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元周期和全球经济周期(下)(zt)

(2007-12-23 08:28:24) 下一个

美元周期和全球经济周期(下)

 

美元本位制开启美元周期

 

1971年8月15日的“尼克松冲击”,开创了人类货币体系的崭新时代:纯粹的美元本位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没有外部约束的美元本位制和主要大国货币之间的浮动汇率体系,的确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勇敢新世界”:国际储备货币完全没有“锚”,全球货币、金融、经济之稳定,完全取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其他国家几乎无能为力,只能被动接受。

 

易言之,纯粹美元本位制度下,美元周期直接决定了世界经济周期,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周期性波动,直接导致或决定了全球货币动荡和金融危机。深刻探索美元周期及其根源(美元周期往往具有经济之外的独立根源,并不完全是经济活动本身的被动反映),尤其是国际政治、军事、外交和美国国内政治力量对美元周期的决定性影响,乃是我们理解全球经济波动的关键线索。

 

为什么会出现尼克松冲击?为什么美国政府公然撕毁布雷顿森林协议?为什么美国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销浮动汇率?经济学教科书从来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必须承认,我们对全球货币动荡之原因,依然知之甚少。唯有透彻理解国际货币制度游戏规则和演变历程,我们才有可能解释和推测美元周期;才有可能解释和推测全球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

 

货币动荡和金融危机成为家常便饭

 

纯粹美元本位制诞生之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最鲜明的特征乃是金融危机成为家常便饭。危机爆发的频率超过以往一切人类历史。且让我简要列举1971年之后的主要金融危机:

 

1974-75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起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石油危机导致欧洲美元市场暴涨。崩盘的主要部门是股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商业地产。

 

1979-82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石油美元滚滚流入第三世界国家。崩盘的主要国家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灾难波及世界众多国家。

 

1985-87年:美国金融危机。起源于强势美元政策诱使投机资金流回美国,触发美国房地产和股市疯涨。崩盘的主要领域自然是房地产、股市和金融体系,以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暴跌为标志。

 

1990-92年:日本金融危机。起源于1985年《广场协议》,美国强迫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导致日本经济体系的惊天大泡沫。崩盘的主要领域是股市和房地产,股市跌幅超过70%,房地产跌幅超过50%,灾难很快蔓延至银行金融和整个经济体系,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1992-93年:欧洲汇率机制(ERM)危机。起源于浮动汇率动荡和美元相对欧洲各国货币以及英镑的持续弱势。国际投机热钱(主要是对冲基金)肆意攻击英镑和欧洲货币,导致英镑和里拉汇率崩溃,被迫推出欧洲汇率机制。

 

1994-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且迅速波及全球。起源于墨西哥盲目的金融市场自由化(依照“华盛顿共识”的指示办事),大量热钱流入墨西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造成投机资产价格泡沫。

 

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债务危机。起源于亚洲各国盲目金融市场自由化、放松资本帐户管理、弱势美元诱发投机热钱大量流入亚洲和俄罗斯。1996年起,弱势美元政策结束,投机热钱迅速流出亚洲各国,资产价格泡沫破灭。

 

2000-02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信用市场急剧萎缩。起源于1996年开始的强势美元周期,导致大量国际资金流回美国参与股市和其他资产投机。

 

2007年: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和全球信用市场动荡。起源于2002年开始的弱势美元周期,美联储持续降息诱发房地产市场毫无顾忌的信贷扩张。

 

以上是粗枝大叶的历史事实,没有包括各种波及范围较小的金融危机。然而,我们清楚地看到: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全球性金融危机至少爆发九次之多,危机的频率达到每四年一次!与此相对照:1945-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时代,全球性金融危机从来没有发生过(尽管出现过几次小规模的汇率投机冲击)。1870-1913年的金本位制时代,全球性金融危机也只发生过三次。

 

美元周期与金融危机如影随形

 

1971年之后的金融危机,具有三个异常鲜明的特点:(1)危机几乎总是出现于美元周期走势之拐点或转折点。易言之,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之强势转为弱势、或弱势转为强势,必定伴随着一次或多次金融危机;(2)危机前后总是伴随着国际资本(主要是投机热钱)的大规模流动;(3)美元周期之转折点或拐点,总是源于美国国内财政货币政策或国际政治外交策略的重大变动。

 

让我们看看1971年尼克松冲击之后的美元周期波动:

 

1971-1979年:弱势美元周期。“尼克松冲击”之时,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一次性贬值,幅度高达15%。美元从此进入持续贬值周期,到1979年,美元相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之贬值幅度,超过30%!美国和全球货币供应量急速增长,触发石油、贵金属(黄金等)、基础原材料价格飞涨,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陷入史无前例之“滞胀”。与此同时,石油危机和没有“锚”的美元本位制,共同造就了庞大无比的“石油美元”和“欧洲美元”市场。巨量石油美元滚滚流入拉美国家,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对外借债高潮和虚假繁荣,埋下了拉美债务危机之祸根。

 

1980-1985年:强势美元周期。1979年7月,保罗·沃尔克临危授命,以铁碗手段遏制通货膨胀,他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前所未有之高度,猛烈的紧缩措施很快见效,美元结束近10年的持续弱势,开始逆转为强势美元周期。供给学派革命(里根经济学)所倡导的减税政策,刺激美国真实经济强劲增长,是推动美元强势周期的主要力量。然而,里根政府急剧增加的军事开支,造成美国的巨额国际收支赤字和财政赤字,后者反过来成为美国强迫日元和欧洲货币升值的主要借口。

 

1986-1995年:弱势美元周期。1985年9月五国集团签署的《广场协议》,明确要求“其他主要货币相对美元进一步有序升值”,触发长达十年之久的弱势美元周期。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遏制日本全球扩张、扰乱日本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以汇率升值为手段迫使日本开放国内市场等等,是《广场协议》的基本战略考虑。《广场协议》之后,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部门多次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买入日元和马克。一年之内,美元相对日元之贬值幅度就超过20%。

 

1996-2001年:强势美元周期。1996年开始的强势美元周期,主要推动力量是:以美国为首的信息科技革命吸引大量资金重新流回美国,参与直接投资和证券买卖;克林顿政府致力于改善财政赤字且最终实现财政盈余;财政部长鲁宾极力倡导强势美元政策,认为强势美元政策最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强势美元是所谓“鲁宾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2002年-至今:弱势美元周期。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接踵而至的911恐怖袭击,让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信心深受打击,资金开始大规模流出美国、涌向世界其他地区;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为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持续严重衰退,不断降低基准利率,金融体系之流动性急剧增加;对外反恐战争之巨大开支,让美国政府之财政赤字和对外负债不断刷新记录;次级债市场崩溃诱发全球信用市场动荡,全球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持续下降。自2002年以来,相对一篮子货币,美元已经贬值了大约25%,以石油、黄金为首的全球资产价格持续暴涨。

 

2009年下半年,弱势美元周期可能逆转

 

显然,美元周期取决于三大力量:(1)美国的全球军事外交战略和行动;(2)美国的财政政策;(3)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为了推测2002年开始的弱势美元周期何时结束,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以下三个重大事件:(1)美国是否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或继续保持对伊朗的军事威慑;(2)次级债危机什么时候能够尘埃落定;(3)民主党是否能够赢得2008年总统大选。

 

初步判断是:若美国停止对伊朗的军事威慑且逐步从伊拉克撤军;次级债危机之最终损失一年之内水落石出;民主党赢得2008年总统大选,那么,本轮弱势美元周期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逆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