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眼睛

世界的不同是因为个体,人的思考各有精华,存下来便是流星痕迹。
正文

怎样评价杨正林的“科学奥斯卡论文”?

(2007-01-08 11:03:01) 下一个
作者:齐楠木/南泥湾

2006年11月,美国《科学》杂志同期报道两篇论文,发现一个易感基因与老年黄斑变性有关,杨正林为其中一篇的并列第一作者。
 
老年黄斑变性是眼底视网膜黄斑部的一种病变(视网膜病),黄斑承担中心视力和颜色辨别能力以及直视物体时的精细感觉。老年黄斑变性有两种:干性,占总发病率的80-90%,危害较小;湿性,占总发病率的10-20%,导致中心视力的丧失,危害较大(附1)。
 
四川新闻网这样报道:

“四川教授杨正林医学重大突破摘取科学奥斯卡,四川省临检中心副主任杨正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文章,该成果和其他关于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的研究成果一起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上一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奖”第六名。每逢岁末美国的《科学》杂志都会公布当年度全球十大科学进展,其影响力在自然科学界具有极高权威性,故有科学界的奥斯卡之称。杨正林的研究成果入选十大排名,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医学界历史上的创举。”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走出国门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杨正林回国的时候已经负责管理一个二十多人、拥有四百多万美元研究经费的实验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一般很难做到放弃这么好的研究条件。“正是因为中国和美国在这方面有二十年以上的差距,我才更要回来报效祖国!”

我认为这个报道在几个关键方面不准确,理由如下:
 
1.杨正林的研究是否2006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

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06年世界十大科学进展第六名不是他们的发现,而是指ranibizumab 这个药在两个临床试验中证明对1/3湿性黄斑变性病人有效。老年黄斑变性与血管增生有关,ranibizumab能抑制血管形成(附2)。研究的确是同一个病,但杨正林的研究没有在其中直接提及。
 
2.怎么评价杨正林的论文?

需要回顾老年黄斑变性易感基因锁定历史过程。虽然早已知道老年黄斑变性和年龄、家族和吸烟等有关,易感基因的发现却比较晚,始于2005年。

1)首个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病)易感基因被锁定是在2005年4月《科学》杂志的耶鲁大学女科学家Josephine Hon等3个实验室的3篇文章,证明位1号染色体上的CFH基因内 (1q31, complement factor H )两个遗传标记(SNP)多态与白种人老年黄斑变性有很强遗传相关性,提示这个基因可能与老年黄斑变性有关,Josephine Hon的论文是 research artical, 4页半,属于突破性发现。
 
2)此后同年匹茨堡大学Michael Gorin等课题组发文报道,另一个染色体区(10q26)有三个基因可能与黄斑变性有关(PLEKHA1,LOC387715,HTRA1),LOC387715与老年黄斑变性有遗传相关性。
 
3)2006年11月同期两篇文章独立发现上述3个基因中的HTRA1与老年黄斑变性有关,调控区上两个遗传标记(SNP)多态与老年黄斑变性有较强遗传相关性。一篇为耶鲁大学科学家Josephine Hon所发,证明与黄种人(中国人)老年黄斑变性有关(3个半页面),尤塔大学的张康〔通讯作者 kang zhang,)实验室证明HTRA1与白种人老年黄斑变性有关(2个页面, 杨正林为第一作者),这是遗传方法锁定的第三个易感基因。

4)遗传相关性锁定的基因只是重要线索,确认基因和老年黄斑变性的关系还需要更多证据:基因突变是否导致老年黄斑变性?基因剔除(毁损基因的动物试验)最有可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等待至少2-3年时间。遗传相关性锁定某个基因提示了统计相关性,但以往许多遗传相关性锁定的基因无法进一步证实(尤其是多基因病),如果发现HTRA1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黄斑变性,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为老年黄斑变性相关基因,接下来需要查明影响程度和何种方式。

3.杨正林是否课题负责人?

我看过尤塔大学张康实验室文章,他们收集的581例AMD病例和309多例对照在2005年已经完成,实验室和课题负责人是张康而不是杨正林。

4.入选10大年度科学进展排名能否称为科学界的奥斯卡奖?

不合适,其一,年度科学进展排名本身不是奖,世界十大科学进展奖是杜撰的。其二,奥斯卡奖的评审严格且有专门评委,而10大年度科学进展是杂志评论性质。其三,其他杂志也有排名,各有各的标准,美国《科学》杂志没有达到那么奥斯卡那么大的影响力。


总的说来,锁定HTRA1这个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病)易感基因是个不错的工作,杨正林应该对这个发现有主要贡献,但评价不能夸大。中新社杨杰在报道此事也有大的出入。

发表与事实不符的报道,责任首先在记者,记者需要一定的判断力,查证并听取专业人士意见,其次在被报道者,他们应该提供事实并审核报道有无出入。如果记者误写并未经被报道者审核,则应负全责,这样的话,杨正林应该发表声明,否则也难脱干系。

附1

老年黄斑变性介绍,转自http://www.rjeye.com/gzyj-yandb.asp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中心视力明显下降的疾病。它是发生在眼底视网膜黄斑部的一种病变,时常单眼先发病,最终双眼受累。黄斑是光线经过角膜、瞳孔和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的会聚点。黄斑的功能是感光并将光线转化为脉冲经神经传入大脑。黄斑承担您的中心视力和颜色辨别能力,以及直视物体时的精细感觉。
 
黄斑变性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占总发病率的90%。这种类型的 早期征象是黄斑部小片区域发生玻璃膜疣。当黄斑组织随年龄增长而变薄时就会出现这种现象。由于干性的黄斑变性仅仅是由于黄斑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老化,所以对中心视力的损害是随年龄逐渐加深的。在年长者色素上皮细胞功能衰退是普遍现象。这种类型的黄斑变性发病率较高,但危害较小。湿性的年龄相关性 黄斑变性占总发病率的10%。 这种类型的黄斑变性,在视网膜下会有异常的血管生长,这些血管会发生渗漏出血,并引起疤痕组织生长而导致中心视力的丧失。一旦在黄斑区出现这些损害,会迅速严重地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

老年黄斑变性有哪些症状?   
无论是"干性"还是"湿性"黄斑变性都没有痛感。"干性"黄斑变性的最常见症状是:  
■视物模糊,不清楚,需要更多照明才能分辨细节  
■较远距离情况下,有困难辨别人脸   
当"干性"黄斑变性进一步发展,中央视力会出现模糊,随时间发展,这部分会变大、变暗、以致丧失中央视力。当黄斑变性只发生在一只眼睛,患者经常不会体会到视觉变化,因为另一只健康的眼睛做到必需的视觉功能。  "湿性"黄斑变性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中央视力快速减弱  
■视物变形,纸上字句弯曲  
■视觉中央出现黑影或模糊区域

老年性黄斑变心如何诊断?   

眼科医生可以通过视力检测、Amsler网格测试、眼底镜、眼底照相以及眼底荧光造影(FFA)来诊断老年性黄斑变性。对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行眼底检查,可见双眼黄斑对称性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行眼底检查,可见眼底后极部有略带污秽的灰白色且轻度隆起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出血严重者可有视网膜前出血,甚至形成玻璃体出血。

老年黄斑变性如何治疗?   
一般来说,此病没有好的预防措施,而且此病多损及双眼,因此,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一旦发现病变,应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争取尽早采取激光治疗方法。激光光凝疗法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于一部分"湿性"黄斑变性患者,激光光凝疗法能有效地闭合血管出血和渗漏。但是,它只能阻止病情的发展,而不能恢复已丧失的视功能。   

最近,新治疗方法如激光光动力疗法(PDT)和过瞳孔光热疗法(TTT)能进一步有效地阻止非正常新生血管的滋生,而且副作用也大大减小。早期诊断是成功治疗黄斑变性的关键,患者可以在家里利用Amsler网格测试图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问题。要注意巧用目力,让眼睛得到调剂休息。在阳光强烈的地方最好戴太阳镜,防止光辐射、光污染。适当服药以改善眼底营养,例如扩张眼部血管的药物和维生素;中药中的枸杞、菊花等对眼睛也不无裨益。

附2
Science 22 December 2006:Vol. 314. no. 5807, pp. 1850 - 1855DOI: 10.1126/science.314.5807.1850aPrev | Table of Contents | Next New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The Runners-Up

The News Staff 6
A RAY OF HOPE FOR MACULAR DEGENERATION PATIENTS
 
The year brought good news to the many people suffering from the vision-robbing disease known as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In Octob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published the results of two clinical trials showing that treatment with the drug ranibizumab improves the vision of roughly one-third of patients with the more serious wet xxxx of AMD and stabilizes the condition of most of the others. Other approved treatments can only slow the progression of AMD.

CREDITS: GREGORY HAGEMAN; NATIONAL EYE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Vision loss in the wet xxxx of AMD is caused by the growth and leakage of abnormal blood vessels in the macula,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retina. Ranibizumab, a monoclonal antibody fragment produced by Genentech Inc. does bett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because it specifically targets a protein called VEGF that stimulates that vessel growth.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ranibizumab for AMD treatment this year, but researchers are also looking at a related antibody made by Genentech. That drug, known as bevicizumab, is approved for treating certain cancers but so far not for use in AMD. If it works, however, it could be a cheaper alternative to ranibizumab, which costs $1950 per monthly dose.AMD researchers are making progress on another front as well. Over the past year and a half, they have uncovered several genes that influence an individual's susceptibility to the eye disease. One of them is the gene for VEGF itself, and another makes a protein that might also help regulate blood vessel growth. In addition, several groups have zeroed in on genes encoding proteins involved in inflammation, which can damage tissues if not controlled properly. Identifying those genes could help physicians determine whether a person is at high risk for AMD and thus should take preventive steps such as consuming more antioxidants and not smoking. And by shedding light on the causes of AMD, genetic studies should also provide targets for devising even better therapie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齐楠木 回复 悄悄话 我试了一下可行性,嘿嘿
淡薄天涯 回复 悄悄话 博克开张了? 祝贺祝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