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元周期和全球经济周期(上)

(2007-12-23 08:26:46) 下一个
美元周期和全球经济周期(上) 从货币体系角度看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经济学的一个大题目。百多年来,参与高手数之不尽,数学引证高深莫测,计量分析神乎其计。然而迄今为止,没有哪个经济学者胆敢声称自己能够准确推测经济周期,更不用说经济波动的具体细节了。1980年代中期,一群天才人物深感传统科学之不足,创办著名的桑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以探索复杂系统为目标,试图建立崭新科学。该智库的重点研究项目是经济体系之动态演化,尤其是全球金融市场之动荡或金融危机,参与者包括大名鼎鼎的诺奖得主肯尼斯·阿罗和斯坦福大学名教授阿瑟·布赖恩。 时任花旗集团CEO的约翰·里德(John Reed)慷慨解囊,为金融危机研究项目捐出巨资。1984年里德接掌花旗集团时,花旗正深陷拉美债务危机,难以自拔,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历史真的常常重演,今年花旗集团因次级债务危机再次蒙受巨额损失,掌门人被迫下台)。里德抱怨说:“闭门造车的经济学者,从来就不能给我什么有用的建议。经济计量模型给出的结果,与我凭直觉胡乱猜想的差不了多少!碰到金融危机这样的时期,经济学者就只能编造神话了。我真的希望有人能够发展出全新的经济科学,帮助我们揭开经济体系的动态演变之谜。”桑塔菲研究所考察的重点,乃是货币信用的周期波动及其传导机制(尤其是金融市场的“蝴蝶效应”)。我曾经拜读桑塔菲研究所的相关报告,紧张刺激,精彩纷呈,启发力无与伦比。不过,众多绝顶天才之努力,还是无法彻底破解金融危机之谜。 令人欣慰的是,经济学者确实找到了经济体系周期波动的基本范式或形态(Pattern)。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货币供应量之波动,乃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决定力量。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化和经济波动之关系,亦是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经典名著《美国货币史》的伟大贡献。二师总结到:(1)货币供应量之变化轨迹,与总体经济活动、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之波动轨迹,紧密相关;(2)二者之关系,高度稳定;(3)货币供应量之改变,往往有独立之根源,它不是经济活动变化的简单反映或结果。 进一步追问下去,要揭开货币供应量波动之谜,我们就必须详尽考察全球货币体系之制度安排。全球化时代,单单考察本国货币体系是不够的。我们的思维必须从封闭经济的货币数量论,彻底转向全球货币(信用)数量论。易言之,要透彻理解各国经济之波动和金融货币危机,首先必须破解美元波动周期。我简称为“美元周期”。 本文追随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基本精神,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角度,简要概述美元周期和世界经济周期之内在关系。 美元大周期 从美元周期角度考察全球经济动态演变,始创者正是“欧元之父”蒙代尔。1999年,蒙代尔发表诺贝尔演讲《二十世纪回顾》,雄辩地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不安触发了本世纪无数次政治上的风云变幻。我们至今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还知之甚少。美国的崛起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国政府的金融分支)的错误政策正是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的直接原因”。 “世纪之初,原本存在一个高效运转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它瓦解。两次大战期间,主要大国试图重塑这个体系的笨拙努力没有成功,反而导致了大萧条、希特勒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代之而起的国际货币制度安排更多地依赖联邦储备体系的美元政策,而不是依靠黄金自身的约束。当货币与黄金的联系最终断裂之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卷入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至少是自独立战争以来最剧烈的通货膨胀。” 蒙代尔的真知灼见让我们明白:其一、1914年至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霸权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1914年至今的国际货币演化周期,是美元周期。其二、深入考察美元自身之周期波动,乃是理解全球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 我们可以将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元周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1955年):与黄金挂钩的美元,迅速成为全球支配货币。第二阶段(1956年-197年):美元继续与黄金挂钩,美国黄金储备急剧下降,金汇兑美元本位制岌岌可危。第三阶段(1971年-至今):纯粹的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正式登上人类历史舞台。 美元周期的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美国是世界主要债权国,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皆为大量顺差;世界各国对美元需求殷切,美元相对世界其他货币呈长期升值趋势(固定汇率下,则表现为美国要素价格之涨幅持续超过其他国家);美元与黄金依固定价格固定;各国为获得美元做为支付手段,将大量黄金输入美国。此阶段之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美元比黄金优越”。 此阶段之决定性事件是:1914年美联储创立,立刻成为世界最强大的中央银行;两次世界大战摧毁金本位制,美国之外所有国家的经济全面崩溃,美国成为最强大的经济体系;全球75%的黄金储备流入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美元是全球货币体系之关键货币,美元成为全球最重要或几乎唯一的储备货币、国际清算货币、价值储藏手段、金融交易货币和财富计价单位。 第二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美国开始出现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逆差;美元依然按照固定价格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可以将美元钞票兑换为黄金;尽管世界各国依然持续积累美元,然而将美元兑换为黄金之趋势和规模不断扩大;美国之黄金储备急剧下降;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开始出现持续贬值趋势(固定汇率下,则表现为其他国家之要素价格涨幅持续超过美国,尤其是德国和日本之国民真实收入迅速上升)。此阶段之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美元与黄金等价”。 此阶段之决定性事件是:为争夺和维护全球霸权,美国必须长期维持庞大的军事开支,美国财政赤字、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赤字开始显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国内规模巨大的福利计划,让美国财政开支急剧增长,扩展性货币政策触发严重通涨;欧洲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尤其是德国和日本开始累积大量贸易顺差,黄金开始大量从美国流入他国;美国逐渐从债权国转变为债务国;美国、欧洲和日本之间的贸易、金融、货币摩擦,让布雷顿森林体系摇摇欲坠。 第三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美国贸易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持续扩大,美国成为世界主要债务国;美元与黄金完全脱钩,美元发行不再有任何外部约束;全球主要货币之间实施浮动汇率,全球美元储备资产呈几何级数增加,世界平均通货膨胀超过以往一切世代;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呈持续贬值趋势;货币动荡和金融危机之发生频率超过以往一切时代。此阶段之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黄金比美元优越”。 此阶段之决定性事件是:尼克松公然撕毁布雷顿松林协议,摧毁固定汇率国际货币体系,毫无约束的“美元本位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人类货币史的崭新篇章;“石油危机”导致石油美元和欧洲美元爆炸性增长;《IMF章程第八条款第二修正案》鼓励各国采取浮动汇率;计划经济国家全面转向市场经济,刺激全球对美元储备的飞速增长;东欧剧变和苏联垮台,让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联储成为事实上的全球中央银行,美元周期成为左右全球经济波动最重大力量;“广场协议”迫使日元持续升值,造成日本经济惊天大泡沫以及泡沫破灭后的持续衰退;欧洲为对抗美元霸权和抛弃浮动汇率之害,毅然决然采纳单一货币,欧元诞生立刻成为全球第二大主要货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