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旷世巨著《文明的故事》(也译为《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特(WillDurant)曾说:如果文明传播的过程被打断一个世纪以上,文明就会死亡,我们又会重新变成野蛮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历史并不总是进步,它也经常倒车。历史上许多文明的崩溃也绝不是一夕之间完成,大厦将倾之时,必有种种征兆。
征兆一:集体性的自大与狂热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历史上太多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一战前的沙皇俄国,还是向十一国开战的大清国,无论是二战前的希特勒,还是二战中的东条英机,自大与狂热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崩溃与灭亡也是他们共同的命运。
这也是为什么在“七宗罪”中,傲慢之罪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罪行。因为,傲慢是人类堕落的开始。所以杜兰特认为,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谦逊。
征兆二:竞争与选择逐渐消失
杜兰特说,“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我们受进化过程的支配。也受到生物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法则的考验。竞争与选择,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确保文明推陈出新的一大动力之一。
然而在某些地区,人们却用体制安排代替了竞争,规定某些人可以上学,某些人不能上学,某些人可以经商,某些人只配消费……这让人们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更让整个社会失去活力,文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征兆三:以斗争和封闭代替合作
杜兰特说:“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区别只在于贡献多少而已。有的地区社会总是很开放。合作总是很普遍,他们社会进步就会比较快,对文明的贡献自然也更多。
有的地区则相反,社会总是很封闭,彼此之间更缺乏合作,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在的斗争和倾轧,拒绝向外界学习,抵制所有外来的东西。这样“闭门造车”的地方,文明注定“水土不服”,如果“土壤”本身不改变,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征兆四:精神和道德水平集体衰退
历史本身之所以能大体上不断重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天性像地质改变那样缓慢,一代又一代人过去,国民的性格却并没有多大改变。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导致上一次社会崩溃的人性因素,往往也能导致下一次社会崩溃。
杜兰特说:“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的构成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如果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的精神和道德水平持续处于衰退之中,那么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必然会倒退。
征兆五:激进主义大行其道
杜兰特说:“社会进化,是习惯与创新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些抗拒改变的保守派,与提出改变的激进派具有同等价值一甚至可能更有价值,因为根须深厚比枝叶繁茂更加重要。”
可惜的是,人类历史上却一次次陷入狂热的激进主义之中。“法国大革命”就是最鲜明的例子。为了追求所谓的“博爱、平等与自由”,法国人砸烂了一切传统,最终换来的却是长期的动乱不安。这种思潮还传遍了全世界,遗毒至今。
征兆六:用暴力手段平均财富
杜兰特说:“财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借助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周期性的缓解,“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不同的财富再分配方式,会对文明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借助于法律的、和平的财富再分配方式,对文明的伤害有限。但采取暴力手段“杀富济贫”“平均财富”的行为,历史上并不罕见,在某些地区还会反复上演,当任何追求财富的行为都变成一种犯罪时,人们就会掉进集体贫穷的陷阱,实现奴役式的平等。
征兆七:强制推行乌托邦主义
乌托邦主义通常向人们许诺最美好的未来,全能的政府、充分的福利、平等的社会……
后世的人们常常相信,乌托邦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然而杜兰特却以雄辩的史实证明;乌托邦的冲动,一直深埋于古往今来的人性之中,因此它会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
而那些为了实现“人间天国”的理想,强制推行“乌托邦”的行为,不过是把所有人当成社会实验的“小白鼠”,带来的也只有匮乏、混乱、腐败和大屠杀……
如果失去文明,我们必定重返野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