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

意气和平,游走于碧蓝翠绿之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走进日本- 镰仓

(2007-03-10 17:22:48) 下一个
2005年6月

去日本是个比较仓促的决定, 因为要回国, 就顺路玩一下. 一共才待了三天半, 走马观花地游览了关东部分.跟着旅行团, 也玩得比较被动, 事先事后都没有做功课, 现在再回忆那次旅行, 需要翻看旧照片, 追踪着记忆里的点点滴滴, 画面才渐渐清晰起来.

从成田机场出发, 我们去的第一站, 是镰仓.

镰仓是离东京最近的一个古都, 和京都,奈良并列日本三大古都. 12世纪末, 日本的武士源赖朝在此建立了日本最早的幕府. 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 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 镰仓可以称得上是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 因而这里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寺庙和古迹. 我们参观了其中的八藩宫和镰仓大佛.

在濛濛细雨中, 我们走近了八藩宫. 寺庙维修地很好, 除了来自他国的旅游者, 还有日本人来这里参拜. 八藩宫据说是日本神道的代表. 我对日本的文化几乎没有了解, 就随着旅行团随便看看.在郁郁葱葱的大树掩映下, 显得清幽, 也只是清幽.






在附近的庭园里, 我看见很多这样的白色小旗, 想来是日本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虽然游客挺多, 庭园里却听不到喧哗. 经过雨水冲刷的树叶越发翠绿, 白色的鸽子安然地在廊柱下觅食, 整个环境都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


这个画面很"日本", 印象中的日本庭园就是这种寂静清幽的景象.


和我们中国的寺庙不同, 日本的庙宇很少看见香火, 但总有许多"奉献"牌或是"许愿"牌.
大小不一的木牌有序地排列着, 寄托着参拜的人们心中的愿望.


这里"奉献"二字, 大约是指贡奉给寺庙的捐助. 横幅下面, 是一排排的圆桶. 在我看来, 这些都像是酒桶. 难道日本和尚念经之余都爱喝两杯? 阿弥陀佛! :)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许多来郊游的日本小学生. 地上潮湿, 孩子们都蹲着听老师讲话, 安安静静, 没有任何喧闹之声.



离开八藩宫后, 我们前往市区参观. 据导游介绍, 镰仓的居民大多是退休的教师或是作家, 他们多半是爱上了这里宁静的居住环境和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 放眼望去, 市内的大部分房舍都是两层以下的建筑, 风格非常古朴内敛, 丝毫不见鲜艳的色彩. 我留心看了看路上和店铺里的日本老人, 毫无例外的都衣着整洁体面, 女士几乎都是淡装, 打扮得体, 从中可以看出出这个城市居民的殷实生活.

小町通是一条著名的商店街, 这里聚集了各色餐厅、土产、手工艺品和流行饰品等等,是鎌仓最主要的逛街和购物中心. "小町通" 三字, 是英文SHOPPING TOWN的日式译音.


最能代表镰仓的手工艺品, 是著名的镰仓雕(一种漆器),据说它与好酒一样,越陈越美,漆的色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细腻和深沉.




镰仓露天大佛,在日本文化历史上的份量很重, 是日本三大佛像之一, 算是国宝级的古迹. 但它也劫难重重, 曾经多次遭到摧毁. 最初的镰仓大佛,建于1238年,主体是木结构, 但在3年后,便被台风刮倒而毁. 于是,在1253年开始重铸铜制坐佛像,供奉于大佛殿之内. 历经多次台风,火灾的破坏,又一次一次地进行重修. 在1498年,由于海水倒灌,将整个大殿冲毁. 从那以后,佛像就一直露天供奉,直到如今. 大佛高11.5米,内部为空心构造,可以从佛像背后底部进入参观. 我对日本大佛没有任何偏见, 只是真的没有要进去看一看的愿望, 就在附近转了转.


任何文化都有让人过目不忘的特征, 日本自然不例外. 建筑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环顾四周的建筑, 在霏霏细雨之中, 只见粉白色墙, 黛色的砖所围成的庭园, 像一幅水墨画. 映衬着参天大树, 用淡雅清幽来形容,是非常贴切的.



赞叹完了日本的素雅庭园,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首先惦记的自然是吃啦.
日式料理是否好吃, 见仁见智, 可是说它中看应该没有异议吧.
对我这种好吃者来说, 景观上的略微不足, 能在饮食上得到补充, 也就没有抱怨啦!
(小图为旅行社的照片, 自己光顾着下筷, 没怎么拍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