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男孩

认明究竟空,达到无所求,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个人资料
snowboy12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永远不要拎着垃圾走路(深度好文)

(2025-05-15 16:22:51) 下一个

者:CC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看到这样一张漫画:

 

一个愁容满面的男人拎着几袋东西在路上走着,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而他手里的东西,散发出阵阵恶臭,将路人都熏得掩住了口鼻。
 
有人忍不住提醒了他,男人才惊觉,自己一直在拎着垃圾走路。
 

生活中,很多人也有“提着垃圾走路”的经历:

比如遇到了一些破事,就会连着好几天闷闷不乐;

 

经历了一次遗憾,还会时不时暗自伤神,不肯释怀;

 

碰到了不讲理的烂人,就使劲跟对方争执,非要辩个是非对错……

这些坏情绪、小遗憾、烂人烂事,本质上跟垃圾并没有任何区别。

 

但很多人还是喜欢将它们拎在手上,迟迟不肯放下,最终导致自己也被臭气熏染。

 

01

  • 不要用一时的挫折内耗自己。

 
听过一个观点,叫:人可以有挫折,但不能有挫折感。
 
所谓挫折感,指的是人在遇到困难或失败时,产生的失望、沮丧、自责或无力感。
 
人一旦深陷挫折感中,就很容易被挫折击垮,从此一蹶不振,灰心丧气。
 
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为霍华德的作家。
 
他痴迷于小说创作,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接连写的几部作品,都被出版商拒稿了。
 
面对这种打击,霍华德整日整夜地忧心不已,甚至笃定自己无法再写出优秀的作品。
 
就在他收到最后一封退稿信的时候,他对人生彻底失望,直接朝着自己开了一枪。
 
另一个,是作家托马斯·卡莱尔的故事。
 
托马斯·卡莱尔40岁那年,写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本著作。
 
写完最后一页,他激动不已,手稿都没收,就跑到了院子里散步平复心情。
 
结果在他离开书房后,一阵大风吹过,将他的手稿悉数吹进了火炉里。
 
卡莱尔回来后,看到作品已化为灰烬,崩溃不已。
 
但痛定思痛后,他决心让这件事翻篇,继续投身新的创作。
 
终于在继续努力了三年之后,他凭借着著作《法国革命》一举成名,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
 
第一个故事里的作家,深陷挫折感中,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另一个作家,则是将挫折视作一段人生经历,他果断将经历翻篇,故而有了后来的成就。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反脆弱》一书中提到的两种人生状态:

第一种人遇到不如意的事,会像玻璃球一样,掉到地上,摔碎成一地。

 

而另一种人,则会像橡胶球一样,掉在地上不仅不会坏,反而会弹得更高。

所以说,被人生的坎坷推到地上之后,是破碎,还是重新弹起,全看我们自己如何选择。

 
真正聪明的人,永远懂得朝前走、向前看,不会让自己沉浸在挫折感之中。
 

而你若不想在挫折中一直徘徊,那就赶紧摆脱内耗的包袱,去选择另一种愈挫愈勇的人生吧。

 

02

  • 不要对曾经的遗憾耿耿于怀。

 
印度有位哲学家,深受一位女子的倾慕。
 
一天,女子大胆找到哲学家,说想嫁他为妻。哲学家却说要再考虑考虑。
 
结果哲学家考虑了十年,才下定决心要娶那位女子。
 
此时女子早已成婚,还有了三个孩子。
 
哲学家知道后,几近崩溃,两年之后,他就抑郁而终了。
 
临终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句对人生的批注: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那么我们前半段的人生哲学应该是“不犹豫”,而后半段的人生哲学应该是“不后悔”。
 
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就要拼尽全力去抓住,去挽救。
 
可若一切已成往事,那就应努力去释怀,不要再拿过去的记忆,来折磨现在的自己。
 
演员李若彤曾在事业上升期,为了爱情选择息影十年,结果换来的却是一场空。
 
备受打击的她,整日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对家人也就少了许多关心。
 
也就在这段时间,她的父亲意外生病,一年后,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她。
 
李若彤悲痛不已,她在自传体随笔《好好过》里写道:
 
因为自己沉浸在失恋的悲伤中,没有好好陪伴父亲。
 
父亲的离去让她意识到,当一个人沉浸在失去的遗憾中,就会错过珍惜太多其他事情的机会。 
 
人生总有遗憾,若不能及时释怀,就会错过更多。
 
那些忘不掉的人,办不成的事,回不去的从前,其实只会干扰我们当下的生活。
 
日子总是要往前走的,你若老是回头看,只会让此后的人生也重复过去的悲剧。
 
莫言曾说: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越是在一件憾事上耿耿于怀,越会让自己痛苦不堪。
 

学会释怀,懂得算了,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

 

03

  • 不要拿别人的伤害来惩罚自己。

 
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你走在路上,不小心被蛇咬了,你是先停下来处理伤口,还是拿着棒子去追着蛇打?
 
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前者。
 
然而同样的道理,换到其他生活场景中,很多人却不会这样选择。
 
作家南西,曾经在小说《错恨》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中药厂女工赵燕子,由于早年丧夫,日子一直过得很艰难。
 
就在她辛苦支撑家庭之际,她还在工作中遇到了重重阻碍。
 
工厂的田厂长,一直暗地里给她使绊子,给所有人涨工资,唯独不给她涨。
 
赵燕子知道后,气愤不已。
 
此后她就不再专注于工作,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咒骂田厂长。
 
可哪怕她日夜怨恨咒骂,也没有对田厂长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对方依然过得风生水起。
 
而赵燕子自己,却因为长期被怨恨所困,身体日益变差,最后还突发心梗住进了医院。
 
王尔德说过:放不下仇恨,会让荆棘爬满自己的心。
 
别人对你的伤害,只是一时的,但你若始终不肯放下,最后一定会伤及自身。
 
学会忘却伤害,放过别人,其实也是放过自己。
 
卢梭年轻时,未婚妻临时悔婚,对方选择了另一个男人。
 
他因此大受打击,于是逃离了家乡。
 
多年后,卢梭因写作声名大振,衣锦还乡。
 
朋友提起了那位未婚妻,还说对方过得很潦倒。
 
大家都以为卢梭会为此高兴,因为当年背叛他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卢梭却笑着说,自己早已放下,也不再记恨了。
 
人活于世,谁没有被伤害和辜负过?
 
但用别人的伤害来惩罚自己,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真正清醒的人,会把时间分给那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将它浪费在疲惫不堪的关系上。
 
正所谓,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换个想法,该放就放,该忘则忘,你才能在治愈他人给你的伤害后,活得愈加通透。
余秋雨在《寻觅中华》中感慨道: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事上沉沦。
 
人生漫长,我们都有很长的路要走,都有很多的事要经历。
 
可你若把路上遇到的每一件糟心的事情,都紧紧攥在手心,那就会寸步难行。
 
倒不如扔掉所有让你觉得心烦意乱的垃圾,抖落掉污染你身心的负面情绪。
 

这样,我们才能腾出一片空间,容纳生活的美好,安放自己的身心。

 

 

https://mp.weixin.qq.com/s/m9Cr5sKONNeLzin6VlusgQ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