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G运营商之痛室内覆盖技术急需良方

(2007-06-28 16:36:31) 下一个

3G运营商之痛室内覆盖技术急需良方

更新时间:2006-6-21

  炒得沸沸扬扬的3G吸引了众多目光,人们都在关注着它何时飞入千家万户,然而系统覆盖问题却困扰着运营商。目前,虽然3G的室外系统覆盖问题已经有解决方案,并正在积极实验,但3G室内系统的覆盖问题却成了运营商心中的痛。这一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3G运营只能是海市蜃楼。到底运营商们会采取何种解决方案完成3G室内覆盖,目前还没有定论。
  
  日前,在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室内及热点覆盖峰会上,众多专家、3G运营商、开发商就3G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部署、维护以及相关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3G室内覆盖两种抉择

  目前,2G的室内覆盖面积占整个覆盖面积的20%左右,但20%覆盖面积内产生的话务量却占总业务量的70%。室内覆盖成为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来源。

  3G与2G的情况基本相同。到目前为止,3G室内的业务量近70%,室内用户已经超过室外用户的2倍以上。一批高价值的商务用户基本集中在室内。专家预测,未来的3G业务90%会发生在室内。

  对于是否进行3G的室内覆盖,运营商可以有不同选择。一种是采用室外基站进行室内覆盖,另一种是建设更多的室内分布系统。然而,中国移动的实验表明,如果采用室外基站进行室内覆盖,将很难实现3G的正常运营。

  “能够满足需求的信号场强只有20%,不能符合现在想要达到的覆盖范围。”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研究室项目经理丁海煜说:“此外,室内软切换比例可能会高达60%。这是对整个系统的资源浪费,不利于节约运营成本。”

  相反,如果增加3G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则可极大提高3G的运营服务,比如12.2K的话音业务基本上能达到理论极限值。一份来自日本运营商的商用数据表明,2005年日本室内分布系统占基站总数的25%-29%,实现室内分布系统后,整个话务量增长了1.43倍。每个室内分布基站的建设投资平均为960万日元,但每个月的通话次数却达到80万次。根据计算,只要3个月就可收回成本。事实表明,3G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室内覆盖问题凸显

  大唐移动副总裁杨晔谈道:“室内覆盖是影响3G网络覆盖的关健,但现在还面临诸多问题。”

  据了解,建筑物内的覆盖问题包括室内覆盖不均匀、室内覆盖盲区、建筑物墙壁的穿透损耗、干扰引起的室内盲区、无线信道发生拥塞、话音质量以及室内覆盖的环保等诸多问题。

  “要部署3G网络,必须要考虑到保护现在两代的投资。”网通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姚向明表示,计划通过与原来已经做过室内覆盖系统的楼宇进行合路,达到室内覆盖。由于2G的室内覆盖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新的3G室内覆盖部署里应该做一些相关改造,以适应3G时代的高数据的应用。

  多系统合路的设计目标是达到服务最优,也就是做到良好的覆盖和容量的合理设计。

  丁海煜强调:“3G室内覆盖主要问题是多系统室内覆盖,室内覆盖也是3G网络深度覆盖的重点。目前,注重网络质量的运营商已经逐步实现城区重要楼宇2G网络室内覆盖。多系统良性并存是3G室内系统规划建设的成功关键。”

  行业期待良方

  运营商的痛也许正是电信供应商的兴奋点。来自国内多家电信供应商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来自珠海的银邮光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提出用五类线作为主要传输技术的室内覆盖系统。该系统灵活性、扩展性强,3G改造方式灵活,能充分利用原有器件,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少量新的天线。

  来自广州的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是国内首个无线覆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由该公司研制的多系统接口设备(POI)已经在广州、深圳、北京等地进行试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统一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被认为简化了网络部署、运行和管理,降低了运营开支。

  此外,大唐、博威、中网华通以及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均提出新的系统解决方案。至于3G室内覆盖的规划,比如信号源如何选择,很多厂商提供了不同型号的信号源。

  丁海煜指出,由于3G网络覆盖的复杂性和受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使用哪种解决方案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善盲目扩大投资,但也不能为了节省投资而选择不适合的室内覆盖方案”。

  面对纷至踏来的新技术、新成果,哪些才是运营商急需的良药,只有市场才是试金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