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笋冻

真诚,是我做人的底色; 美好,是我想看到的画面
个人资料
土笋冻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涵江在哭泣!(图)

(2017-02-28 15:46:33) 下一个

涵江被烧的“东方二十五坎”红砖廊楼

涵江在哭泣

今年大年初五傍晚,我与大女儿妮妮去赴一个晚宴,我们一出母亲居住的小区便看到一股粗黑的浓烟,静静地飘在前面不远的天空上。。。

哪里起火啦?是前面竹巷里的人放太多鞭炮或烧太多的供品?

没有听到救护车的警鸣声,行人如常,没有惊慌,甚至连抬头关注的人都很少。。。

在出租车里,司机说起火的地方不是竹巷,是涵江的”古迹“东方廿五坎! 

我的天!

“东方廿五坎”是涵江唯一残存下来的,最完整的红砖建筑。它建于1933年,由当地商人陈湖松和陈济松俩兄弟一起斥巨资建造。上世纪20年代,陈家与上海,东南亚等地做煤油和豆饼生意,迅速发家,成为涵江富商。后来,兄弟俩为了便于物流,利用涵江发达的水系,专门开河引水,在涵江镜鸿里,用进口的红砖和水泥,建成这座拥有二十五间店面的红砖廊楼,并挂起“涵江通美商号”的招牌。当时的涵江, 有着“水上威尼斯”的美称,而“通美商号”的水路货仓正是”涵江威尼斯“的一个主点之一。

厚重敦实的红砖外墙,整齐美观的西式拱门,幽长通透的中式长廊。。。这座宏伟建筑,因为设置了二十五间店面,而被人们称之为“东方廿五坎”。这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吸纳了西方建筑的特点,是20世纪30年代涵江经济贸易繁荣的实物资料,也是当时涵江被称为“小上海”的有力佐证。

“廿五坎”幸免于二战时日本战机的轰炸,躲过1992年涵江破坏性大拆迁的“旧城改造“,今天却毁在愚昧的,急功近利之徒们的手中!

前几十年人们对“文化古迹“破坏得太彻底了,现在一个激灵发现其实“古迹“是一个很好的,可以”经营“的东西,于是乎,略有文化的“古迹“都变成抢手的东西。 涵江经过几次毁灭性的破坏后,基本无大型红砖“古迹“可寻,“廿五坎”是仅存的一点红!那些有头脑的伪文化人便把它承接过来当做一个“文化地“来经营, 在其伟大项目实现前,为了不浪费资源, 他们又把该文物楼出租给农民工居住先收些银子。 而该农民工在没有任何防火设施,建筑周围连消防水桩都没有的旧楼里炖猪脚,而且他那天又不守着他的猪脚,顺便跑去街上溜达了一圈,结果锅焦火起。。。

然后,因为路小巷窄,消防车进不去;因为环境破坏,楼前的河水已枯。。。所有人都在干着急。。。几根水管从对岸很没有力度地洒向燃烧的火焰。。。众围观者齐刷刷抬头望天空。。。

浓烟一直静静地杵在那里 (谢天谢地,那天没有风!)。。。

火一直在烧!

涵江在哭泣!

(小桥流水---曾经的涵江,我曾常常在图片里那白墙前面的石板级洗衣服。。。)

涵江,江南一个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木兰溪水曾经那么流畅地从镇上四通八达的水系潺潺流过,汇入南海。。水岸边的红砖小楼,青石,小桥,皖衣女。。。水里的船,船上戴着斗笠,撑着竹杆的船公,还有河面上飘过的清风。。。曾经是涵江一幅娟秀无比的画。。。

还有满城中西合璧的红砖房!它们依水沿坡聚建,错落有致,小为红砖四合院,大至有百来间房间的红砖大院。。。它们是涵江独有的,美丽的红!。。。

“东方廿五坎”便是其中的一片红!

这点红正在被抹去。。。

一个77年出生的涵江男孩那天告诉我,他小时候常常在25坎前的小河里玩耍:就拿一个小木桶,他一会儿坐在桶里,一会儿浮在桶外地戏水,母亲和其他阿姨在不远处跺衣。。。

好美的画面啊: 一只小木桶,装着一个5,6岁的小男孩,在清清的河水里漂着,背后是那红红的“东方廿五坎“。。。

现在,那成了一个遥远的传说!如今的涵江早已没了那得天独厚的灵气与魂魄,涵江“死“了, 死得不清不白,死得揪人心肺,死得很不其所! 

连侥幸苟延残喘的“廿五坎“如今也在劫难逃。。。最后整整烧掉了9坎,只剩下了16坎!

涵江啊,你还剩下什么?

被烧的“东方二十五坎”:河已枯,水也臭!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