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作者:洞见MK
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一个人养成了坏习惯,那他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习惯不好的人,总是在用今天的精力,去弥补昨天的遗憾。
日复一日,当热情被磨灭,信心不复存在,人生就会一步步走向衰败。
今天,给大家分享哈佛大学总结过的9种弱者习惯,如果你有,请尽早转变。
1
爱找借口
《塔木德》中说:“找借口,永远是弱者的宣言。”
有些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找到一大堆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懒惰和无能。
想出门跑步,却觉得晴天太晒,雨天会淋湿;
想学一项新技能,又担心自己天赋不够,不肯投入金钱和精力;
或者是认为自己家境普通,再努力也不可能出头,就躺平摆烂,每天混日子。
有句话说得好:“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一次两次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宁愿深陷泥潭,也不肯作出改变。
要知道,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并不是生来就不会犯错。
而是在每一次失败后,他都能从中总结出教训,将错误转为成长的契机。
没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就没有惊人的自我超越。
向内求解,正视自己,补齐一个个漏洞,你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2
缺乏胆识
听过这样一句话:
世界对于勇敢的人来说,就是个大游乐场,越刺激越好玩;
但对于胆小鬼来说,就是地狱,随时随地都会受伤。
每个人运势的好坏,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的胆识。
如果你不敢去跑,就不可能达到终点;
如果你害怕失败,成功就永远不会找上门。
卢梭也说过:“人的价值是自己决定的。”
我们来这世间一遭,终点都是相同的,如何度过这漫漫旅程,取决于各人的选择。
一个人可以困于原地,坐井观天,任由时间在虚无中悄然逝去。
也可以披荆斩棘,冲出围墙,感受前所未有的精彩和开阔。
生命只有一次,别让自己活得太无聊。
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任何事情只要你敢去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
命运,永远会青睐放手一搏的勇士。
3
犹豫不决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里那些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点:
坚决果断。
他们一旦做好了决定,就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其实,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往往不是天赋和机遇,而是说做就做的行动力。
作家李尚龙讲过一个故事。
他还是英语老师时,认识了一位同事芳姐,两人都想从事写作。
李尚龙每天下班后就打开电脑,坚持码字,苦练文笔,还积极给各大刊物投稿。
芳姐却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写作收入也不稳定,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几年后,李尚龙成为畅销书作家时,芳姐还是一名普通老师。
《人类群星闪耀》中写道:“当改变命运的时刻降临,犹豫就会败北。”
你或许担心时机未到,害怕准备不足,唯恐遭受风险……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劝阻自己,不去尝试。
结果,在虚度的光阴中,空留无尽的悔恨。
有句话说得好: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你从未真正踏出过第一步。
别想太多,行动起来,即使摔倒了,也胜过毫无意义的徘徊观望。
4
抗拒学习
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虽然正年轻,但其实已经落伍了。
你还在亲手画图、码字,别人已经开始用智能工具。
你工作多年练出来的技能,新来的同事很快就能上手,甚至还总结出更简单的办法。
我们原以为有了一份工作,就能安稳无忧,却没想到短短几年,自己就有可能被轻易取代。
美国未来学家阿文·托夫勒说:
在21世纪,真正的文盲并不是没有读写能力的人,而是不懂得习得、抛弃、再习得工作技能的人。
如今,知识更迭的速度,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快。
要想不被淘汰,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主更新自己的能力。
你可以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提升认知;
可以潜下心来,精进一项技能,把它练到行业尖端水平;
或是在网上观看免费课程、考取证书,为自己增加潜在的优势。
一个人只有保持终身学习,才能扛过职场危机,在时代汹涌的洪流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5
习惯拖延
中国社科院做过一项调查:中国有86%的职场人都患有拖延症,有一半人会把事情拖到最后才做。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早上闹钟一响,醒了也不愿起床;
周末打算收拾房间,却躺在床上,刷了一天手机;
明明能提前完成工作,非要到截止的前两天才开始动手。
很多事情都会一拖再拖,告诉自己“明天再说”。
结果任务堆到了一起,终于在某一天爆发,让你手忙脚乱,陷入崩溃。
有人说:“拖延是一种慢性毒药,会在悄无声息间侵蚀你的人生。”
要知道,困难就摆在那里,不会凭空消失。
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无法在一两天内处理完堆积如山的事情。
如果你也有拖延的习惯,不妨试试“5分钟定律”。
当你计划好了一件事的时候,什么都不想,立刻投入地去做5分钟。
5分钟后,你就能沉浸其中,直到把这件事做完。
万事提前,许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你的生活也会变得从容而有序。
6
没有恒心
哈佛大学曾对一批毕业生做过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
那些较为成功的人士,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且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而碌碌无为的人,总是半途而废,频繁地更换行业。
美国作家约翰逊也说:“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用恒心去做成的。”
优秀的人,只不过是比常人多了一点坚持。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5岁开始画画。
最苦的时候,他住在一个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每个月要卖四百多幅画作,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物质上的贫苦,精神上的煎熬,都没能让他放弃画画。
他投身于自己喜爱的事业里,一刻不敢懈怠,每日苦练,每日精进。
后来,蔡志忠终于得到世人认可,成为漫画大师。
古人云:“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源于苦熬和积累。
只要你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哪怕走得再慢,也能抵达梦想的终点。
7
害怕拒绝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你因为害怕被别人拒绝,都做过哪些事情?”
有人不敢跟喜欢的人表白,一段感情便无疾而终;
有人不敢向领导毛遂自荐,一个升职的机会便悄悄溜走;
有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好意思向别人求助,一次次让自己陷入沮丧无助。
心理学上,把这类人称为:“拒绝敏感者”。
他们总是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还未行动,就忧心忡忡,而一旦真的被拒绝了,便会开始自我质疑,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
心理咨询师徐慢慢说:“被拒绝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它既不代表你不够优秀,也不代表对方有意要伤害你。”
人际交往,其实就像做一次随机实验,什么样的结果都可能出现。
别人在一件事情上拒绝了你,并不能上升到你整个人有什么缺陷。
与人相处,不妨随性一些。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想,而是要让你自己活得舒心和自在。
8
设置上限
你听说过“跳蚤定律”吗?
一只跳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跳到自身身高100倍的高度。
如果给跳蚤罩上一个玻璃瓶,几次之后,它就会适应瓶子的高度,比原先跳得低了一大半。
最后,即使拿掉瓶子,跳蚤再也跳不高了。
人生的目标,就是那一个个玻璃瓶,高度由你来定。
如果你习惯待在舒适区,做着毫不费力的事情,就会像跳蚤一样,能力退化,让自己陷入生存困境。
董卿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
我们来世间一遭,是为了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非束手束脚,把自己困于方寸之地。
阶层、出身、财力乃至天赋,都不能成为勇敢者的束缚。
不断拥抱新的挑战,熬过一次次痛苦的蜕变,你也能突破层层藩篱,向更好的生活靠近。
9
逃避现实
现如今,很多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一个“逃”字。
工作中,受了一点委屈,就立刻辞职,耗在家里;
感情上,出现了细微的矛盾,就难以忍受,马上切断了彼此的联系。
对于所有的事情,只要自己不喜欢、不乐意,就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置之不理。
结果,事情没解决,他们的内心也变得愈来愈脆弱。
作家胡晓梅说:“逃避,本质上是一种视而不见的懦弱,生活也会因此加倍地报复回来。”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想面对的人和事。
拼命排斥,换不来岁月静好;一躲再躲,只会让自己吃到更多苦头。
如果你不曾亲自斩开面前的荆棘,就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
有一句话说得好:“快活的人生,不是用逃避的方式来忘记眼前的苟且,而是用死磕的方式,去直面问题。”
当你主动挑起生活的担子,遇一关,闯一关,就没有什么应付不来的困难。
▽
亚里士多德说:
我们每个人都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因此,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人的一生,就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好习惯塑造自己,坏习惯消耗生命。
摒弃消极的念头,主动调整一个个微小的行为,你才能进入正向的循环,改写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