就是一种“反感度疗法”,唯一差别是
它给与“患者”某种药物,使进入“卢多维科”过程的患者能加速到达反感度的临
界点并感到极度的不舒服。

现在,我们的主人公阿里克斯在连续观看了几部暴力影片之后,已经从欣赏变为疲
绻,进而便转入厌恶。可是,影片的暴力还在不断升级,只见影片上出现了几个彪
形大汉一下就把一个瘦弱老头的胳膊折断了。随着剧场扩音器里的惨叫声,阿里克
斯开始哀求狱方管理人员停止放映。

但是狱方拒绝了阿里克斯的请求,而阿里克斯因头部眼部都被固定住了,别无选择,
只能继续观看。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阿里克斯陷入了一种巨大的精神折磨,从他泪
流满面,浑身抽搐,到便溺失禁,直至失去知觉。

实际上还不到两个星期,一个本来浑身充满了暴力和邪恶的阿里克斯,变成了一个
一见到暴力便唯恐躲避不及的温顺小绵羊了。影片的第三部分是讲出狱后的阿里克
斯的境况和遭遇,很有悬念,留给大家去看吧。

“法条橙”这部影片带给观众和社会的思考有很多层面。我这里想说的是那个“反
感度疗法”对早期青少年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为了让我们的子女对不良的行为产生恶感,倒并不是一定要强迫他们去经受“卢多
维科”疗法。但是,假如我们的孩子在经历和感受了某种“恶行”之后,或者被这
类“恶行”受到了伤害,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因此,我这里提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什么“请别让我的孩子经受挫折”,而是
“请让我的孩子受挫折”。当然,在孩子经受挫折之后,要加以及时的引导和鼓励,
让他们吸取经验教训,懂得如何在困境中生存。

我们很多海外华人都在学术或科研教育机构工作学习,但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更多地
溶入到工业,社会工作,政界,商界等其他领域。由于这些领域的复杂性,具备坚
强的性格和在困境挫折中生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能力单靠父母的关爱和
呵护是得不到的。

退一万步说,即使你想把你的孩子在学术的象牙塔中培养成材,那么竞争中的困境
也是无可避免的。否则,像多伦多蒋博士那样的悲剧就很难说不会重演。从这个意
义上说,让孩子们多接触社会,直面“丑恶”,经历“坏人坏事”,遭遇挫折困难,
对至坏至恶的事物产生反感度,应该是件好事,而不是坏事。







--------------------------------------------------------------------------------
所有跟贴:


Mother\'s day gift - fruit basket - mayton 5/12/07 (0)
万年一贴,惊天动而泣鬼神, 拨云雾而见青天. - 歪门邪道 5/12/07 (0)
talking about 反面教材 - bfbx 5/11/07 (0)
网络上本没有任何遮掩!为何不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呢? - 嘻哈嘻哈 5/11/07 (1)
你说的影片我看过,没看完.1971,Clockwork Orange - 嘻哈嘻哈 5/11/07 (0)
Maybe you got the name wrong? - onetime 5/11/07 (0)
难道父母把所有经验都传授给孩子,就能保证孩子 - sth2say 5/11/07 (0)
基本同意你的看法:在挫折中学习。 - 无为 5/11/07 (1)
还有一点,就是 皮实。这样的心理素质,决不是在 - 无为 5/11/07 (0)
你的point是,所有人都到人间炼狱走一趟, - CeLery 5/11/07 (1)
ta的point是 - scriqt 5/11/07 (0)
嘿, 还是很多海外华人 - 没钱人 5/11/07 (0)
good point. - 5zhangyuan 5/11/07 (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