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

说点心里话,做点想做的事,给朋友一点安慰。
正文

陕西光棍村4成男子未娶妻

(2014-04-20 19:06:36) 下一个

有的找不到对象,有的丧偶,有的媳妇与他人私奔

原因:村子偏僻,村民贫穷且缺乏文化技能,已引起外界的重视,去年省里进行了调查了解

位于柞水县营盘镇东北部的杨四庙村,地域总面积26.7平方公里,是流经陕南的乾佑河(古称柞水)的源头,这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山村,也是个名声在外的“光棍村”。

全村共辖2个村民小组,93户270人,其中到了结婚年龄却找不到对象或丧偶、媳妇与他人私奔的单身汉就有38人,接近全村成年男性人数的四成。

“别的事都好办,就娶媳妇这事最难”

4月17日,春光明媚。74岁的邓自强在门口给71岁的弟弟邓自贵剃头。对这两个单身老人来说,最简单、管得时间久的发型就是光头。

邓自强理着理着,觉得剃刀有些钝了,就往左手掌心吐了两口唾沫,剃刀在掌心里正反荡了几次,算是磨刀,没用多久就把弟弟的脑门剃得锃亮。

在杨四庙村单身男人家庭中,他们兄弟俩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了。他们住在村里海拔1200米的“十八背”山脚下。“十八背”的名字由来已久,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人背了十八背篓的粪,在山上开垦了一片荒地。

老哥俩中,哥哥是老婆因病去世,弟弟则是终身未娶。而邓自强的两个儿子中,43岁的邓光军妻子10年前跟别的男人走了,留下一个儿子,今年已经20岁了;37岁的邓光庆则是因为致残截肢,当时谈好的女朋友悄无声息地离去,他现在一直在家里靠放羊为生。

不管是老婆与人私奔,还是被女朋友抛弃,邓光军兄弟还算与女人有过缘分。而42岁的一组村民颜学明,女人缘就没有那么好了。颜学明头脑比较活络,花了10多万元搬进了陕南移民搬迁建设的11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家里收拾得整洁干净,床上的被褥叠得有棱有角,怎么看都不像讨不到老婆的人,可是他却说:“山大地偏,别的事都好办,就娶媳妇这事最难!”

37岁的村民王功平没有娶到媳妇,原因相对明确一些。他小时候右手被严重烧伤,手指都伸不直,与人聊天时,他总是把右手藏在背后。读过小学五年级的他,能说会道,在本村也算是读书比较多的人了,可以用普通话与外面的人进行交流。可是家里的条件不好,父亲10多年前摔断了手臂,母亲因为高血压、冠心病导致脑子不太清醒,全家至今住在祖传下来的老房子里,这些因素的叠加,让他娶媳妇难上加难。

42岁的田贵珠,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去年年底才买了一辆二手车,计划到街上贩菜卖水果。他说:“我在外打工时,也有过对象,可是女方要求做上门女婿,我如果一去,家里一对70多岁的老人生活就没了着落,这个家离了我就散架了。还不是因为我们没文化,地方穷,女人都不愿意来……”说到这里,他低头良久,擦拭着眼睛。

因为没有老婆,贷款都被拒绝

邓光军因为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婚姻,让他产生了“恐婚症”,他说老婆跟人私奔让他五六年都没有走出阴影。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老婆跟着私奔的那个男人,也不是什么老板,就是一个在矿上打工的普通工人,并不见得比我强多少”。现在有人与他提起娶媳妇的事,他都直摇头。

一组47岁的程章银和九旬老母亲住在三间老房子里,黝黑的脸膛上总是挂着笑。记者到他家时,他迅速爬上桌子,把写有“天地君亲师”字样的中堂摆正,他说“风把它给吹歪了”。读过三年小学的他,还念起家中堂两边繁体字书写的对联:“银台报喜烛生花,宝鼎呈祥香结彩”。

也许是由于娶媳妇的艰难,程章银对于生活已经没有太多的奢求,“现在把老母亲照顾好,养老送终就行了”。一亩多地里种点玉米、土豆,够母子二人吃了,闲了到附近打个短工,挣点零花钱,打发后半生。没有老婆,让程章银感到不便的是,他想到镇上农村信用社贷款种药材,人家不给贷,工作人员认为他没老婆家庭不稳定,怕他还不上贷款。

4月16日,32岁的村民骆坤学家门的屋檐下还支着火盆,上午11时许,一家人及邻居才围着火盆吃过早饭。住在山里没有什么要紧事,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不紧不慢的,大多数村民家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10点多一顿,下午三四点一顿。虽然骆坤学也在外面打过工,可是山里的日子仍然习惯。他曾经从云南“娶”回来的女人不习惯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就嚷着要回云南。骆坤学的母亲说,顿顿要吃米饭,吃饭要炒菜,要下山跑三四十里到镇上去买。就是这样侍候着,人家最后还是有去无回。

“待在山里挺好啊”,27岁小伙让村干部无语

这种相对闭塞的慢节奏生活,让杨四庙村的一些年轻人也缺乏了锐气。二组27岁的袁德文坐在邻居家门口烤火聊天。柞水县城里组织免费技能培训,村干部通知他去学习,他说“懒得学”。村干部问他是不是就打算这样在山里待上一辈子,他回答说:“待在山里挺好啊!”直接让村干部无语了。

村民汪成莲27岁的儿子在城里读到中专毕业,在杨四庙村可是屈指可数的人才。儿子在西安有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去年娶了个山西籍的漂亮媳妇,成了村里轰动性的新闻,她家门上贴的大红“囍”字到现在依然让村里那些单身汉们目眩。汪成莲说:“我们村好几年都没娶媳妇了”。虽然儿子读了书娶了媳妇,汪成莲却并没有以此为豪,“娃读书可把一家人拖累得不轻!”好在读书比不读书强,算是给她了一些安慰。

杨四庙村3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德斌介绍,全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27人,读大学走出去的只有4人。因为环境资源、文化素质方面的制约,去年人均纯收入只有不到6000元,导致村民娶媳妇难,因为没有配偶,又导致一些村民精神上萎靡不振,思想上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形成了恶性循环。

“父辈还有我们照顾,我们老了就没人照顾了”

17日,杨四庙村里有一件大事,村里用县上的扶贫资金,购买了水泥沙石,在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成财的带领下,给住在小河沟对面的程章银家修一座简易小桥。村里一下子来了13个人帮忙,这让程章银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一大早就骑着摩托车到镇上买菜,招待大家。

在修桥的13人中,除过3名妇女外,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男性村民,最年长的已经72岁了。王成财说,这就不错了,除过一些长年在外务工的人,能来的也就是这些人了。

大家把河两岸的大石头聚集到一起,做成桥墩,然后用水泥沙石联结在一起,看着自己家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终于有了一座桥,程章银91岁的老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夏天水可大了,一下雨几天人都出不得门,这下可好了。”

村民竭力想改变生活环境,37岁的单身汉邓光庆也在不停地改变自己。他从2002年起和哥哥合伙买了几十只羊,到现在他们兄弟的羊群已经发展到100多只,大多是波尔山羊与本地羊的杂交品种。由于左腿装有假肢,行动有些不便,他就琢磨出用一个塑料瓶子装些玉米粒,一晃瓶子吸引羊过来,然后给来到跟前的羊奖励几粒玉米,时间一长形成了条件反射,他只要一晃塑料瓶子羊群就自动聚集到他身边。

一本《本草纲目》是邓光庆给羊治病的秘籍,那还是他前些年在城里的地摊上买的。只要羊一生病,他就按书上写的给人治病的方法,从山上采些中草药来给羊治病。他说,这些方法大部分都管用,实在治不好的,才从镇上买些药回来。现在他放羊一年纯收入可以有一万多元钱,比村里的平均收入高多了。

邓光庆最大的期待就是,村里如果有网络就好了,可以把自己养的羊通过微博推销出去,卖个好价钱,他说:“我的羊可是绿色环保纯天然的。”对于后半生该如何过,邓光庆吐露,“如果有机会了,我还是想出去看看,毕竟村里太封闭了”。

17日,正在家门口用镐清理一块碍事的大石头的田贵珠,表现出与邓光庆类似的心情。他说:“以后有人招上门女婿,我还是愿意出去,不然以后这样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父辈还有我们来照顾,以后我们老了就没人照顾了……”

“更重要的是改变村容村貌,解决村民收入问题”

据了解,杨四庙村共2个村民小组93户270人,到了结婚年龄却找不到对象或丧偶、媳妇与他人私奔的单身汉就有38人,接近全村成年男性人数的四成。其中达到婚龄一直娶不到媳妇的33人,娶了媳妇但媳妇跟人跑了的2人,丧偶的3人。

杨四庙村的村道,是经过硬化的水泥路面,全长5公里左右。村党支部书记王德斌介绍,县上及镇上近年来为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条件费了不少心思。现在村里建成居民安置点一处,安置了38户128人,通村主干道都实现了硬化,新建便民桥一座,农电网络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有线电视户户通已经安装了87户。王德斌还打算以后组织村民,出去观摩别人的成功经验,让村民在信息上不再闭塞。

杨四庙村村民娶媳妇难,已经引起了外界的重视。营盘镇党政办主任唐淑祥说,去年省里还派调查组来进行了调查了解,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下,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变。

对于“光棍村”形成的原因,营盘镇党委副书记汪仁意认为,从客观上来说,杨四庙村地理位置偏远,与外界交流少,信息闭塞,资源环境条件差,人均收入低;从主观上来说也存在着村民知识文化技能单一,缺乏对技能的学习和对教育的重视。

“对于娶不上媳妇的村民,我们想通过媒体、妇联的牵线搭桥,看能不能得到改变。”汪仁意认为,除了这种直接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改变村容村貌,解决村民的收入问题,通过产业扶持让村民富起来,这才是根本办法。现在村里已经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互助协会,来促进这项产业的发展。”

杨四庙村的春天,正如王德斌介绍的那样,因为海拔高,比县城气温至少要低2-3℃,玉米必须用地膜覆盖,才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当城里的街头,人们都已经穿单衣的时候,杨四庙村还有人烤火,这里的春天乍暖还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