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那边的姑娘

我是一个简单的女生,一个喜欢大海的女生. 如果我们是知己,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去海边走走,看看,听听海的声音.
个人资料
正文

我在第12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的试题点评(5月6日)(zt)

(2006-05-10 03:37:52) 下一个
第3题 
1、新闻媒体中经常会出现有关“Bobo族”的报道,“Bobo”这个英文缩写词的正确含义是:
A.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的结合 
B.罗曼蒂克和歇斯底里的结合
C. 街舞文化与探险精神的结合
(选手答A,正确。)
我的点评:我关于“波西米亚”的启蒙,源自于香港朋友陈冠中的一本书《北京的波西米亚》。波西米亚原本是捷克的一个地方,到了19世纪的法国,也指那种生活贫困却极富创造力的艺术人士。“波西米亚”同时也是一种时装风格,以长裙和挂件饰物为特征,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的台湾女作家三毛生前有云:整个台湾,适合“波西米亚”风格的只有3个人,一个是她自己,一个是歌手齐豫,另一个也是歌手,就是今晚在座的潘越云评委。Bobo族这个词汇,来源于美国《纽约时报》一个记者写的书——《新精英阶层的崛起》,他们既讲究艺术品位,又注重物质享受。
 
第5题 
1、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见到总部设在美国的“纳斯达克”这个机构,它的正确解释是:
  A、一个动物保护组织   B、一个超级媒体集团  C、一个证券交易市场  
(选手答C,正确。)
我的点评:我问选手:你是怎么知道纳斯达克的?选手答:通过电视知道的。我说:和我一样,那么,你平时投资证券吗?选手答:没有。我说:也和我一样。
 
第6题 
1、文学名著《水浒》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梁山好汉形象,请指出下列书中人物与绰号哪一个对应错误:
   A、智多星吴用     B、入云龙卢俊义     C、豹子头林冲
(选手答B,正确。)
我的点评:这种题目,有的人觉得它简单,有的人觉得它冷僻。我小学时候最丢人的一件事,就是背不出水浒108将的绰号。
 
第7题 
1、下列哪部古典名剧,讲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人的爱情故事,并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生活?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选手答B,正确。)
我的点评: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几个基本的故事组成的,《长生殿》的故事就属于中国的基本故事之一,不可不知。
 
第8题 
1、下列关于成语“莫须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出自秦桧之口,意思是恐怕有、或许有
   B、出自岳飞之口,意思是绝没有、不会有
   C、出自慈禧之口,意思是必须有、一定有
(选手答A,正确。)
我的点评:虽然慈禧也会经常制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但这个成语的来历还是秦桧的原话。一般我们接触的成语,以四字为多,但也有不规则字数的“准成语”。 我想我们应该让辞典追赶生活,不要让生活追赶辞典。
 
第10题 
1、这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动人心魄的悲剧美学效果,该作品的名称是:
A、《被缚的奴隶》 B、《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C、《拉奥孔》
(选手答B,错误,正确答案为C。)
我的点评:这个雕塑作品,是每个艺术院校的艺术理论课上都要提到的。雕塑本身固然重要,但它更重要的是:引出了一部文艺理论著作——莱辛的《论〈拉奥孔〉》,中文有朱光潜先生的译本。莱辛在这部著作里,为时间性的艺术如诗歌、音乐等阐明了美学特征,强调从效果和反应的角度来表达美。
 
第11题  
1、地球上便于取用的淡水约为总水量的:  
     A. 0.2%     B. 2%     C. 20%
(选手答B,错误,正确答案为A。)
我的点评:读到由国家环保总局送来的正确答案时,我不禁感慨万分。地球母亲总是给我们可以无限制消耗的错觉,但实在没想到便于取用的淡水总量如此之少;也许,它就像我们自己真正的母亲一样,有时候看上去精神抖擞,其实她已在强颜欢笑。)
 
第12题 
1、今天是5月6日,1994年的今天,举世瞩目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通车,它连接的两个国家是:
      A.英国和法国    B. 英国和德国    C. 英国和荷兰
(选手答B,错误。正确答案为A。)
我的点评: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答错了,我稍稍觉得有点无法容忍,因为刚才你唱歌的时候夹杂着英文,而且动作也很洋派。我记得我自己过英吉利海峡时,嫌过海底隧道太快,无法细细体味发生在英吉利海峡的数百年铁血恩仇,所以自己宁愿忍着呕吐等诸多不便,而选择乘风破浪、坐船渡海的方式。所以,人文体验的旅行和追求速度的旅行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需要波涛,又需要隧道。
 
第13题  
1、请将下列名句填充完整,并说出作者的名字: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选手答不出来。正确答案为“我劝天公重抖擞,龚自珍”。)
我的点评: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大诗人,死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天。这句诗,是诗人在中华民族遭受耻辱以前,发出的最后呼喊。因为中国“降人才”的规范太多、格式太多,所以大量优秀的人才总是“降”不下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