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市公司高管成炒股高手 低买高卖令人拍案称奇 -ZT

(2007-01-11 02:17:08) 下一个
股市的持续火爆在激发普通投资者热情的同时,也令上市公司管理层怦然心动。上证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公司法》实施后,上市公司高管在牛市行情中买卖股票行为日益频繁,而且绝大多数操作相当成功,低位买进、高位卖出现象非常突出。

  □本报记者 丁可

  上证所数据显示,自2006年5月17日起至6月6日,黑牡丹(4.84,-0.09,-1.83%)一名董事、一名监事、一名高管累计抛售公司股份98120股。最后一次抛售前的6个月内,黑牡丹股价累计涨幅达到了55.3%,而之后两个月,股价下挫了21.4%。

  2006年10月18日、12月12日,南京医药(7.41,-0.03,-0.40%)高管魏荔、董事李毅均出售公司股票2000股,分别占各自持股量的24.9%和22.7%。高管抛售前,南京医药在短短20个交易日内飙升了71.9%。

  2006年12月15日,金发科技(40.48,0.98,2.48%)两名董事、两名监事、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不约而同”地选择抛售金发科技股票,数量从16759股至57万股不等,合计抛售量高达112.2879万股。当天,金发科技股价走势平稳,报收于36.07元,微涨0.28%。而此前一年,金发科技累计涨幅高达371%。

  2006年12月20日,恒生电子(10.4,-0.16,-1.52%)董事黄大成卖出恒生电子股票118万股,占当天成交总量的20.7%,股价当天涨停。12月21日,公司董事陈鸿抛售恒生电子股票47.39万股,同时两名监事分别抛售5万股和2万股,当天股价出现一定幅度下挫。而之前8个月,恒生电子累计涨幅高达141%。

  2007年1月5日,新安股份(21.71,0.68,3.23%)监事贾旭东出售1669股公司股份,占其持股量的17.2%。之前6个月,新安股份飙升了77.1%。

  从交易所提供的数据看,上市公司高管抛售股票时机选择不恰当的非常少,明显操作失误的是东方集团(9.19,-0.40,-4.17%)监事池清林。该监事于2006年4月28日抛售了32.8979万股东方集团,而此后11个交易日,东方集团股价上涨了66.9%。

  此外,最近股价表现耀眼的古越龙山(22.32,2.03,10.00%)其高管也开始陆续抛售手中的股票,涉及三名董事和一名监事,抛售从2006年10月18日开始,最近一次抛售是2006年12月19日,累计抛售量都接近各自可抛数量的上限。

  上市公司高管可以自主选择在二级市场出售股份源自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其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而原《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经理所持股份任期内不得转让。

  虽然高管在二级市场抛售股票刚刚起步,但是从交易所提供的数据分析,高管的操作水平要远高于普通投资者,其对抛售时间的选择相当准确,失误率极低。(附图)



 与高价抛售相呼应,上市公司高管建仓时间的选择也相当“绝”。交易数据显示,高管建仓后,绝大多数公司股价都出现急速拉升行情,涨幅巨大。

  自2006年2月23日至3月31日,宏达股份两名高管和一名董事陆续买入公司股票共计13.5323万股(此前从未购入)。随后宏达股份股价出现飙升,短短21个交易日,由10.56元涨至21.7元,涨幅高达105.5%。2006年6月14日,宏达股份又有一名高管开始买入公司股票,此后20个交易日,宏达股份股价上涨了44.8%。

  最近发生的一个案例是山西焦化。2006年11月22日、27日、28日、30日,山西焦化五名高管和一名监事陆续第一次购入公司股票。2006年12月1日开始,山西焦化股价持续拉升,一直到昨日收盘,短期涨幅达到了44.6%。

  宏达股份、山西焦化都属于高管集体建仓,此外,还有部分公司只有一名董事或高管买入股票,但股价的后续表现同样令人刮目。

  2006年11月10日,陆家嘴一名高管买入公司股票,此后40个交易日,陆家嘴飙升了96%。2006年11月23日,泰豪科技一名董事增持公司股份10.44万股,随后30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大涨37.6%。2006年11月25日(交易所提供的此数据有误,可能为11月24日),卧龙电气一名董事一次性建仓120万股,之后29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拉升了30.3%。2006年12月8日,黑牡丹一名董事买入公司股份,至昨日,黑牡丹已上涨29.4%。

  虽然,上市公司高管可以随意买入自家公司股票,但卖出时会有一定的限制。除了新《公司法》规定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之外,新《证券法》还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持有的公司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

  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高管买卖自家公司股票不能过于频繁,否则挣再多的钱也无法受益。

  由于交易所提供的数据有限,目前还无法分析上市公司高管买卖公司股票的获利情况。但是,随着信息披露的加强,上市公司高管买卖股票将置于公众的监督下,暗箱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有效遏制。当然,这是建立在实名制的基础上。(附图)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