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作者: 瑾山月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
美国记者卡罗尔·史密斯有句话说的好:
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愈合的一部分。
她就职于《西雅图日报》,是媒体圈响当当的记者,连续7次获普利策奖题名。
她采访过无数人,亲历过生离死别,写过数百篇报道。
为了鼓励他人,更为了救赎自己,卡罗尔用7篇最为震荡人心的故事,编成了一本书——《穿过悲伤的河流》。
此书一经出版,便如救命稻草般被人抓住,不少读者评其为:
在生活中挣扎的人必读书目。
当你含泪读完这些生命故事,终会明白:
每个人都曾伤痕累累,但自愈力却是无边苦海中救命的唯一浮木。
01
当你翻开这本书,首先会看到卡罗尔像外科医生一样,解剖自己的故事。
她曾经的人生风雨顺遂,却在儿子出生那一刻,陡然滑向深渊。
儿子克里斯托弗尚未出生时,就被查出了发育缺陷:
尿路堵塞、肾功能受损……即便是得到有效治疗,孩子也很难摆脱后遗症。
但在卡罗尔不懈努力下,克里斯托弗顽强地活了下来,还在7岁这年,被医生推测有痊愈的希望。
这一刻,卡罗尔如释重负,庆幸自己熬出了头。
这年圣诞节,她精心准备家庭聚餐,为每个人挑选礼物,还提前学了几道拿手菜。
一个明媚的下午,卡罗尔迈着欢快的步伐回家,谁曾想噩耗竟突然降临。
医院打来电话,说克里斯托弗突发肠梗阻,抢救无效死亡。
卡罗尔的世界,在电话接通的那一秒,轰然倒塌,她站在内心的废墟上,不知所措。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过得醉生梦死,直到看见了《西雅图日报》上一条公告,才缓缓回过神来。
那是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篇文章,科普了一种儿童“早衰症”。
卡罗尔看完后,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她要去采访这些孩子,听听他们的故事。
而这一起心动念,改变了她之后20多年的生活。
渐渐的,她的采访范围从生病的孩子扩大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信仰,却诉说着人生共同的难题。
在书里,卡罗尔感慨地说:
人生,就是一条充满悲伤的河流,河上的每一天,我们都可能溺水。
有人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转眼就被裁员;有人刚还完房贷,父母又生病住院。
有人看上去幸福美满,却面临离婚的痛苦;有人拼尽全力,可日子还是毫无起色。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会在地铁痛哭;精明能干的事业女性只想被母亲抱抱。
无论贫富贵贱,人总会在一瞬间崩溃。
人生是趟苦旅,活着是顶辛苦的差事,磕磕绊绊少不了,头破血流是常态。
命运刮起的一阵小风,就足以将生活吹翻;突如其来的意外,总打得你措手不及。
这不是某个人的“倒霉”,而是所有人的日常。
02
心理学上,有一种“哀伤障碍”(PCBD)。
意思是,当人无法接受悲痛的事实,就开始以弱者自居,导致长时间无法回归正轨。
卡罗尔在儿子去世后,表现出的,就是这种典型的心理障碍。
她每天生活在恐惧中,躲在家里谁也不见。
要不是采访这份工作,她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因为采访,她认识了男孩赛思,并在书里讲述了他的感人故事。
赛思,刚刚10岁,却衰老如八旬老翁,他被明确告知,“儿童早衰”很难痊愈。
然而,这并不妨碍赛思成为一个快乐的小男孩。
他是家里的孩子王,会带着弟弟妹妹各处探险,从垃圾场淘宝,在树林里捉迷藏,或者去野外的星空下露营;
他会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读故事,穿着大恐龙衣服演怪兽,气喘吁吁地追着孩子们跑,比任何人都快乐;
他时常拉着愁眉不展的爸妈去散步,一路上说着各种笑话,完全不像个病人。
当全世界都放弃的时候,赛思正在靠自己痊愈。
他身上的这种自愈力,卡罗尔还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过。
这个人很倒霉,被突然爆发的火灾毁了容,但却从不害怕站在镜子前,审视变了形的脸。
他说:
我没有必要在陌生人面前掩饰真实的我,更没有必要对自己掩饰。
我可以躲在黑暗里,但我更想走进阳光下,开心地活下去。
这是多么坚强的人,才能在厄运降临后,说出如此明朗的话。
这个人,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作家格雷格·里德的一段话:
在挫折面前,大多数人都会停下来,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只是旅程的一部分。
挫折和失败能让我们知道哪条路行不通,这样,我们便能把精力集中到行得通的道路上。
如何认识和对待人生里的苦痛,向来是强者与弱者的分水岭。
就像格雷格·里德说的,大部分人的路会被挫折挡住,但强者却会集中精力正面迎战。
人生很难,但难不倒内心强大的人。
因为他们明白,世界再张牙舞爪,只要不认输,就能逆风翻盘。
命运给我们很多考验,然而一旦踏进生活的河流,唯有强者才能一路向前。
杨绛先生说:
随着日子往前走。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你的,只有自己。
自愈者痊愈,卡罗尔意识到这点,是从认识那位退伍老将军开始的。
老将军心气高傲,却不想因为一次严重的脑溢血,成了“废人”。
随后,他情绪暴躁,第一次见卡罗尔的时候,竟粗鲁地把她轰了出去。
可谁曾想,仅仅两周后,老将军就致电道歉,并邀请卡罗尔再次登门。
但这次,卡罗尔明显感觉老爷子不一样了,眼睛里有了光,声音也洪亮了许多。
老将军告诉他,从上周开始,他正式向这幅残躯宣战:白天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晚上就读书、听音乐,写回忆录。
没想到,心境豁然开朗。
卡罗尔深受启发,也在几十年的自我疗愈之后,从伤痛中走了出来。
如何面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打击,作者给了我们这些解药。
1. 六神无主时,工作
在书里,卡罗尔不止一次感恩报社,要不是这份工作,她永远没有理由说服自己好起来。
而且一旦忙起来,就不会陷入回忆中无法自拔。
如果你也深感迷茫,不妨像卡罗尔一样,为自己找点事做。
忙碌,是遏制胡思乱想最好的办法;行动,会让我们实现更大的价值。
2. 孤独冷清时,运动
卡罗尔说,她最害怕夜晚,夜晚太冷清,太孤单。
忍无可忍时,她会叫着闺蜜去跳舞,嘈杂热闹的舞池,顿时让她对生活有了知觉。
一支支舞跳下来,大汗淋漓,筋骨舒展,再回家洗个热水澡,就能安稳地睡去。
其实,跳舞、跑步、登山,任何一项户外运动,都是治愈身心的秘诀。
3. 苦闷压抑时,交谈
受过命运重伤的人,或许都有一段自闭的经历。
没有想见的人,没有要说的话,性格越来越孤僻,内心越来越压抑。
这个时候,要刻意提醒自己走出去,找个聊得来的人,谈一谈。
就像卡罗尔,当她大胆地把心事说出来,才发现别人并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恶意中伤,反而是自己心里轻松了不少。
4. 委屈绝望时,读书
毛姆曾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 ,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读书能构建起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给心灵搭起避雨的屋檐。
卡罗尔从小爱看书,儿子去世后,她更是手不释卷,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
渐渐地,她的思维境界有所提升,不再固守着自己的委屈绝望。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挫败,委屈时不妨多读点书。
卡罗尔说,《穿过悲伤的河流》是一本关于伤痛的书,但又是一本关于爱、生活、坚强和快乐的书。
在一个又一个因意外而改写的人生故事中,卡罗尔教会了自己去接纳,去理解,然后无所畏惧、抬头向前。
故事最后,她写道:每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是自己的心。
把心安抚好,让自己坚强起来,你就具备了抵御任何创伤的自愈力。
莫泊桑说: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弱者自顾自怜,听天由命;强者坦然接纳,自我治愈。
愿你经历人生的颠簸后,有爬起来的决心,又有走下去的毅力。
当自己成为解药,就没有治不好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