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2016 (1)
2017 (1)
提起文革,海内外的“主流”评价是封建独裁、闭关锁国。我无意挑战这些“定论”。但诸多的文革回忆及忆苦思甜,回避了我经历过的,且至今认为很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既然已经发生,就不能当作没有。下面我就摆摆。
1。刘少奇被开除出党不是毛一个人的决定,是全体普通党员人人表态(相当于今天的一人一票)通过的。你可以问当时的党员(趁他们还在),他们一定会记得那天会开的很晚,每个党员必须表态的情景。他们若是当时有孩子,一定记得会前安顿孩子睡觉这件事(其中的孩子之一就是我)。这是中共后来很少见的公投。当然在那种气氛下,提出反对意见也是很难的。但从程序上讲,是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与后来恢复老刘党籍时只是政治局或中央常委会那几个人“代议”做的决断,那个更有权威性?
文革后TG不搞一人一票全体表决通过了,觉得那是形式主义。但没了一人一票,说话就没了底气,变成了TG今天的短板。
2。文革现在给人的印象是拒绝国外的文化。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的纪念巴黎公社,是文革中1971年巴黎公社成立100周年。我当时是刚入小学的小P孩。至今记得拿着介绍巴黎公社的小册子,看着那些衣着相貌古怪的外国人的照片的情景。别忘了,当时遍布农村的人民公社,及上海等大城市造反派筹划中的城市人民公社,名称都是舶来品。
当时背的巴黎公社的原则是:公社领导人普选,及领导人的收入不得高出熟练工人。文革时落实这两个原则还是认真的。
文革时各单位的领导人,当时叫革委会,是经过普选的。当时怎么普选呢?途径之一就是上级任命,但必须由单位全体成员表决通过。别小看这“全体表决通过”,TG在毛时是喊着民主口号上的台,所以重大事情虽说很多是哥几个在高层一鼓窦,但都是经过民众认可的。这个认可程序就是“全体表决通过”。“全体表决通过”就是权威,就像古代的皇帝玉玺,军中的虎符。还一个途径就是群众不满意上级的任命,这时群众就组织造反派了。所谓造反派,不是现在印象中的一帮地痞流氓。说老实话就是对领导不满的基层群众,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玫瑰花。但一个单位里往往不单有一拨群众对上级不满,可能有好几拨。不满之处也不都一样。所以一个百十来人的单位里造反派有“三十六路反贼,七十二路烟尘”毫不奇怪。这种情况下“全体表决”之前各派之间的倾轧就不可避免了。往往要动武了。。。所以文革后邓小平把此民主取消,大伙当时意见不大。
“领导人的收入不得高出熟练工人”文革时基本实现了。文革中任命的中央级干部,很多来自工农。他们拿的工资就是在单位时的工资。那些工农出身的副总理们,往往收入低的付不起中央开会时的茶水钱。
至于当时在台上的老干部拿高工资,属历史遗留问题。人家当初流血牺牲提着脑袋玩命,革命成功了时不时还要挨下整,工资比普通职工高点也是情理之中。这些人必定死一个少一个。全面贯彻巴黎公社原则毕竟指日可待了。。。
3。文革现在给人的印象是反五四、反民主的。但文革是各路造反派喊的都是“ 继承五四旗帜”的口号,都呼唤德先生、赛先生。造反派甚至把五四口号“打倒孔家店”物质化了,不信去问问曲阜孔庙。更别说思想领域对孔子的批判了。文革时的一个分运动就是著名的“批林批孔”。
今天TG干部那些贪腐,在文革中露点苗头,群众的大字报早就铺天盖地糊倒他们家炕头上了。搞不好还戴高帽游街。
林彪出事后,连我这个当时的小学生,都被学校组织读了有关林彪的中央文件(2号?)。文件中毫不掩饰的把林衙内骂老毛的言论列出。说实话,林衙内骂的都是毛的短穴。老毛全盘交给大家,有让大家评判之意。
还有不少,但先到此为止了。我写此文,不是为了给文革翻案,甚至谈不上褒贬。只觉得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真是很难。写历史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写历史就是套现代进行史。
1。 拿纪念巴黎公社来标明没有拒绝“外国文化”, 如同老毛读英语的中国地名来学英语是一个级别的;
2。中央开会(暂且真的开了这个会)决定开除刘少奇党籍, 陈少敏“假装心脏不舒服”,手捂左心,不是”不举手“, 这是事后英雄;
3。党组织尚未完全恢复活动, 很多党员未经党纪处理而被“暂定”党籍, 他们就是想舔着脸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而不应该说是一致举手同意),还没有资格咧;
4。“一致同意”的决议是在“作决议”之前决定的;
5。造反派并非个个坏人, 的确, 但也绝不个个都是“忧国忧民”;
6。用了“公社”是一帮傻蛋尚不知天庭意向下不晓百姓需要的作为, 结果老毛不喜欢(你就得改)百姓不明白(也管不到);
7。 上海的阳春面一碗二两半, 一毛钱, 大肉面排骨面两毛钱也是二两半粮票, 忘了那时是要粮票的呀光有钱木粮票您吃球不成东西,小笼包一斤八毛(不是两块),炒个肉丝六七毛, 看来您有点年轻;
8。扯淡扯蛋就是扯着玩玩,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无所谓了,既然庄则栋刘庆棠可面首于江青,张春桥想来想来可以安个是同性恋吧, 而且是和姚文元。
文革的一大教训是,绝对平等的社会无法实现。你把旧的不平等消除了,新的不平等又出现了。像文革中的走后门什么的。但若抛弃追求平等的理想,社会就会烂下去。即使社会富裕了,最终也只是给他人做嫁衣裳。动乱一起,财富就流到国外去了。
左派和右派的朋友们都想消灭对方。这样不好。说明我们这么多年没什么长进。什么时候大家能共存了,我们的社会就进步了。
我赞同关于造反派不是地痞流氓的说法,我父亲当时在工厂子校教书,出身不好,又被领导压制,参加了造反派,也参加了后来反对省革委主任的更大造反派,再后来,实行军管后被关进牛棚几年。文革中军代表的权力多大?一打三反之类处决了多少人?哪有什么监督什么投票?我父亲从不讳言自己曾经是造反派,也觉得那时的日子有一阵很刺激,但理性地反省下,他现在从来没有拥毛怀毛的情结,还是觉得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好。
邓小平才是中国腐败混乱的创造者!
咱们这就是闲扯。但北京饭店几毛钱一顿饭肯定不对。一般小吃店一碗面条最便宜可能得5毛以上。我记得是一块。一斤上海饭馆的“小笼包”差不多2块一斤。饭馆的肉菜得上块。
开除老刘的过程你得问过来人。官方现在肯定不会有我这种答案。我只能说这是我的经历。
那时候领导干部公出的时候消耗也是很低的。所谓补贴在开会公出的时候都花出去了只是你的臆想。那时候北京饭店(是王府井那个北京饭店,不是北京的饭店)吃顿饭只需付几毛钱,不过一般百姓进不去。
关于开除刘少奇的程序,也是出于你的臆想。八届十二中全会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党组织尚不能正常活动,连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都不能达到半数,只能从候补委员递补10名才勉强达到一半。开除党的第二号人物,在文革中发生过三次,都没有什么事前全党表态的程序,而且,这也不符合党章。当然,你如果有人所不知的史料,我可以认错。
从理论上讲,他的工资没变。他的补贴在开会公务时都花出去了。
他哪天不再是高干了,他还是回去干他的本行,拿原来的工资。
平心而论,巴黎公社原则是扯淡。不具备可操作性。
当时TG还没进化到真的投票。没钱是一大原因。开除老刘的中央全会上有一女代表没举手。她并没因此受什么冲击。
后来听很多党员说,开除老刘基层表决时统计的很认真。统计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员。必须人人表态,不能走过场。这个统计数字报上去后,才开的中央全会。开除一个国家主席出党是很大很大的事。正因为有了这个权威程序,才能使得中央决定合法化。
不象后来,书记问一声:“没有不同意见吧?散会。”
按照你的说法,原来没有补贴,后来有了,而且高出工资几倍,这是领导干部工资正在接近工人工资呢还是相反?
你说的"新贵“们的补贴应是后来的事。记得吴桂贤回忆自己四十多块钱工资,交茶水钱交不起。李先念特地帮她申请补助。
巴黎公社的原则并没说公务员不能有服务员,或者服务员的工资要公务员出。不管谁当公务员,服务员的岗位都是有的。出国家公务让公务员自己掏钱是不合情理的。
人人表态也是在决议通过之后的事情,而且必须是一致拥护.如果你准备反对,那么确实需要预先安顿好老人孩子,因为你可能长期见不到他们了. 你的最后归宿可能是刑场. 那根本就不是民主.
一人一票是不严谨。应是人人表决通过。当时各支部的统计数字限期上报。已改过。
也许传达这个决定的时候,每人必须表态。但这种表态,不意味着可以投反对票,而是只能拥护这个决定。