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美元霸权史(上)

(2007-08-23 06:02:16) 下一个

美元霸权史(上)

 

 

引子

 

2003年12月13日,美国驻伊拉克特种部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抓住了布什总统最大的仇敌萨达姆。当全世界人民怀着各种情绪,观看美军士兵逮住狼狈不堪的萨达姆时,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千躲万藏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随身携带的,不是别的任何财物,而是七十五万美元钞票,全部都是崭新的100美元现钞。

 

只有了解当今人类金融货币体系的人士,才能深刻认识这七十五万美元的深刻象征含义和难以言表的巨大讽刺。萨达姆是极少数敢于与美国叫板的国家领袖,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当他国破家亡、被迫逃难之时,却又不得不携带美元!为什么不携带伊拉克本国货币?为什么不携带欧元、日元、英镑或人民币?普天之下都知道问题的简单答案,那就是:当今世界,只有美元走到天涯海角都有人接受,都有人心甘情愿储存美元,美元可以兑换任何其他货币或购买几乎所有物品和服务(顺便说一句:全世界天文数字般的毒品和走私买卖,几乎全部都是美元交易)。一句话,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硬通货,它到世界每个角落,畅通无阻。

 

这就是美元本位制,一个极其简单却最不平凡的事实,它对我们每个人生活之影响是如此巨大和深入,以至于我们几乎不去思考它的多重含义。然而,假若我们不从理论逻辑和国际政治经济金融乃至军事外交角度,深入剖析美元本位制对中国经济整体的巨大影响,我们的战略和决策就要犯历史性的重大错误。

 

是的,我们的时代是美元本位制时代,是美元霸权时代,是美元决定世界经济、金融、货币制度运行规则的时代,是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制支配世界的时代。寻求美元本位制度下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技巧,实乃各国经济金融外交的头等大事,稍有不慎,本国经济之“制高点”和真正命脉就将落入他人之手。

 

无需多说,美元本位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上帝赐给美国人的特殊恩惠,不是美国人耍阴谋诡计的结果,不是犹太人善于金融理财的报偿。它是美国立国以来国力迅速上升的必然结果,是美国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优越性的基本表征,是美国科技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数代美国人忘我奋斗的长期积累。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和忌妒美元本位制。然而,任何霸权制度一旦形成,它对世界其他国家之生存空间,必定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拥有货币本位制和金融霸权的国家,必定会利用其金融霸权掠夺全球资源,必定会尽最大力量、利用金融霸权为本国利益服务,必定会竭尽全力掌控其他国家的货币金融命脉。

 

我们的任务,是要深刻认识美元本位制,深刻认识美元本位制对中国经济金融货币制度的冲击,深刻认识美国当权者如何操控美元本位制来牟取巨大利益,并以此为基础,全面研究应对美元本位制的总体战略和具体手段,探索美元本位制下的生存技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美元本位制笼罩下的世界里,谋求最大的生存空间,谋求中国的最大利益。

 

1980年之前,中国经济基本与世隔绝,国际贸易占世界贸易之份额微不足道,国际金融问题和金融外交自然提不到议事日程。斗转星移,天翻地覆,今天中国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四、逼近世界第三,贸易跃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超过1。6万亿美元,吸引外资规模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币已经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货币。此乃美国将中国列为金融经济外交重要(或主要)对手的基本原因。美国政府每年两次发表《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大量篇幅针对中国;中美经济战略高官对话将金融开放、人民币汇率列为首要课题,即是美国针对中国强力展开金融外交攻势的最显著例证。

 

然而,个人之见,中国许多重要负责官员和经济学者,并没有深刻认识美元本位制对我国经济金融的重大影响,并没有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重视金融外交策略,并没有意识到美国操控金融手段可以迅速打垮中国经济的极端危险性,并没有提出一整套金融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长远规划。中国之学术界和决策界对于美元本位制和美国的金融霸权,似乎根本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已经多次指出:2005年7月21日屈从美国压力、贸然允许人民币升值和浮动之“所谓汇率机制改革”,就是无知和短视的具体体现,实乃中国经济决策者所犯的重大历史性错误,其恶劣后果很快显现,并将从多个角度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一 超级大国必然拥有金融霸权

 

外交奇才基辛格之名著《大外交》开篇就写到:“几乎就像是存在某种自然规律一样,每个世纪都会有一个大国崛起,它有力量、有意志、有智识和道德上的激励,依据它自己的价值体系,来重塑整个国际体系。”17世纪是法国,18-19世纪是英国,20世纪当然就是美国了。

 

我们要问:大国支配的国际体系究竟是什么内容?坚船利炮、核子武器、强大军事威慑力量自不待言。然而,国际体系的深远意义远不止此。军事力量尽管重要,却不能随便使用、为所欲为。国际体系最关键的环节是对整个世界经济资源的支配或掠夺,是对全球经济金融运转规则的主导,是对其他国家经济金融体系的全面掌控,是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完全支配。结果一清二楚:大国将永远居于世界经济价值链的最高端,它的企业(或它的公民所控制的企业)将永远赢得最丰厚的利润,享受最高级的生活条件。其他国家从很大程度上,将永远居于贫穷的“打工者”的地位,只能赚到可怜的人工费,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大国如何实现如此伟大艰巨的目标?除了军事威慑的基本前提外,主要就是两条。其一,控制人类金融货币体系之运行,其二,掌控全球战略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核心战略能源。美国多次宣称:今日遏制中国崛起之主要战场,就是全球石油资源和金融体系。所言极是!

 

二 英镑本位时代:坚船利炮支持的金融霸权

 

纵观历史,各国为争夺金融主导或霸权地位,刀光剑影,十面埋伏,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19世纪,当以巴林银行为首的金融财团准备向埃及和非洲其他国家大量发放贷款,准备借此全面掌控各国经济(包括基础设施、关税、国库、国内税收体系、矿产资源等等)之时,英国首相格雷斯顿向他们保证:“放开手脚行动吧,你们背后是战无不胜的大英帝国”。1910年代,以花旗银行(当时的英文名称实际叫第一国民银行)和摩根财团为代表的国际银团,准备向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发放巨额贷款(即著名的“六国银团贷款”和“四国银团贷款”),借以全面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之时,花旗和摩根的头头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华盛顿去拜谒美国总统和财政部长,听取他们的建议或指令。1867年,志得意满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巴黎召集国际货币会议,目的是依照法国的意愿和规则(其中主要是金银双金属之比率)来确立国际金本位制。那时法国是欧洲大国,亦是世界大国,她希望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体系规则的制订者。英美自然反对,拿破仑的理想未能实现。10年之后,正在迅速崛起的美国,凭借其巨大的白银产量,于1878年重新召集国际货币会议,希望根据她的愿望确立金银双金属比率,重建复本位制。法国和其他欧洲大国眼见得美国将是未来货币体系最大受益者,自然举双手反对。各国金银双金属比率还是各搞一套,尽管19世纪晚期,主要大国先后迈向了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

 

虽然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和后来的日本,先后试图占据国际货币体系的发言权,然而,整个19世纪,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权,实际上主要操控在大英帝国手上(其代言人是英格兰银行)。英镑是19世纪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是国际贸易金融结算的主要货币,是国际资产交易、对外投资、证券买卖的计价单位,是随时可以与黄金兑换的硬通货(尽管几次战争时期,英国暂时中止了英镑与黄金的额兑换)。与此相伴随,英国公司主宰了国际金融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外汇交易商)。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19世纪是英镑世纪,是某种程度的英镑本位制(19世纪是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然而英镑可与黄金自由兑换,大英帝国是国际金融体系规则的主导者,我们自然可以说:19世纪是英镑本位制时代)。

 

三 英镑本位制的终结:世界势力重新划分

 

然而,就像《罗马帝国兴衰史》的伟大作者吉本面对罗马废墟所感叹的那样:“好景总是不久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彻底摧毁了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终结了英镑本位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原因,乃是新崛起的美国、德国、日本要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她们不再容忍只有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称雄世界。几乎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另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发生:那就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开门营业(1914年)。美联储开张第一天,实际上就是世界最强大的中央银行,只不过她那时还没有充分意识和运用这一点。原因很简单,当时美国经济之规模,已经超过英、德、法(分列后三位)三国之总和。

 

英国岂能善罢甘休!为了挽救英镑本位制,为了挽救伦敦第一国际金融中心之地位,英国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首要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邱吉尔(时任英国财政大臣)和蒙特古(英格兰银行行长)。英国是幸运的,因为她在美国精英阶层有许多同情者乃至崇拜者,他们心甘情愿帮助英国挽救英镑。其中最显要的就是财雄势大的摩根财团。当然,还有美国政府。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金本位制,自然就摧毁了英镑本位制。为了挽救英镑,恢复英镑的国际地位,挽救伦敦国际金融中心,首要任务就是要恢复英镑与黄金的兑换,即恢复金本位制。

 

“1925年4月28日,财政大臣丘吉尔在议会郑重宣布,英国依照战前汇率平价1英镑=4.86美元恢复金本位制。为了支持英国返回金本位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英格兰银行提供2亿美元贷款,摩根财团向英国财政部提供1亿美元贷款,目的是为了帮助英国政府对付可能发生的对英镑的投机性冲击。当时英镑兑美元的市场均衡汇率大约是1英镑=4.40美元左右(依照两国价格水平计算,即按照某种购买力平价估算),依照1英镑=4.86美元的战前平价恢复金本位制,意味着英镑汇率至少高估10%。英、美货币当局为了防止英镑贬值预期导致对英镑的巨大投机压力,大幅度提高伦敦和纽约两大资本市场之利差,以防止资本从英国外逃,或努力促进资本流入英国,以此支持英镑的高汇价。”

 

“采取如此极端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干预政策,实际上是公然与真实经济和市场力量直接唱对台戏,尤其是人为地压低美国资本市场之利率,提高伦敦资本市场之利率,终于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首先,英国的高汇率、高利率极大地损害了英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了英国经济严重衰退和通货紧缩,英伦各地罢工频频,怨声载道。其次,纽约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低利率,大大刺激人们肆意借钱投资或投机,直接催生了华尔街股市的惊天泡沫,埋下了华尔街股市最终崩溃和经济大萧条的种子”(以上两段引自:向松祚《不要玩弄汇率-一位旁观者的抗议》,第151页)

 

大英帝国终于没能守住金本位制。1931年9月21日,国内通货收缩和失业压力迫使英国逃离金本位制,英镑随之大幅贬值,从而触发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货币贬值浪潮。世界开始迎来新的货币本位制――美元本位制。顺便说一句:尽管英镑本位制和金本位制崩溃,英国经济地位从此逐渐下降,但直到今天,伦敦依然是世界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相反,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却没有发展出真正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日元之命运尤其值得我们深思。早在19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规模就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日本一直梦想将日元变成世界主要通货。然而,今天日元的国际地位却与日本经济规模极不相称,东京之金融地位依然连伦敦都无法抗衡。是什么力量造成如此结果?至今没有完全满意的答案。我曾经指出两个解释:一是美国蓄意打压日元的国际地位,不让它崛起成为世界货币;而是英语之统治力量。金融中心之首要功能是降低交易或信息沟通费用,语言障碍则是所有交易费用里最主要构成部分。伦敦继续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主要原因是英语乃是国际通用语言,正如美元是国际通货一样。当年俾斯麦说:“我们时代最重大的事实是两个主要国家将同一种语言”,大师之见,确是非凡!

 

四 美元本位制正式加冕:笼罩世界的巨大权力

 

一战的炮火和美联储的降生是两大标志性事件,昭示人类美元本位制已经浮出水面。战争的炮火将欧洲大量黄金储备资产送到美国这个“安全的天堂”。面对滚滚而来的巨量黄金,年轻的美联储不知所措。她有时任由黄金储备流入相应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美元供应量),有时却又拒绝将黄金资产货币化,由此造成美国国内价格水平大幅波动。正是处于对美联储货币管理能力的不信任,经济学家凯恩斯才强烈反对英国恢复金本位制,采取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体系。

 

大量黄金从欧洲“雪崩式”地流入美国,欧洲自然缺少黄金。当欧洲各国逐步恢复金本位制之时,黄金短缺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假若当时的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英国和法国)愿意提高黄金价格;或者美国愿意将黄金借给欧洲各国,金本位制本来可以维持运转。他们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历史学者和经济学者仍在争论。然而,无论如何,一战之后的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之支配者毫无疑问已经从英国转到美国。

 

美国自然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里。当1931年9月英镑脱离金本位制并大幅度贬值之后,世界各国竞相逃离金本位制和通货收缩之桎梏,汇率贬值此伏彼起,所谓“以邻为壑竞相贬值之汇率政策”(此乃英国著名美女经济学大师罗宾逊夫人发明的术语)应运而生。1933年,主要大国齐聚伦敦召开国际货币和经济会议,主题是稳定世界货币和削减关税。关键是美国的态度。当时英镑已经贬值。币值高估且依然维持金本位制的大国就是美国和法国。英国和法国的希望是美国不要贬值,以此为基础稳定国际货币。罗斯福总统不同意。他不愿意美国为此付出通货收缩之代价。伦敦会议破产。罗斯福将美元贬值15%,将黄金之美元价格上调。美元贬值让法国法郎处于风口浪尖,随时面临贬值。果然,法国拼命维持金本位制到1936年夏天,不得不抛弃金本位制并将法郎大幅度贬值。紧接着,英国、法国、美国签订《三国协定》,主要条款由美国提出,实质是完全抛弃金本位制,允许各国调节汇率,不过变动汇率之前要通告其他国家并获得同意或默许,目的是避免竞相贬值。美国总统罗斯福、财长摩根索和他们的经济顾问已经非常清楚: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角已经不是黄金了,而是美元。美国当然要抛弃金本位制。她甚至对稳定汇率也不那么认真。

 

然而,美元本位制真正正式加冕、登上王者宝座,还要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那就是1944年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协议之字面含义与后来的实际运作有天壤之别。布雷顿森林协议纸面规定主要是三条:(1)各成员国以黄金为基准确立本国货币汇率;(2)各成员国有义务维持本国货币与其他所有成员国货币之汇率稳定(波动幅度不能超过1%);(3)各成员国可以改变本国货币汇率,但要征得国际货币基金IMF组织同意(IMF和世界银行正是布雷顿森林协议创立的两大国际金融组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依照字面含义,布雷顿森林协议压根儿无法操作。基本的困难是各国要履行汇率稳定的义务,就必须储备所有成员国的货币,以备干预外汇市场之用;此外,成员国要改变本国货币汇率,究竟是改变与哪个国家货币的汇率呢?

 

当然,纸面和逻辑上的困难远远没有国际货币体系之现实重要。布雷顿体系的实际运作必须迁就自1936年以来已经正式生效的美元体系:(1)美元早就是国际货币体系之关键货币,许多国家货币之汇率实际上都是以美元为基准计算;(2)那时世界主要货币里,只有美元价值依然与黄金挂钩(35盎司黄金=1美元);(3)美国联储不打算干预外汇市场,即它不打算履行布雷顿森林协议要求成员国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汇率之义务。

 

为了迁就美元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张营业之时,就确立了两个补充条款:其一,能够依照固定价格自由买卖黄金的国家,可以免除干预外汇市场之义务;其二,成员国只要将其货币与一个可与黄金自由兑换的货币(当时只有美元)挂钩,就免除了它对每个货币市场都进行干预的义务,就不再需要在本国境内确保本国货币相对其他每个成员国货币的汇率维持在规定的波动幅度内。人们通常将布雷顿森林体系归纳为“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没有错!不过我们必须知道,那不是该协议最初的设想,而是国际协议迁就美国意志、迁就美元关键货币体系之结果。

 

事实上,布雷顿森林协议设计者最初的理想是创立一个世界货币。早在美国刚刚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英美两国就开始着手设计战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他们深信只要美国参战,战争胜负就只是时间问题(当邱吉尔第一时间得知日本轰炸珍珠港的消息时,他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赢了!”)。自然,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谈论和设计战后世界秩序。美英两国对战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高度重视,认为那是确保美国优势、确保全球经济复兴和世界和平的支柱。美国方面直接负责方案设计的是罗斯福政府财长摩根索,具体执行人是哈佛大学高才生(国际经济学著名大师维纳的学生)怀特;英国负责方案设计的是早已名扬世界的经济学大师凯恩斯。非常有趣:两位经济学者最初的构想都是要创立一个世界货币。凯恩斯给未来国际货币所取的名称是Bancor;怀特的名称是Unitas。二位学者所构想的国际金融机构(凯恩斯的叫“国际清算银行”;怀特的叫“国际稳定基金和国际银行”),主要就是发行和管理国际货币。

 

为什么两位学者要设计一个世界货币?理由很多,解释各异。从最基本经济学逻辑上看,二者都是旨在吸取1920-30年代的痛苦教训(黄金储备不足让金本位制造成货币严重紧缩;金本位制崩溃后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由此触发贸易制裁和报复、国际资金流动枯竭,等等)。一个统一管理的国际货币,能够根据世界经济需求改变发行量,自然有希望避免上述困境。然而,个人之见,凯恩斯致力于创立世界货币,还有另外一层深刻的含义:英镑已经不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他不希望美元凌驾英镑之上为所欲为(尽管英美向来宣称他们有着特殊关系,但谁主导谁,却是从来不含糊的。凯恩斯多次参加英国与美国的金融贸易、战争援助谈判,对所谓的“英美特殊关系”有特殊但并不愉快的体会),创立一个世界通货,自然有助于遏制美元的霸权地位。怀特热衷于创立世界通货,是否也想遏制美元的霸权地位,或者是从理论逻辑上真心相信一个世界货币有助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之稳定?有关证据不足。怀特后来被指责为苏联间谍,向苏联提供机密经济情报,是否也是出自他希望遏制美元霸权?笔者未能详尽考证,姑且存疑。

 

无论如何,学者的一厢情愿很快就被实际政治利益所取代。国际经济、金融、政治、军事权力格局,必定决定国际货币权力格局,此乃颠扑不破之真理,就象太阳系各个行星只能围绕太阳运行一样。1942年初,罗斯福总统就指令财长摩根索,不再讨论建立国际通货问题,美国应该确立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所以要迁就美国,是因为在1945年,美国已经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的工业产出占了世界的80%,拥有世界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赢得了世界大战,还制造了原子弹。那个时候,美国势力独一无二。美元成为世界记帐单位、关键货币、合约货币单位、价值储藏手段、交易媒介、干预外汇市场的主导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延期支付的货币单位以及国际储备货币。”(蒙代尔语)。直接代表美国参与管理战后国际货币事物的罗伯特•所罗门说得更加直接:“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国际货币制度,正是美国主宰地位的完全反映,是美国政治、产业、金融主宰地位的直接结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