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

漫谈[红楼梦]; 漫谈[金瓶梅] 及其他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荒凉的山岗上站着众姐妹 (2) 宝钗

(2007-01-19 17:24:00) 下一个

现在来说宝钗。在书上第五回给众金钗命运写判词时,宝钗和黛玉是合在一首词里。这当然不是因为曹雪芹为节约笔墨而省点精力,曹雪芹是别有深意。宝钗宝玉之爱是爱情的又一种境界。两人对人生和社会的见解虽然不同,但是两人仍然有情有爱,宝玉宝钗之爱情是宝玉情中情的另一方面。

 

宝玉和宝钗有很深的感情。在宝玉挨打之后那一回,去劝宝玉的除了黛玉就是宝钗了。宝钗的劝是别一种情意,也把这段抄在这里:

 

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 只见宝钗手里托著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伶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伶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虽然宝钗是真劝宝玉改了,宝钗希望宝玉去搞那宝玉憎恨的仕途经济,但是她爱宝玉,宝玉也爱她。宝玉也从宝钗的爱中得到了无限安慰,也愿意为这样的姐妹死去。只是因为有知音黛玉,所以宝玉将对宝钗的感情努力压抑着。这种压抑在第28: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里有生动描写:

 

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著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著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

 

因为有黛玉,宝玉对宝钗之情只好压抑著。同样宝钗也因为黛玉,压抑着自己对宝玉的感情而时时与宝玉保持距离。从感情这点说,宝钗是宝玉体贴的姐姐,难得的知音。

 

黛玉去世后,该是宝钗爱宝玉的时候了。

 

宝玉那时应该是神智糊涂,正在大病之中。这在前八十回里已经有前例,是在第57"慧紫鹃情辞试忙玉"。紫鹃这"姑奶奶"(袭人语)哄宝玉说黛玉即将远离贾府,回到苏州去,那时苏州到京城的距离可是比现在隔天隔海还要遥远,所以宝玉呆了,麻木了,不省人事了。一般人可能不容易理解宝玉这种反应,我年轻时也觉得曹雪芹夸张过分了点,但是多见些世上情人故事后,才知道这种怪事是有的,比如凡高把耳朵割下送给他的情人妓女。这种痴情人不是我等俗人所能比拟的。所以黛玉自尽给宝玉的打击太大,宝玉将会病的奄奄一息,和第25"魇魔法姊弟逢五鬼",宝玉凤姐差点死去有一比。

 

25回是和尚道士用那块命根子石头把宝玉救了回来,而这次命根子石头是不能用了,该是和尚道士的金锁:”宝钗来救了。是贾家的安排更是宝钗的自愿,或许就是宝钗的提议,把自己嫁给了宝玉,用自己的情爱去温暖痛失爱人的宝玉,用自己的心去镶补宝玉那破碎的心,宝钗把宝玉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

 

一些红学家以至许多红迷将宝钗看成了阴险狠毒之辈,那主要是上了高愕的当,高愕的补书里宝钗成了破坏两玉之爱的凶手,冷酷绝情。高愕不仅是严重抹黑了宝钗的形像,也抹黑了宝玉、抹黑了宝玉的情中情、抹黑了宝玉热爱的众姐妹。曹雪芹对宝钗用了很多溢美之词,大家没有忘记第5回宝玉游太虚幻境时遇到的可卿吧,她是"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宝钗不仅美丽可比黛玉,而且聪明也可比黛玉,诗词才气与黛玉相当。只是宝钗父亲早亡,哥哥又糊涂,宝钗对世事接触多些,懂事早些,说话作事心机多些而已。有心机不算坏事,曹雪芹的前八十回里宝钗未有任何阴险害人之处,而只有为他人着想之处。

 

对宝钗有个误解就是第27回宝钗扑蝶时,说宝钗有嫁祸于黛玉的表现。那是宝钗扑蝶时,撞上红玉坠儿俩人说悄悄话涉及私情,宝钗就撒谎找黛玉而脱身而去。实际上宝钗当时是为两丫环着想,不让她们难堪。只是红玉当时小心眼,多心了。而事实上也不会对黛玉有损害,宝钗不会把听到的话传出去,以后秘密保住了,红玉等就不会恨上黛玉,还该感谢黛玉吧,宝钗怎么就嫁祸黛玉了呢。后来红玉贾芸在大观园里都混得相当不错,显然没因此事受到伤害。据主流红学家考证,红玉贾芸在曹雪芹的后几十回里还对贾府有报恩之举,那是题外话了。总之,花丛扑蝶本是少女单纯美丽的风景, 无论如何,不能把少女宝钗往坏处想。

 

还有对宝钗的误读就是第70回她的柳絮词了,其中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很多人凭此将宝钗断为趋炎附势之人,那是俗人们的以己度人了。这里将此词全部抄上: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

 

到第70回时贾府的悲凉气氛是越来越浓了。这一回前面有黛玉伤春的[桃花词],和众姐妹的柳絮词,充满了悲哀伤败之气。宝钗希望众姐妹能振作些、刚强些,不要全沉浸在悲哀里,所以翻转来作此阳光之语。这得到了众人(包括宝玉黛玉)的一致称赞。顺便说下,宝钗在诗社的第一会和这最后一会里压过黛玉拿了第一名,对第一次海棠诗的评比宝玉为黛玉不服,但这次却没有异议。宝钗的柳絮“上青云”不是众俗人们满脑子想的升官加爵,而是要在花落柳谢的末春中,看到柳絮花蕊随风起舞,映照蓝天,不屈不挠的一面,这和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有相似的意境。

 

75回贾家的影子甄家被抄,77回王夫人竟然不能给生病的凤姐找到根好点的人参,贾家显然已经失势衰败了。那以后宝钗的表现会怎样?她会和宝玉结婚,但婚后该是什么样的故事?宝钗的最后结局又是如何呢?在书中第五回的判词里说"金钗雪里埋”,高愕认为这是宝玉出家后宝钗受空房,而王扶林的电视剧把这""理解为贫穷,宝钗最后成了一个可怜的穷妇人,好像遭了什么报应似的。高愕当然错,而王扶林也错了,与宝玉相爱相伴,再穷困也不能认为是被埋没在冰雪里。

 

22"制灯迷贾政悲谶语"里面各人的灯谜将谶示各人的命运。宝钗作的迷有这样两句"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高愕的补书解释不通,就把这迷改成黛玉作的了,说是形容黛玉在贾家寄人篥下的生活(纯属扯淡!)。而王扶林的电视剧就算能解释也很勉强。合理的推测是宝钗的结局还是要联系到贾家那命根子,那和王府皇家的关系。黛玉死后,北静王的事还没完,随着贾家越来越失势,北静王对黛玉抗婚就会越来越不满,而念头就转到了美丽聪明和黛玉齐名的宝钗身上,非要宝钗不可。

 

和黛玉不同的是,宝钗所养成的性格是总为他人着想。在这关系到宝玉和贾家整个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宝钗只能安慰好宝玉,然后"随逝水,委芳尘",毅然进了王府给北静王作妾。当然,尽管宝钗作了全部牺牲去为贾家争取一些希望,但是仍改不了那大厦将倾、千艳同悲的命运。她进王府后或是被北静王家的正妻所不容,如她家的香菱遇到那悍妇夏桂花一样;或是北静王死去(北静王是贾政一辈的人),而贾家遭罪,宝钗在王府就全无地位。总之,宝钗在王府“那不见天日的地方”(18回,王妃元春语)生活极艰,是"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鲜艳妩媚"的宝钗,最后是"金钗雪里埋" 了。

 

钗黛二女合一判词,小时候二女同在太虚幻境仙女的影子里和宝玉梦中作爱,成年后二女都与宝玉以某种方式成就了姻缘,全身心相爱过,但最后或“林中挂”、或“雪里埋”都因为那命根子与宝玉隔天隔世了。

(hong_liu@yahoo.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一泓 回复 悄悄话 是,我还觉得宝钗是尤二姐一类的
至少在性格上,宝钗、二姐、袭人是有些相似处
黛玉、三姐、晴雯又是一类
曾宁 回复 悄悄话 嗯,就我个人而言,还是觉得宝钗心计太重。我更喜欢尤三姐
一泓 回复 悄悄话 欢迎俺的第一个客人
就不争了
情人节快乐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最后的解释不太通,钗黛二女合一判词,只能说明二人都和宝玉产生过情愫,但最后的结局就是判词里的那样.宝钗肯定是由富贵走向贫穷,而黛玉的结局也肯定是上吊自杀身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