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不该这样对待安徽民工的子弟

(2007-01-11 21:08:48) 下一个


安徽民工的子弟学校在上海遭停办,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每次听说,心里总不是滋味。




安徽民工为了照看教育孩子,常会把孩子寄读在收费相对较低的民工子弟学校。可座落在上海市普沱区的建英学校前几天却上演了一出闹剧:教室变成食堂、课本满地抛撒,老师竟被打伤,学生哭泣流浪……上海方面出动警察,手持铁棍、瓦刀冲进学校,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对付那些黑恶势力、走私团伙呢,看了报道后才知道,这是普沱区教育局强行关闭安徽人在这里创建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据《新安晚报》1月8日、9日报道 )。

作为一名安徽人,我深感痛心,为2000多名孩子无学可上感到揪心,为上海有关部门这做法感到寒心。

有资料显示,安徽人在上海就多达100多万,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如某些外来物种一样,这些安徽民工为了争得一份生存空间,他们往往不计成本、透支生命,在上海从事着二、三产业中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有人曾比喻安徽人在上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是血。他们这样做主要是想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可现在得到的竟然是这样一种回报。

我们且不说这样的学校是否得到“办学许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单看这种处理方式就太不近人情,这哪有一点人性化管理的影子?哪有一点文明大都市的样子?

安徽上海一江连,有话能否好好说。

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上海热心人士伸出援手,对外地的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可为什么对出现在上海人眼皮底下的需要帮助的民工子弟学校却如此冷漠呢?我们经常听到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建立社会主义大家庭,可为什么一到具体事就少了那份关爱和包容呢?我们经常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可为什么在孩子面前上演“全武行”,却一点也不考虑对孩子幼小心灵所带来的伤害呢?



透过这一事件,上海有关方面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群众利益无小事,如何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落到实处,如何适应形势发展,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

亡羊补牢尤未晚,安徽以及其它在上海这类城市办有民工子弟学校的政府,应多与当地加强联洛,多进行沟通,不当甩手掌柜,常督促本省本地办学单位按法办学、遵章办学,不然,还会有更多类似学校将要遭受停办厄运。

真希望这样的闹剧今后不再上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