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市比较公正,按常驻人口计算人均GDP

(2007-01-04 20:52:18) 下一个
06年北京人均GDP预计超6千美元


2005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6886.3亿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GDP为5546美元。记者日前从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获悉,2006年北京GDP预计增长11.5%,比年初预期目标高2.5个百分点,据此测算,2006年北京人均GDP预计超过6000美元。




  力争到2008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是市第九次党代会描绘的宏图,现在这个目标已提前两年实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发展研究所所长景体华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意味着北京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目前,北京常住人口人均GDP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位居第二,上海市2005年的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为51474元,按当年平均汇率为6282美元。

  根据市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是在1994年,2001年首次超过3000美元。2005年,本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美元提升到4000美元,北京用了6年时间,而从4000美元到6000美元,北京仅仅用了3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从直观上反映了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市政协副秘书长、民进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林义认为,北京能提前两年实现这一目标决非偶然:“这是北京这两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必然结果。同样,北京的市级财政收入能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原因也是政府及时调整了思路,发展经济不再一味靠加大投入,依靠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转为依靠高新科技,依靠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2006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1.5%,比年初预期目标高2.5个百分点,接近“十五”时期平均增速。文化创意、金融、高科技制造业等高端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17亿元,连续12年平均增幅超过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而物价则保持较低水平,可以说,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质量和效益。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共有55个国家的人均GDP(按名义汇率计算)超过了6000美元,排在第55位的是拉脱维亚,人均GDP为6150美元。这55个国家中,有45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排名第一的是卢森堡,该国2005年的人均GDP达到了69056美元。而我国2005年的人均GDP约为1700美元左右,排在全球第106位。

  目前国内有些省份的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但却是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得出的结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应该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发展研究所所长景体华说:“特别是拥有大量流动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得到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很难反映这一地区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她介绍,在人口流动性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北京曾经也是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但从2000年以后就改用常住人口来计算了。

  6000美元背后隐藏城乡差距

  “6000美元只是个平均数,在经济水平总体提升的同时,必须看到其中隐藏的种种差距”,林义说:“首先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去年本市农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8%,城市则为12%。看上去都是增长了不少,但农村增速慢于城市,说明城乡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去年市级财政投入农村的比例首次超过了城市,新农村建设也在红红火火地开展,为什么城乡差距反而拉大?这就牵涉到另一个不平衡,也就是农村内部经济结构的不平衡问题。”

  林义所说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农村内部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目前北京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很快,而第一产业在逐年消减,对本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很低。而且,现在的京郊农村大多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缺少一个真正适合北京农村又能带领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要想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关键是在农村推行产业转型,因村制宜做好规划。”另一个“不平衡”是农村内部的地域差距,“同样是农村,山区、半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差距很大,现在北京的山区还有不少靠资源维持运转的产业”,林义说:“政府财政向农村倾斜没错,但应该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我建议,本市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应该由现在简单的区域倾斜变为产业倾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北京现在需要花更大力气缩小城乡差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