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

说点心里话,做点想做的事,给朋友一点安慰。
正文

郭沫若晚年为自保向江青献诗

(2013-11-01 03:15:28) 下一个

 

 

人物名片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代表作有《女神》、《地球我的母亲》等,并发起成立创造社。抗战期间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
1958年4月21日《北京晚报》发表了一首诗:《咒麻雀》。诗云: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咒麻雀》直白浅露,一点诗的意境没有,至多只能算作打油诗。而它的作者,竟是新中国头号文豪郭沫若。根据毛泽东的号令,当时全民动员围剿麻雀。时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便带头创作了《咒麻雀》。遗憾的是,类似的败笔,甚至比这更大的文学上、学术上、政治上的败笔,在这位文豪的晚年不断地出现。个中缘由,发人深思……
1、
为何从持论公允到“扬李抑杜”
这样的打油诗,郭沫若并非偶一为之。众所周知,著名的打油诗集子———《红旗歌谣》,主编即为郭沫若和周扬。1958年国庆,郭沫若又写了一首———《宇宙充盈歌颂声》。诗云:
广场浩荡人如海,丰碑巍峨天变矮。人间出现双太阳,天上地下增光彩。
这首毫无诗味的“诗”长达191行。至于郭沫若为歌颂大跃进而写的《百花诗》,许多地方连语言流畅都没做到,更惨不忍“读”。曾经写出《女神》的诗人郭沫若,在他的后半生中,只能写写这样的东西。纷飞的想象、澎湃的激情和对事物的深入探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郭沫若同时也是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等领域堪称权威,著作等身。可在他的后半生中,再无巨著问世,倒是在“文革”期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他的新作《李白与杜甫》。其中“扬李抑杜”的倾向,一望可知。在此之前,郭沫若对李白、杜甫本来有过公正的评价。
1953年4月,郭为杜甫纪念馆的题联是: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1963年春,郭为李白纪念馆的题联是: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那么,郭沫若为什么要突然180度大转弯呢?
这就要说到毛泽东。众所周知,毛泽东最喜欢“三李”(即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三李”中又最喜欢李白。对杜甫的诗,毛泽东一向不甚喜爱。1958年1月,在为大跃进作舆论准备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说:“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在游杜甫草堂时,毛泽东以不甚欣赏的口吻,说杜甫的诗是“政治诗”。毛泽东尤其不满学术界“扬杜抑李”的倾向,要翻这个案。一位70年代参加《辞海》中国古典文学条目修订的学者回忆,他听复旦大学教授刘大杰说过:“毛主席之所以有扬李抑杜的想法,那是因为前人对杜甫的诗注家太多,号称‘千家’;李白的诗注家太少,同为大诗人,注家相差却如此悬殊,觉得有点不平,而在他看来,李白诗的成就与价值又并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代表作有《女神》、《地球我的母亲》等,并发起成立创造社。抗战期间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最苦涩的作品———即席向江青献诗

  就在郭沫若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在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上阐述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时,北京大学已经开辟了一个专门批判郭沫若的专栏,那里贴满了“打倒郭沫若”的大字报,大字报甚至贴到了郭沫若寓所门前。流言蜚语更是纷至沓来,其中编造得最离奇最恶毒的,是指控他不久前为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题写书名中的“海”字,隐有“反毛泽东”的字样。红卫兵为此到郭沫若寓所门前示威,“勒令”他限期交代“反毛泽东”的弥天大罪。

  事实上,红卫兵兴师问罪,并非自发行为,而纯粹是中央文革煽动的。5月25日,《人民日报》等报刊重新发表1944年1月9日毛泽东《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信中原有的“郭沫若在历史话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你们则在旧剧方面做了此种工作”两句竟被删得踪影皆无。毛泽东这封信的手迹,建国初曾公开发表,广为人知。在红色恐怖席卷中国的背景下删去广为人知的这两句话,绝对是个危险的信号,实际上是暗示公众:郭沫若“有问题”,尽可大胆冲击。郭沫若看出此层深意。便有了另一个最大的败笔——

  6月5日,亚非作家常设局纪念“讲话”讨论会闭幕式上,实际领导这次讨论会的东道主、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竟被安排在后排就座。戚本禹到会作长篇讲话,郭沫若不仅要洗耳恭听,还必须向戚本禹鞠躬致敬,在闭幕词中说:“戚本禹同志为我们作了富于启发性的报告”,“不能不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个闭幕词标题就是《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

  郭沫若意犹未尽,竟即席朗诵一首诗:“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也献给各位同志和同学。”他在诗中这样称颂江青:“你奋不顾身地在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工农兵的英雄形象。”那个写出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郭沫若,那个敢于挑战一切强权、敢于挑战一切压迫的斗士郭沫若,竟然在公开场合、竟然当着那么多中外知名人士的面,毫无掩饰地阿谀一个政治暴发户,仅仅是为了自保。这其实又岂止是郭沫若一个人的悲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