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帖) 王朔 / 冯小刚《我是你爸爸》 (图)

(2009-04-16 15:17:05) 下一个


编剧: 王朔 / 冯小刚
导演: 王朔
主演: 冯小刚 / 胡晓培 / 徐帆
上映年度: 1996(被禁)
语言: 北京话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又名: 冤家父子
imdb链接: tt0256630

剧情简介 · · · · · ·
本片改编自王朔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说《我是你爸爸》。讲述了丧妻的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这个在机关里混日子的小职员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时而滥施暴力、时而摇尾乞怜,有时又满腔热情地和儿子称兄道弟。但最终父子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爸爸》是中国著名痞子文学作家王朔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他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电影作品。这部影片据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关系进行了一些隐晦的讥讽,因此从来就没有在国内公映。富有戏剧性的是 2000年的瑞士洛加诺电影节将本片评选为当年的最佳影片,票友导演王朔也许并不因此有太多的兴奋感:本片的公映为此又遥遥无期了。


影评
# 第五原宿
# 第五原宿(广州)

《冤家父子》拍摄于十年前,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是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的,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顺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个时候,中国...... (1回应)

2006-05-01 20/21人推荐
《冤家父子》拍摄于十年前,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是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的,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顺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个时候,中国电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过分谈论。我对冯小刚的好感和兴趣来自王朔,当年一直觉得他们是“一拨”的,甚至在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就出现了冯小刚的名字。正是以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甲方乙方》让冯小刚开始了他的贺岁片模式,接着中国社会消费时代的来到,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脾气也水涨船高。

冯小刚曾自称“商业片导演”,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还“很不商业”。他这么说,骨子里也许是对于假模假式自命清高的中国电影标榜的难以定义的艺术性的一种嘲讽。但同时显出当年的冯小刚和王朔所具有的相似的气质,俗得真实,对崇高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一切充满调侃。而冯小刚又是不同的,他和张艺谋一样聪明、善变,这种性格来自其出身的小市民阶层。他知道普通百姓的喜好,尤其是这个高速变化中的社会里人们的心态,他的迎合恰到好处,不生硬。前些年冯小刚便与王朔渐行渐远,这两年又绑上了刘震云。刘震云有一定的幽默感,但来得很不自然,看《鲁豫有约》中憋着笑洋洋得意地抻着讲自己的那点事儿,怎么能不让人注意到他的表情而对他讲出来的内容感到不耐烦呢?

《冤家父子》本来有可能成为一部出色的电影,带有很明显的王朔和早期冯小刚的风格。即便在技术上很粗糙(剪辑的混乱最为明显,也许是由多次修改送检造成的),我仍可以感到影片所传达出的黑色幽默,并为之兴奋。王朔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和语言,操弄影像已超出他的能力。冯小刚也没有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也许今日中国也并不具备相应的观众基础。冯小刚在此之后的全部电影都不乏幽默的元素,但总是显得很肤浅,而大众对其幽默以流行语的方式接受和传播,则更加速和扩大了这种肤浅。中国缺乏彻底的黑色幽默的精神,既没有传统也没有创造,文学上莫言有一些表现,电影,我还没看到。

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如马父欲痛打儿子却在儿子面前被邻居毫不留情地羞辱;马车被小流氓欺负,马父愤而操起一块蜂窝煤冲了出去,真到了小流氓们面前却又气势汹汹目不斜视地冲了“过去”;在强压失败后,马父声称要和儿子做哥们儿,期间出现的种种可笑、幼稚的举动……等等,都非常精彩。王朔非常擅长表现人们内心的软弱与想要逃避的心理,这些在电影中都有很好的发挥。尤其落实在“父亲”这样一个角色上,非常鲜活,反差极大。一个在生活中也满口“官僚腔”的工会主席,一个所谓的类知识分子,一个丧妻后独自抚养儿子的父亲,却处处现出了被逼迫、被强加,不堪责任的样子,十足的卑微而虚无的小人物,一个可怜虫。这个人物印证了我一贯的一个想法,相当多数的人,自己远没有成熟,人格尚不健全,并不具备做父母的能力却糊里糊涂成为了家长,而在后代的成长中不断地与自己的无能、愚蠢狭路相逢。多数人更善于自欺欺人,他们以父母的身份作为唯一论据不断地自我证明,其结果是每一代人都在疑惑与压抑中长大,不断重复这种糊里糊涂的悲剧。冯小刚饰演的马林生由于自身的软弱与不负责任,几度放弃“父亲”这一身份,那句“我可当不了你这爸,我没这能力,我不干了!”是本片最好的总结。

在怀疑儿子撮合自己和齐怀远是别有用心之后,马林生迅速恢复了父亲的身份,只是这个父亲早已没有(也许是从来就没有)威严,有的只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相对于儿子的倔强、勇敢,更显得委琐、可笑。翻抽屉一场戏中,马林生对每样玩具的把玩和自我幻想的情节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面对镜子的假想如出一辙。当然,这里有出处上的一致,这一情节在本片中甚至更精彩一些。尤其是与之衔接的是马父偷翻钥匙却被儿子抓获,继而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父子冲突的一场戏。对比之下,更加显出这个父亲的可怜、可爱与可耻。冯小刚的演出夸张而精彩。之后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历史老师,还是《甲方乙方》中满口官僚腔的公司经理,都是类似的角色。可见冯小刚是不适合做演员的,恰是将此类人物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冤家父子》却没能有机会让更多人记住,挺遗憾的。而徐帆,我在看了她那么多的电影电视剧后仍然不知道她究竟适合哪一种角色,《永失我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她不够美,于是发嗲撒娇就显得肉麻;《结婚十年》、《手机》,人物的层次感很差;倒是《一声叹息》好一点。《冤家父子》中她的角色是一个经历过两次婚姻,举止粗俗的中年女人,一如既往的夸张,新婚之夜的一场京戏,倒是拿出了一点干货,显示出早年所从事的行当攒下的基础。徐帆的表演除了夸张,也没什么别的了。



http://www.megaupload.com/?d=9VICT5JU
http://www.megaupload.com/?d=QIN1NXQW
http://www.megaupload.com/?d=A0YVRX2O
http://www.megaupload.com/?d=EUODOLPZ
http://www.megaupload.com/?d=3V7V4CY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