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医药行业:产业将大变革 (图)

(2007-01-11 00:41:06) 下一个

在1月8日召开的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核心,着力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健康发展,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着力加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此外,高强还透露了本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指出,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政府将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

  一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二是建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三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四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平安观点

    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方向,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去年12月4日,我们推出了《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投资机会——医药行业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其中对中国医疗体制现存问题以及本轮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进程以及医改方案的大致内容进行了预测。目前,就卫生部部长、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高强对本轮医改主要内容的最新解读来看,政府将要推出的医改政策似乎将与我们的预测基本一致。

  中国医疗体制现存五大缺陷承待解决,这将是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我们认为中国现行医疗体制主要存在5方面的缺陷:

  缺陷之一:病患就诊选择以及医疗服务资源的过度集中,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城市大医院正在朝着成为医疗服务市场寡头垄断者的发展趋势演化,个别城市这一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缺陷之二:“高收入——高支出(高投入)”的模式之下,国有医疗机构通过快速提高就医病人的服务强度(不完全是服务质量的提高)的方式,以谋求取得更多收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加大,病患负担空前严重,钱没有花在刀刃上;

    缺陷之三:政府补贴不足,以及为了填补这一缺口采取的政策性的变通(以药养医等)引发种种问题;

    缺陷之四:医疗保险覆盖面过窄,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缺失,使得作为福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保严重缺乏公平性;

    缺陷之五:历经20次行政降价,药品价格水平逐年回落,医药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病患负担却并没有减轻。

  我们认为,这些体制上的缺陷都将是政府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推测,本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可能将包括如下5个方面:

  新一轮医改的核心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础医疗体系用药将实行定点生产,统一采购;

    提高国家对医保体系支付比例,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逐渐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

    遏制国有大型医院的“高收入——高投入”发展模式;

    加快药品生产流通和监管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管理模式。

  这一推测与高强关于医改方案的解读基本一致。

  医疗体制改革将给整个医药产业带来的影响包括:

  医疗机构整体用药水平增长停滞,但随着普药在基础医疗服务机构的大量使用,一些以普药生产为主的大型制药企业将获得重大的利好;

    大型医药商业公司将获得基础医疗服务网络药品配送这个不断快速成长的全新的盈利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压缩中小型商业企业的生存空间,扩大行业集中度,解决层层加价带来的药价虚高问题,这将为国有背景的大型医药商业带来积极扩张的机会;

    随着对国有大型医院管控力度的加大,未来“收支两条线”或类似政策的执行,因医院占款因素所引起的医药商业企业应收账款过大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政府对于药品价格的管控趋于向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将给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以及廉价药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利好,这些企业未来遭受到的降价因素冲击可能会更小。

  2007年将是中国医药产业大变革的关键年。

  总体上我们认为,07年将是医药行业巨大变革和重新洗牌的开始,中国的医药产业政策将会出现巨大调整,农村和社区医疗市场的启动、政府追加投入、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和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将会对医药行业构成实质性利好,但药品降价、打击带金销售、整顿医药批发流通领域的秩序等又给医药行业带来挑战。

  我们认为大型普药类生产企业随着需求的急剧扩大而走出低谷;大型的药品批发企业随着该行业的整合而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迎来快速的整合期;拥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品牌中药企业随着OTC市场的蓬勃发展将会继续保持稳健的成长。因此我们在“十一五”期间长期看好:上海医药、一致药业、复星医药、国药股份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白云山、天方药业、鲁抗医药、华北制药、哈药集团等大型普药类生产企业;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东阿阿胶、马应龙、广州药业等品牌中药企业;华海药业、双鹭药业、天坛生物、华神集团等技术创新型企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