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那场风波的正确态度。

(2007-02-16 10:44:08) 下一个

1. 虽然开始时候,也许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但是到了后期,武力镇压却是必要的了,否则中国的混乱将不堪设想,资本主义复辟是不可能的(因为从来就没有完全实现过,何来复辟之说?),但是毛共分子借机复辟倒是大有可能啊。后来的发展也证实了小平的预感,所以才有南巡嘛。当然,也有不乱的一丝可能,但是谁能拿国运去冒这个险呢?
2. 不要回避,因为这个心结是早晚要解开的。应该公开纪念和反思这场风波,基调是:这是一场人民和政府两败俱伤的民族悲剧。渴望自由民主反对腐败的人民被其他势力所利用,徒然牺牲;政府面对突发事件经验不足,险些造成分裂。
3. 当年小平同志站在人民大会堂的楼顶看看着天安门广场的人头涌涌旗幡招展时,他在想什么?他并不怕资本主义复辟,因为小平同志一直就是党内的“走资派”,毕生致力于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在夹缝中走共同富裕的资本主义道路嘛。那么,他怕什么?他不怕自由派知识分子,因为这些人毕竟还是文明人。他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毛泽东的红海洋卷土重来,怕的是被他清算了的毛共分子借着民主运动反攻倒算。当天安门上出现了“打断(邓朴方)另一条腿”和“治李(鹏)整邓(小平)”这样的旗号时,我想邓小平同志那个时候就下了镇压的决心,因为即使政府能和自由派的文人们辨理和妥协,和左愤毛共们也是不能讲道理的。据说,小平同志至死没有对镇压表示悔意,头脑够清醒,够个伟人,够条汉子。
4. 因此,政府不必要对武力镇压的决策道歉,但是应该对镇压的具体技术手法予以反思和检讨。比如真枪实弹(甚至达姆弹)的使用和后来对学生与改革派的高调清算等等。在右翼民族主义国家里,对于内战和内部问题都是采用刚柔并尽的镇压和怀柔两手。让人民记住这个悲剧,避免再次出现。政府也要吸取教训,既要发展也要和谐,把不安定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即使要镇压,也要更“温柔”一点,更“文明”一点,事后更“安抚”一点。中国普通百姓的要求真的是不高的。
5. 对死伤的平民和学生,应该肯定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虽然最后被人利用,也应当由国家出面给予适当赔偿和抚恤。毕竟那个时代的多数年轻人为了纯粹的美好理想(而不是为了打劫银行、贪污社保基金或多包几个小蜜)就勇敢地显出了生命,是让人钦佩和惋惜的。政府的姿态应该更高一些,有利于医治伤痛和民族的内部和解。
6. 如果不彻底肃清毛共的余毒,彻底抛弃马列毛主义,我们的政府就是为自己埋下了定时炸弹。毛共分子借助人民对腐败和改革失误的不满,结合“民主至上”的自由派,又高举着马列毛这块发臭的但是谁也不敢公开抛弃的神幡,让中国人民传统的仇富心理和暴民劣根性来个总爆发,颠覆祖国走向富强文明民主的进程,是完全有可能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