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蛐蛐知了的巴西
(2011-07-01 07:16:54)
下一个
没有蛐蛐知了的巴西
如果现在是巴西最热的季节。
那么太阳是直射的,花儿被晒的嫣红透紫,红绿相配的小仙人球让人感觉是艺术品。
大概因太阳波段辐射量不同,这里的花草无论赤橙红绿青篮紫,总为鲜艳到极致。
巴西从没有看到蝉。
从来听不到它们高昂激进不衰的鸣叫,所以即使有意志力也不等于能表现表达。
大概他们为鸟儿打压了,消灭了。如果蝉儿们开始就象是屎壳郎,也不会上树,
那么它们也许能传承下去,默默的生存总有它的道理。
北美的蝉还是很正常的,它们的后代要在地下13年才孵化,可见生存不易。
为什么要13年,科学家提出了什么素数原理:总之,归于优化和自然竞争。
蛐蛐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只有上帝知道。
但凡一旦它们富裕就会异化到不咬不斗,所以有谓:穷乡出刁民,蛐蛐就是象征。
咬死对方是一种生存法则,如果对方的存在对自己绝对没有好处,那么不斗就不行。
似乎有好处也不行。
但是在自然原理上,如果对方的存在对自己有好处,那么就不要斗,是应当讲团结和谐与共存的。
中国的蛐蛐求偶也真不容易,昼夜不停的叫着,如同高树梢上的蝉,那叫音响广告。
中国的蛐蛐比蝉还心胸狭小,即使它们穷到那样,还要坚持搞霸道的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制度,这个种族已经到了快要绝种的地步,还要坚持这些封建原则。
于是真所谓天下之地,莫非王土,自然的封建专制色彩也遗传到蛐蛐这小小虫上,更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对独霸地盘这个概念就是无师自通,对异性的独占性等,都证明了一条原则:存在的稳定性,要垄断独占才是最现实的,要唯一才是最重要的。
巴西同样很难看到蟋蟀,在巨大的农场,夜晚微风习习,乌雀喳喳,却几乎没有地下的虫鸣,大概也或者有,却极少,或者已经进化到不叫了。我终于在大水厂的附近大片草地,听到一只蟋蟀不时的可怜低吟,实在孤单悲哀的很,但是,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据说,没有蝉是因为有太多鸟的原因,没有了蟋蟀则是因为有蛇,蜈蚣等。至于中间那一链的青蛙,则夹在鸟和蛇之中,左右逢敌,所以自然界中它们活不下去了,或者活的极难,除非人工饲养还需要它们。
现在知道,巴西人也有动物属性,如牛马猪等,外加鳄鱼分为12类。但是他们这个属性是按照出生所在的月份来的,而不是按照年份。
鳄鱼是巴西人最喜欢的动物之一,但是对于中国处处宣传要保护的那大嘴吧的天真可爱青蛙,巴西人则是讨厌它们到了极点,并认为它们丑陋无比,这到底是为什么审美观这样不同,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