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文汇报1981年06月06日第14版〈中国书画33期〉亚明主编
特写 《画家杨建侯教授》左庄伟撰文;
刊照 (半身像);
刊画 《松鹰图》(己未)、
刊画 《墨竹》、
刊画 《群雁来归》、
刊画 《梅花》(庚申夏XX同志属)、
刊画 《荷》(庚申春月)、
刊画 《柏鹿图》。
全文已录在《纪念杨建侯教授文扎拾遗》—一—6
6 《画家杨建侯教授》左庄伟 H.K.文汇报1981年06月06日
杨建侯教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曾以油画《南京解放》、《教师家庭访问》;中国画《群雁来归》、《春满人间》等作品称誉画坛。四十余年来先生先后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艺术系科任教。现为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早在二十年代,杨建侯先生就显露了卓越的艺术才能。曾主持过故乡无锡的“白浪画会”,积极从事艺术活动。嗣入中央大学艺术系研习,深入于当代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之门,奠定了深厚的中西绘画基础。对素描、油画、国画笔墨造诣,无不精湛。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探索方面,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先生也都有其独到之处。
建侯先生一贯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他认为在美术创作中,思想、生活、技能三者必须统一。作为美术品来说,应该是阔大的襟怀,丰富的生活和精湛的技巧三者相融合的结晶。清代的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作画也正是如此。它是“借物抒情”的珍品,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有深切感受的反映。清代画家笪重光说:“人非其人,画难为画。”人品第一,也正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是精辟的艺论总结,而在建侯先生的艺术实践中,则是身体力行,始终不渝的。
先生的花鸟画《群雁来归》,是在五十年代初制作的。当时雄鸡一唱万象昭苏。社会贤达纷纷从四面八方云集首都,参加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计。老画家半生饱受了旧社会的折磨、苦难。现在目睹春回大地,换了人间,展望祖国未来,前程如锦。对其景其情的目击身受,自然格外深切。也正是他具有清人况蕙风所说的一种“弗克自己”之情,所以运用了他的扛鼎橼笔创制了这幅巨作《群雁来归》。生动地描绘了群雁回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气势磅礴具有不可阻挡的力量,显示了伟大民族的精神气质。先生的另一幅代表作是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创作的《春满人间》。画面上展示的是盛开的红梅,色泽古艳,生意盎然,老干新枝,心花怒放。在一派朝辉夺目的照耀下,花枝烂漫,播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恰可说又是一件罕见的佳作。
先生无论是大型人物题材画,还是山、水、草、木、花鸟虫鱼的抒情小品,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继承了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吸收了西洋绘画中的科学性,运用了他熟练的技巧充沛地表达了自己思想感情的产物。
建侯先生对于自己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总是十分谦虚地归于乃师徐悲鸿先生的教育和影响。但先生本身多年“师造化”的艺术实践经验,多方面的修养所形成的高尚品格和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不能不是他取得艺术上成功的关键。先生酷爱艺术,在艺术道路上“艰苦精进”,半个世纪如一日地从事辛勤的艺术劳动,有时竟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年轻时在杭州写生,车行途中,因醉心于窗外美景、情不自禁地跃车受伤。有一次在皖南山区为取断桥入画,不知不觉地深涉齐膝水中。这种专心致志的忘我劳动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不胜枚举。
去年暑天,年逾七旬的杨老还出发赴西南一带写生,经历半个中国。有人劝他说,天气这么热,应该先到北方去。他却相反地坚持南国之行。他说,暑天南行才能画出南方的亚热带风貌,冬天去北方才可描绘出寒冷的特点。从艺术工作出发,不图舒服。杨老的这类献身艺术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